学术投稿

原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分析

曹学斌

关键词:肺, 真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真菌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3例原发性肺真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发生在左肺19例,右肺22例,双肺多发22例;63例肺真菌病CT表现为炎性浸润改变18例,结节15例,霉菌球27例,混合型3例。结论肺真菌病的CT表现多样,对于特征性表现明显者可予以确诊,不明显者要结合临床体征予以诊断。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兵团十师北屯市团场职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师(市)、团场主要职业病危害现状及主要职业病病种及特点,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洪永健.永安市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6):600.]。方法按照兵、师《2011年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填写调查表和分析评价。结果本次调查年度为2010年从事职业健康状况人员,调查企业46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小型企业43家。接触有毒有害企业21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小型企业18家。接触职业危害职工数占职工总人数的1.89%,其中:接触煤尘人数占1.41%,水泥尘占0.15%,其他粉尘占0.26%,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占0.027%,其他化学毒物占0.032%[黄丽静,方少泼,赖向辉.深圳市罗湖区职业卫生现状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9):825.]。结论应继续贯彻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和离岗后的医学观察,从源头消除职业危害因素。

    作者:石焕银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海安县2008年-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原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海安县2008年-2011年13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28‰,新生儿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婴儿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生窒息并列第三;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顺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溺水,肺炎。结论威胁我县5岁下儿童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溺水和肺炎。

    作者:陈淑芸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复杂阑尾炎患者25例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复杂阑尾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临床25例特殊阑尾炎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25例患者诊断及治疗均相对特殊,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虽出现多种并发症,但终均愈合。结论阑尾炎诊断并不难,但由于发病率高,个体差异不同,存在非典型病例,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可非手术治疗,其他类型的阑尾炎建议手术切除,但是要强调治疗的个体差异。

    作者:荣发家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资源的儿童铅中毒研究引文分析

    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930篇儿童铅中毒研究领域的研究文献,利用引文分析软件HistCite 进行分析,获得文献的区域与机构、高产作者、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引文编年图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为今后开展相应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粉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单纯外固定术与坚固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体会

    目的总结单纯外固定术与手术坚固骨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根据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年龄、临床损伤的不同伤情分别采取单纯的外固定与坚固骨内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行外固定术13例中12例治愈,治愈率为92.3%;行坚固骨内固定术76例,73例治愈,治愈率为96.1%。结论单纯的外固定术与坚固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有其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关键是要选择好适应证,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临床纠纷。

    作者:刘梦军;李艳红;柴文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以空心钉治疗,试验组40例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2组术后情况及疗效。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2)d,平均愈合时间为(104.2±4.9)d;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4.1)d,平均愈合时间为(94.3±11.3)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优良率为70%,试验组优良率为9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使患者及早康复,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郭永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创伤性梗脑死的认识。方法分析1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16例创伤性脑梗死病例中,1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3例首次CT检查阴性,创伤后3 d~15 d CT复查发现脑梗死。创伤性脑梗死CT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室旁或脑叶低密度梗死灶。1例多发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CT对成人创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田进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精神疾病智能低下所致残疾320例评定结果分析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作者:巨怀林;郭平利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而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58例患儿,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应用治疗。结果经治疗,咳嗽在3 d~5 d消失14例,占24.1%,7 d~10 d消失24例,占41.4%,10 d~14 d消失20例,占34.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哮喘的特点,存在气道痉挛、持续气道炎症、局部气道高反应性等现象,治疗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给予激素及解痉治疗有效。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对降低哮喘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普通高考学生体检静脉采血引发晕厥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年我区普通高考学生体检于当年4月份开始,在区教育局和区人民医院通力协助下,历经17 d,共检辖区15所高中,8355名考生。在此次体检中引发学生明显不适的是与静脉采血相关的“晕厥”现象,共计17例,晕厥后发生次生损害1例。为了在今后的体检中更好地服务考生,降低晕厥发生率,避免晕厥后发生次生损害,我们采血组分析了晕厥发生的原因,制订并完善了相应的预防及救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各种药物血液检验对血样的要求探讨

    临床上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利用药物动力学的理论,通过灵敏的现代分析测量仪器或方法,定量检测患者用药后的生物样品(特别是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浓度,为临床上更好地对患者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1]。本文就其对血样的要求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牛兴凤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层卫生院治疗前列腺增生180例

    目的总结基层卫生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病情严重者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178例经过服药以及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症状得到缓解;2例因反复发生尿潴留,药物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论基层卫生院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产生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积极应用药物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症状,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5例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方法对35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较完善的院外安全转运措施进行院外转运。结果本组35例人工气道带呼吸机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上级医院及家属满意。结论院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仪器与药物的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人员、转运工具,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及护理配合,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60例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院外自我康复治疗(试验组)与院内针灸按摩治疗(治疗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院外自我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通过自身机体还纳、修复,达到远期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立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服西药泼尼松、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消抗汤。2组治疗期间均采用避孕套避孕。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其中妊娠率为52.1%;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其中妊娠率为25.5%,2组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梁晋芳;原苏琴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如何使用新标准迎接等级医院评审

    2012年9月,由山西省卫生厅组织的《山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培训在太原举行,这标志着山西省二级医院评审及复审将使用新的标准。我院因2012年初进行了等级医院评审申报,从而成为了长治市第一所使用新标准接受评审的医院。经过认真准备,在2013年1月中旬,我院接受了为期3天的评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评审期间,护理专家对我院护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作了充分肯定,说明我院按照新标准迎接评审思路明确,措施得当,组织得力。现将对照新标准准备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裴向荣;周陶佐;许志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32例分析

    目的观察首次剖宫产不同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施行再次剖宫产患者32例分为对照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取腹部横切口),观察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用腹部纵切口),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沿原有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再次剖宫产具有不同影响,首次施行腹部纵切口剖宫产的患者较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玉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乡村医生处方书写中常见问题调查

    卫生部2007年2月14日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权的获得者是指在执业地点注册的执业医师和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或人口稀少的行政村,实际还存在一种情况--只持有乡村医师证的过渡医师,此类人员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偏大(多在50岁以上),无学历,有长年在基层行医的丰富临床经验,但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欠缺,近年来只参加过县卫生局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郭晓菊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占比高。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应予积极防控。

    作者:王国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健康指导在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护理中的作用,为肺心病患者提供佳的护理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12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组与健康教育组各60例,观察2组在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好转率、总有效率方面的区别。结果健康教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肺心病的护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贾翠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