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军;王敏;刀小斐;孙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调查北京市留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便利抽取的128名北京市外国留学生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为21.31分±5.52分,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为1.6%,文化程度是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留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外国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艳军;王敏;刀小斐;孙静 刊期: 2016年第36期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现对有关要点解读如下:一、起草背景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及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护士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较2010年增长58%。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2.36。全国医护比由2010年的1∶0.85提高到2015年为1∶1.07,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护士队伍的学历逐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62.5%,在日常护理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护理服务不断改善,获得群众认可。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更加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大护理工作者为群众提供专业、规范、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合并焦虑、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 COPD病人90例,采用汉密顿焦虑(H AMA)、抑郁(H AMD)量表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对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个体化心理护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焦虑、抑郁、COPD 评估测试问卷(CAT)及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90例COPD病人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19例,占21.1%;治疗前后病人的焦虑、抑郁、CAT、mMR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COPD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作者:齐莹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模拟手指套在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左侧切的足月妊娠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会阴切开时助产人员单纯穿戴无菌手套进行全程手术操作,试验组穿戴模拟手指套进行会阴切开以及切口的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周会阴侧切切口恢复情况、产妇暴露和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会阴侧切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手套破损率、手套过敏率、手术刺伤率及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产妇应用模拟手指套进行操作,可促进切口愈合,降低产妇暴露率和感染率。
作者:李彩红;李彩芬;李小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结合休克指数(SI)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0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 NEWS评分结合 SI分层联合把控,根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早期干预。[结果]10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预警前(2.11±2.17)分,预警后(1.58±1.83)分,预警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警前 SI评分(0.85±0.28)分,预警后(0.81±0.26)分,预警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WS评分结合 SI 有利于及早识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潜在风险,使病人能及时获得有效的临床干预。
作者:张小红;程宝珍;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变更交谈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变更交谈方式进行心理引导,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更交谈方式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云凤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的健康饮食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方法]采用病人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问卷对湖北省某医院的148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80例病人得分67分~163分,平均104.77分,总体属青铜级标准;大多数胃癌、肠癌、肝癌、肺癌病人的饮食及行为习惯不合理。[结论]大多数肿瘤病人的饮食及行为习惯不合理,应给予针对性的膳食营养知识宣教,促进病人改变不良的饮食及行为习惯。
作者:潘攀;陈蕾;杨娌;王惠芬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手部按摩对局部麻醉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病人焦虑、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局部麻醉下行腰椎后凸成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按摩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摩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术中手部按摩,观察两组病人术中焦虑、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按摩组病人术中焦虑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按摩应用于局部麻醉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病人中,能有效缓解病人术中焦虑,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作者:沈蕾明;印飞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4 d两组病人的疼痛、焦虑和抑郁评分,并调查出院时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4 d,研究组疼痛、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病人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吕月平;乔悾;周爱萍;王燕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实习的386名护生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实习的390名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进行优化的教学管理结构,比较实施前后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对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带教老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对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刘红梅;王小娟;吴红娟;周忠良;张香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及消毒管理对策。[方法]定期对介入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的消毒液及手术室地面进行细菌学检测,分析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分布,有针对地进行消毒管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分离出46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77.8%,14.1%,8.0%;经过消毒管理干预后,提高了工作环境监测指标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介入手术室的病原菌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构成,实施消毒管理对策能够提高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监测指标的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邹连英;文国英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两个平行班的115名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比较教学前后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访谈了解试验组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被访谈的试验组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评价较好。[结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孙瑞;张静;胡艳红;孙鑫章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对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建档的符合试产条件的289例瘢痕子宫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进行门诊孕检,观察组接受瘢痕管理小组全程管理,分娩后比较两组的阴道试产率、阴道试产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结果]观察组阴道试产率、阴道试产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瘢痕子宫孕妇实施全程管理可提高瘢痕子宫孕妇的阴道试产率、阴道成功试产率和阴道分娩率。
作者:何秀影;王子荷;姜秉芬;尹洁;张凤珍;郭辉;李青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CVC)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1],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它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合理、有效的静脉通道,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普外科以急诊、休克病人多见,常需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补液和输血,但常用的4F和5F PICC管路因管腔内径小、承受能力低,常导致输液流速低,不能短时间内快速输注液体,也不能用于造影剂的高压注射。6 F 三腔 Power-PICC有三个导管,各腔互不相通,可同时输注不同液体及短时间内大量补液,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造影剂的高压注射[2]。本研究将6 F 三腔 Power-PICC和7 F 三腔 CVC 应用于普外科病人中,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虹 刊期: 2016年第36期
鼾症是指在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气道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并伴有间断低氧血症或合并有高碳酸血症的一种睡眠结构紊乱,临床上也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肥胖是鼾症病人的独立高危因素,是鼾症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鼾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2]。
作者:杜泓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通识教育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甘肃省某高校在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开展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选修课程,比较教育前后学生现场急救及灾难救援相关知识、救援态度及行为得分,并记录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及教育后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考核实践得分。[结果]教育前后学生的现场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学生心肺复苏急救术不合格率高,达55.17%。[讨论]系统、规范的教学形式对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相关知识和态度有积极影响,但需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熟练度和准确性的教学方法。
作者:田莉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6期
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由于新的研究成果的层出不穷,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有必要了解治疗、护理及用药的新变化。本刊的作者和出版者根据他们可靠的科研成就提供了当今新的护理学资料。但由于人类存在着个体差异及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既往科研成果有新的认识并使之不断完善,本刊编者、出版者及任何参与本刊出版的团体在此郑重声明:本刊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并符合出版标准,但在临床请在上级专业人员(主管医师,上级护师)指导下使用。对因使用本刊资料而引起的任何医疗差错和事故本刊不承担任何责任。希望读者参照其他材料来证实本刊资料的可靠性。例如,可核对将要使用的药物说明书,拟使用本刊资料时,确认本刊提供的资料是否准确及推荐的药物剂量或禁忌证有无改变,对于新药或不经常使用的药物更应如此。
作者:护理研究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肝素对氟尿嘧啶(5 FU)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 IL 6、t PA 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氟尿嘧啶组、肝素低浓度组、肝素中浓度组和肝素高浓度组,每隔24 h按照分组更换新鲜培养液,分别于孵育的第1天、第5天、第9天、第15天收集各组24 h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分析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和白细胞介素6(IL 6)的含量。[结果]干预第5天、第9天和第15天,氟尿嘧啶组 IL 6和 t PA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所升高(P<0.05);干预第5天和第15天,高浓度肝素组 IL 6、t PA的分泌量较氟尿嘧啶组降低(P<0.05)。[结论]肝素可降低氟尿嘧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 6、t PA的分泌,对损伤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肝素浓度以50 U/mL为宜。
作者:陈润姣;张佳佳;王彦茹;林素兰;吴兰华;蒋睿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及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老年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 h内通过入院评估单及吞咽障碍简易筛查表进行评估,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选择2016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的72例老年病人作为试验组,该组病人在入院2 h内进行入院评估和 GUSS评估,并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 GUSS对老年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筛查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崔丽萍;冯晓芳;陈晓青;李月琴 刊期: 201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