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肺结核患者专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王陆英;寇丽华

关键词:肺结核, 中学生, 专职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专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中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中学生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专职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疾病卫生宣教。调查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复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专职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中学生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结核科住院患者中大部分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是一类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科是综合医院中的结核科,2011年9月,在全院统一安排下,挂牌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我科全体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特点,实施了从入院到出院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收效显著,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现将我科的具体护理内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3月-6月,对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100例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其中,男85例,女15例,年龄17岁~84岁;初治35例,复治65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30例。

    作者:任慧荣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法将138名实习护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法,试验组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中,对实习护士带教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实习护士的专科理论考核和技术考核成绩、实习护士主导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实习护士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主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实习护士带教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带教质量,有效降低实习护士主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梁秀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选拔护士长的实践与成效

    为更好地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乡村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医院发展步伐,推动护理事业稳步发展,我院于2010年12月起采用公开竞聘的方法选拔后备护士长,按程序培养,建立管理人才储备图[1],择优录用或公开竞聘为护士长,经过30个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主要做法1.1公开竞聘后备护士长竞聘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务会成员组成,具体工作由人力资源科和护理部完成。首先在院周会和OA办公系统上公布竞聘条件,做好宣传发动。后备护士长必须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或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经历;政治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及抗压能力,团队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微机系统进行科室管理;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熟悉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的有关知识;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报名方式采用个人申请、护士长筛选推荐,填写《安阳县总医院后备护士长竞聘报名表》,通过资格审查后进入竞聘程序。

    作者:李改云;张秀茹;孟玲玲;王晓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手术室是高危科室,是差错事故的多发科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所谓手术室安全防护是指对手术室使用的火、电、燃烧、爆炸的防护,对患者的摔伤、烧伤的防护,以及防止手术部位错误、输血错误、切口感染、异物遗留、标本丢失等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1]。我科近年来实行全方位教育管理,严把质量关,工作中仔细分析整个手术流程,针对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患者从进入手术室施行手术至安返病房实行全程安全护理,将差错事故扼杀于萌芽状态,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护理效果。

    作者:王晓燕;张国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急性铊中毒5例的护理

    铊是一种毒性很高的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广泛分布,室温下易氧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无色无味,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与蓄积性,对胃肠道和肝肾也有损害,成人小致死量为12 mg/kg左右;急性中毒多数为非职业性中毒,多因误服或使用铊化合物的“偏方”引起,潜伏期通常为12 h~24 h[1]。铊中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铊中毒患者的救治原则是脱离接触,阻断吸收以及加速排泄。据报道,口服铊中毒可用普鲁士蓝等药物处理,血液灌流能有效排除已吸收的铊[2]。我院对收治的5例铊中毒患者采取普鲁士蓝联合血液灌流、营养神经、激素减少应激反应、利尿护肝等综合治疗,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明显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符有芬;陆柳;何芬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7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叶兰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10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儿中显效68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81%。结论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前后做好宣教,正确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消除影响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是保证雾化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成娟;邓双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泌尿外科手术应用双J导管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手术应用双J导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38例上尿路结石和梗阻的患者,采用双J导管,术后进行护理。结果37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所有患者拔管后进行复查,患侧肾功能恢复,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均无狭窄,术后双J导管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加强对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双J导管患者的术后护理和指导,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苏俭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1625例在我接种点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的8月龄~1周岁及2周岁~3周岁2组健康儿童为对象进行观察。结果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接种剂次,个体差异和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做好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至关重要,预防接种人员要刻苦钻研预防接种知识,努力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预防接种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黄峰;谢琳;易婷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实施宫颈癌术后化疗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分析2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魏翠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60例,死亡2例。60例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优于入院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并且给予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范秀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助产士绩效考核在产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助产士绩效考核在产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2013年以来在产房管理中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管理,与2009年-2011年以来没有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管理进行对比,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各项产科指标。结果2011年开始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考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房管理中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降低会阴侧切以及剖宫产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心理干预减少肺癌行顺铂化疗副反应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顺铂化疗时减少副作用发生的效果。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采用顺铂化疗后分别按常规+专科护理(对照组)与常规+专科+心理护理(干预组)两种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在消化道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各方面均较对照组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顺铂化疗后采用心理干预可减少药物副作用,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鑫;贺国玲;马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新生儿窒息602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602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常见原因依次为:脐带原因、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妊娠时限异常、胎膜早破、无指征剖宫产、瘢痕子宫。结论做好产前检查,积极治疗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处理异常产程,纠正胎儿窘迫,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匡兰芳;纪军;黄文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在骨科石膏固定患者中的应用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因损伤而中断,各年龄段人群都可发生。石膏固定技术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且应用方便,无再创伤,因而广泛应用于骨折后、关节损伤复位后的固定,成为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1]。如果石膏固定后没有有效地执行医嘱或得不到良好的护理,可能会出现石膏断裂、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甚至造成压疮等,影响骨折愈合。为保证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降低骨折愈合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从2009年始,我院在骨科对骨折后进行石膏固定的患者开展了规范的的健康教育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到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中。使得骨折患者石膏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带动了骨科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将实施方法及效果做如下报道。

    作者:高跃青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例肢体部位的巨大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指导术中及术后的配合,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经皮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术治疗肢体肿瘤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红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控干预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部位及原因,制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7年7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住院患者45112例,发生医院感染1038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医院感染以内科患者多发,内科患者又以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发。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其他。结论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通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泌尿道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掌握导尿管拔除时机;注意保暖,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印夏微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风险管理在血液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静脉化疗的382例血液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为研究组,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血液科接受常规静脉化疗37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呼吸道、肠道、菌血症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科通过风险因素评估,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医患沟通,预防风险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廖月兰;张荣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干预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在此期间,产妇不仅会表现明显的生理变化,而且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心理会发生明显改变,大部分产妇会出现易怒、焦虑、急躁、忧郁等负性情绪。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探究改善产后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岁~32岁,平均年龄26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05例,观察组100例。2组产妇的文化背景,胎位,年龄,孕周,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能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预防神经外科坠床跌倒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坠床与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坠床与跌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了可能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干预,对坠床与跌倒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6月-2011年12月患者意外坠床与跌倒的的发生率为6.36%;2012年1月-2013年6月坠床与跌倒的的发生率为0.91%。结论建立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按护理路径操作,并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坠床与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朱建秀 刊期: 2013年第3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