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森
目的 探讨改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茹的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平片治疗52例腹股沟疝,观察手术时阊、伤口疼痛、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9 min,术后出现阴囊积液1例,术后复发1例,无切口感染.结论 改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方便、经济、恢复快、复发率低,特别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是理想有效的疝修补术.
作者:焦尚渊;张远通 刊期: 2008年第29期
儿童癔病是由于性格缺陷加上精神创伤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气愤、委屈、悲痛、激动等,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间诊断的20例儿童癔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建刚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阻断血管与非阻断血管手术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4年2年间北京妇产医院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剖宫产同时采取子宫血管阻断止血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17例,与1992年-1994年本院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无血管阻断止血法)26例比较平均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情况(肌瘤直径≥5 cm);同时与2003年-2004年单纯腹膜内剖宫产110例,比较平均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情况;并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子宫肌瘤剔除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阻断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无血管阻断比较,2组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阻断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2组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比较,肌壁间肌瘤在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明显多于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采取阻断子宫血管的方法 可减少出血及术后病率,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雅伶;翟桂荣 刊期: 2008年第29期
肾细胞癌85%表现为实质性肾脏肿块,由于横断面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病灶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小肿瘤的发现越来越多.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肾细胞癌的好方法 [1] ,手术方式的选择则主要依靠肿瘤的术前分期.1992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CT室共检查肾细胞癌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回顾性总结、分析CT在肾细胞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作用.
作者:张保庆;辛英;杨学智;高彦平;张建华;陈志钢 刊期: 2008年第29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乔咽和咽部,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常可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部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疾病的症状已经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疾病却可迁延或加重,故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才能提高疗效.近年来,我院用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雪红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外用痤疮粉刺霜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外用痤疮粉刺霜2次/d,与外用红霉素酒精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Ⅲ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和Ⅳ度患者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比较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痤疮粉刺霜对各型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荣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由奥美拉唑(omeprazold)、枸橼酸铋钾(bismuth potassium citrate)、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或替硝唑(tinidzole)或阿莫西林(amoxillin)组成的三联为临床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之一.但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对一些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疗效不甚满意 [1] .目前,推荐奥美拉唑为中心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已受到临床重视,但有关四联疗法的疗程与疗效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观察四联1周疗法与四联2周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作者:郝庆荣;郭伯伟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眩晕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表现为周围环境和自身旋转,或有摇摆不稳、晃动、头重脚轻感.在内科门诊及耳鼻喉科门诊中为常见主诉.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1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10例,对其治疗方法 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治愈7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行气管切开,采用纤维支气管镜镜下灌洗,保持气道湿化,及时气管拔管等治疗对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孙晋中 刊期: 2008年第29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6岁,因发热于2005年6月10日入院,查体T 38℃,P 104次/min,BP 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104次/min,心律规整,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血WBC 14.2×10 9 /L、N80%,胸透未见异常,给予抗炎治疗,病情好转.次日左上下肢瘫痪,脑CT示右基底节梗死,住院21 d,左上下肢肌力Ⅳ + 度出院.于2006年7月10日再次发热38℃,BP 150/95 mm Hg,WBC 134×10 9 /L,N 82%,给予抗炎、活血化瘀、控制血压治疗3 d,次日左上下肢瘫痪,肌力Ⅱ度且伴语言不清.
作者:廉加平 刊期: 2008年第29期
手术创伤激发全身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是伤害刺激的传人和启动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使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增高,导致痛觉过敏 [1].超前镇痛是在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从而达到术后镇痛或减少疼痛的目的 [2]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疼痛尽管比开腹术后疼痛程度轻,但仍需采取积极的镇痛措施.本研究主要观察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效应.
作者:吴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9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育龄期妇女中有所上升,其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生命健康,早期准确诊断异位妊娠及时治疗就显得更加重要,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异佗妊娠的诊断大大提高.本文对我院2007年间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确定的异位妊娠55例进行声像图的回顾分析.
作者:王耀华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我院MRSA感染状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方法 按常规方法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Microscan autoscan-4instrument(美国德灵公司)半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MRSA 56株,占SA感染总数的25.5%,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但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MRSA分离率及耐药率相当高,应注意合理地选用抗生素治疗及控制好院内感染.
作者:常会忠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对不同部位的出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结果 钻颅血肿碎吸5例,死亡3例;血肿钻孔引流44例,死亡11例;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11例,死亡2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不仅受手术时间的影响,而且受入院时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利君;张东;王根兆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应用B超检出的71例脂肪肝患者与50例健康时照者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抽取空腹静脉血用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TC、TG、HDL-C)和肝功能(ALT、AST、GGT)的含量.结果 脂肪肝患者血清TC、TG、ALT、AST、GG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而HDL-C却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血脂代谢紊乱,而且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说明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应加强对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监测,防止病情的恶化.
作者:张慧敏;巩文彦 刊期: 2008年第29期
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痰黏着感、烧心感等,且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 [1] .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治以咽异感症为主诉的患者时,注意力多集中在咽、喉和颈部病变.我科在2004年1月-2007年12月诊治23例以咽异感症为主要表现的反流性食管炎及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及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普霞;贾彩霞 刊期: 2008年第29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分普遍,治疗方法各家医院也不尽相同.临床上近几年来采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取得满意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曾虎俊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12月住院处方共4 623张,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微机上2007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总量,计算DDDs,评价医院用药是否合理.结果 4623张住院处方中有1 40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30.37%.使用抗菌药物8类、36个品种规格,以头孢菌素类及其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喹诺酮类为主.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做药敏比例较低,高档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应引起医院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杨建军;石海宁;毕岐娃 刊期: 2008年第29期
目的 回顾对临床UC的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本组15例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SASP或5-ASA口服,联合皮质类固醇静滴,应用免疫抑制剂,并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结果 症状缓解时间短3 d,长30 d,其中有66%的患者在治疗7 d~10 d左右症状缓解.结论 应用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再个体化制定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案对UC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庭芳;郭霞;王韶峰 刊期: 2008年第29期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由结石刺激、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化学性损害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以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恶心、暖气、反酸、右肩胛区疼痛等为主要症状.2003年3月-2007年2月,笔者应用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20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付森 刊期: 200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