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珍;周克雄;高钰琳;马玥;李希琳;周亚星;潘靖菁
[目的]了解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 CEX)应用于国内护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 Mini CEX应用于护理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知识资源系统3个数据库中 Mini CEX护理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从发表年限、期刊分布、文献类型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篇,主要发表于23种期刊上,发表期刊、文献作者及地区较为分散,教学对象以实习护生和低年资护士为主。[结论]国内 Mini CEX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引入实践的阶段,文献数量仍不多。Mini CEX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简便易行、信效度高,对于培养学生和护士临床技能、人文关怀等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进一步实践。
作者:安凤英;宫建美;赵佳梅;孟宏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护理中引入认知干预后认知状况和妊娠结局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伴发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认知干预;记录两组孕妇于干预2周后的认知状况,比较两组孕妇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肝功能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干预2周后的认知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0.5%(9/44),低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应用于妊娠期伴发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其认知状况及妊娠结局。
作者:费薇;赵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345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一般人口学和疾病相关特征调查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为(35.18±7.92)分,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为(16.53±4.72)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为(18.41±6.50)分。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和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46.5%;文化程度、病程、家庭月收入、患病后锻炼、家庭关系、是否保留乳房可解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66.4%。[结论]乳腺癌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中等,临床工作中要关注文化程度低、病程短、家庭月收入低、家庭关系一般、患病后功能锻炼较少以及手术中没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病人,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降低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为积极认知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病人的创伤后成长和身心康复。
作者:杨军;李新霞;张金花;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对PICC置管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效果,为防治 PICC 置管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 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病人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综合干预7 d后,62.5%的患肢肿胀消退,臂围周长缩小>2 cm,81.3%的病人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B超100.0%的病人血栓全部机化、无肢体功能障碍;16例中肺栓塞发生为0例。[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治疗PICC置管后的深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ICC安全性,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作者:魏红侠;王吊霞;姚晚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实施不同健康管理服务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建立及规范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健康管理流程及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对照组、护士随访组、网络平台随访组)在出院前和拔管前填写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随访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输尿管支架管症状得分与对照组和网络平台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管理需求得分与护士随访组及网络平台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随访能预防或减轻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病人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需加强网络随访组人员的专业培训,改进随访方式、方法及内容;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病人的健康管理需求较强,应重视及加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出院病人的健康管理;促进病人安全。
作者:吴红亮;张静;李玉娟;贲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下尿路测压在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 S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SCI的不同时期(脊髓休克期、脊髓恢复期、脊髓恢复后期)采用下尿路测压装置,护士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在 SCI不同时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拔尿管时机、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尿路测压可实时、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上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对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岳阳市岳阳楼区8个社区的14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空巢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居家服务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正性情绪和正性体验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和负性体验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能有效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姜娜;邱志军;付娟;胡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应用“5E”康复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实施前后观察。实施前采用传统康复模式管理;实施后在传统康复模式管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病人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后病人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生存质量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E”康复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艳华;程巧云;章湘兰;万颖;陈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照护结局。[方法]引入信息化技术,运用文献回顾、病例对照研究、专家咨询等科学研究方法,构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排班等护理管理系统。[结果]运行后较运行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护理防差事件上报例数提高;节约了护理记录时间;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结论]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但是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系统的便捷性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持续改进。
作者:孙晓;施雁;田梅梅;龚美芳;朱晓萍;吴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70例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支气管灌洗组35例,常规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支气管灌洗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和支气管灌洗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结果]支气管灌注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灌洗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注治疗矽肺合并肺内感染,可明显提高肺功能,同时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胡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延伸干预模式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效果。[方法]13例营养不良患儿对症治疗后采用定期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对患儿精神状态、行为进行访视,对家属进行膳食指导,干预3个月、6个月时采用 Kaup 指数、体重指数(BMI)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儿Kaup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跟踪回访延伸干预,可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许敏;胡晓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现状,以便制订相应的防治应对措施。[方法]以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状况调查表及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态度与行为调查表,分析不同岗位、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情况。[结果]十堰市3所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总体风险率高达94.29%;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隐性饥饿营养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及护士存在风险率高,达97.22%;护理人员对预防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中,其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重视与未执行的护理人员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重视与参照执行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隐性饥饿营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加强隐性饥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隐性饥饿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促进人们健康。
作者:徐三明;王传英;汤敏;李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发放健康素养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3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族别、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服务利用中,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曾经/现在从事职业、文化程度、健康教育、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健康素养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服务利用有一定影响,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芦洋洋;李慧;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评价2012年—2015年国内护理领域系统评价及 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以期规范研究过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查找国内所有护理期刊中系统评价及 Meta 分析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采用 AMSTAR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与交叉核对,如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2014年发表的系统评价多,总体趋势不断增加;多学科合作的研究相对于单学科合作的研究的系统评价呈现出更好的方法学质量;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前期设计方案、文献检索不全面、未重视评估发表偏移、未注明相关利益冲突。[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领域系统评价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作者:唐琪;靳英辉;孙文茜;谢雨露;魏洪悦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医患冲突信息对低年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以及短期内疏导是否能缓解其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护生108人,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每组36人;3组首次测量职业认同感后分别建立 QQ群,实验1组给予医患冲突新闻信息,实验2组在给予新闻后进行引导讨论(每组共56条,28 d,每天2条,信息选自5年内国内省级以上媒体书面报道);对照组不预特殊处理,4周后再次测量职业认同感;总体干预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接收信息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给予集体心理疏导。[结果]实验2组的职业认同感有所增高,实验1组的职业认同感有所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职业认同感无影响。[结论]医患冲突信息可降低低年级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但是通过引导讨论,反而可以深化其对职业的认识,从而增加职业认同感。
作者:王惠珍;周克雄;高钰琳;马玥;李希琳;周亚星;潘靖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角色职责的认知现状,为构建稳定的护理队伍提供管理学依据。[方法]2015年7月采用角色职责问卷,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的13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角色职责总分为(9.33±0.86)分,其5个维度的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机构职责、病人职责、专业职责、社会职责、病人家庭职责;得分高的5个条目依次为“不做伤害病人的事”“有责任心”“自尊自爱维护医护工作的尊严”“谨慎处事遵纪守法”“做好分配的工作”,得分低的5个条目依次是“与家属坦诚相待”“尊重家属的意愿”“关注病人与家属的亲情”“病人付不了医疗费也该给予医疗照顾”“愿意在高风险的环境照顾病人”。[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需提高非常规问题方面的责任感。
作者:胡筱霞;任建华;荆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 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干预模式对稳定期精神疾病病人回归家庭后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服务中心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建立档案的稳定期精神病病人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档案号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医护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试验组运用 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模式进行管理,为期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采用重型精神疾病病人随访服务记录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EF)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并在6个月及12个月后收集复发率、再次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行为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躯体活动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复发率、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护理论结合医护协同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的效果,较常规管理模式能更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功能。
作者:吴凤云;石霞萍;莫振萍;陈丽明;成映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建立适合儿童病人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法评估风险因素,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选择其中长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高的6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后 RPN值较前降低,PICC导管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 FMEA将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杜绝在PICC风险问题,减少各种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
作者:吴丽芬;刘恋;胡德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的时机。[方法]将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指导提肛肌训练;对照组从术前3 d、术日、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均训练提肛肌,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则继续训练提肛肌,两组均观察至拔尿管后的第90天为止。比较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术后带尿管期间病人膀胱痉挛、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0%和3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训练提肛肌治疗暂时性尿失禁时机以拔除尿管当日发生尿失禁时为宜。
作者:韦华清;林月双;陆志莉;陆蝶;姚冬梅;陈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245例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及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观察与指导。[结果]本组病人出现轻度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2例,经对症处理病人很快好转。[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增加病人对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检查满意度。
作者:张建华;王丽娟;孙玉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