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中医学研究现状及前景

徐海燕

关键词:老年医学, 延缓衰老药物, 老年人, 呼吸系统疾病, 人口老龄化, 常见老年病, 中医, 衰老机理, 身体健康, 临床实践, 科学研究, 世界性, 脑血管, 多发病, 肿瘤, 政府, 整理, 选题, 理论, 经验
摘要:人口老龄化在当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各国对此十分关注.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多的国家,现在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多发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把探索衰老机理和延缓衰老药物以及常见老年病的防治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选题.中医老年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应当努力发掘,深入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老年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整理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基层医院母婴同室的感染管理

    目的使在基层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认识的重要性,减少母婴同室易发的交叉感染.方法观察我院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所制定的措施及实施.结果母婴均能康复出院,无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及普及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是母婴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如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

    目的研究分析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65例,男83例,女172例,大年龄72岁,小年龄33岁.手术方法: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结果治愈211例(79.6%),基本治愈54例(20.4%),总有效率100%.结论①分段齿形结扎环状痔能防治肛门狭窄及肛门不全失禁的并发症.②消痔灵注射能消除残留内痔,并使松弛的直肠黏膜硬化、固定萎缩.③分段齿形结扎合并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是目前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世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同时服用自拟复肝汤(治疗组)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分别为10%、7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下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前长期缺氧致心肺功能减弱及手术与麻醉占用同一呼吸道等特点,使得手术风险大,对麻醉与护理的要求高.现将术中配合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清;申翠香;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胎盘旱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江少如;吴素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起病缓慢,由于目前对其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单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伪膜性肠炎31例临床分析

    伪膜性肠炎(PME)是指由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引起的肠道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疾病.尤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及运用广谱抗生素者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95年~2005年收治的伪膜性肠炎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楚流;陈健芳;郑锡元;郑洁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人员与产妇的沟通技能探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病人提供信息,给病人以指导和咨询,向病人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病人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病人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病人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作者:黎勤;霍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方法对32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分析.结果出院前的眼球摘除术患者面临自身与环境双重压力源,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外貌的改变和别人的歧视与偏见分别是来自自身和环境的首要压力源.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康复计划提供了指导依据.

    作者:马环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8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1、2、3、7天经12导联ECG和CRP检查.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第1天8例,第2天13例,第3天15例,第7天17例.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1天和第7天无差异.第2天和第3天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第2天31.1±34.2/96.2±30.1 mg/L(且P<0.001),第3天31.3±12.3/79.4±36.3 mg/L(P<0.0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2和第3天ECG 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玉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尿激酶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堵塞中的应用和护理观察

    目前,深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恶性肿瘤病人本身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经化学治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血液黏滞度增高,易在导管内壁形成沉积物及纤维素血栓形成物而堵塞导管,故除感染外,导管留置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1].更换导管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纤溶激活剂有效地恢复导管通畅[2],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近年来我科对20例堵塞的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芳;卢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类型心肌梗死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

    作者:侯伟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对67例宫颈病变的疗效观察

    宫颈病变(CIN)是已婚妇女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是目前较新的治疗宫颈疾病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CIN Ⅰ~Ⅲ级患者行LEEP,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成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预激综合征类似下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18岁,以偶有心悸半年就诊,体检心肺(-),所做心电图HR 50次/分,PR间期0.10 s,QRS增宽0.16 s,Ⅱ、ⅢaVF见向下的δ波跟随一个主波向下的QRS波群,其他导联可见明显向上的δ波,V1主波向上.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A型预激综合征.

    作者:罗小莲;罗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针刺及超声波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2例.结果治愈4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8%.结论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能有效松解腰三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刘红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语言护理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有益的语言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文结合门诊实际工作浅谈语言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秋梅;戴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气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19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结论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遇张力性气颅者,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江辉;马劲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产后大出血30例临床分析

    产后大出血是极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包括产后大出血及晚期产后大出血,本文资料不包括晚期产后大出血.我院2004年~2005年共分娩2 008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0例,占分娩总数的1.07%,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不良、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仅1例.

    作者:叶道秀;姚朝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婴儿营养性贫血与添加辅食的关系

    为了解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简称贫血)患病情况,2000年~2005年我们对6~12个月龄母乳喂养儿采取干预措施,提倡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为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属于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药物疗效及预后均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素侠;钟宝权;于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