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青光眼病人护理研究现状分析

康建芳;尹红;陈聪玲;赖铭莹

关键词:青光眼, 护理, 文献分析
摘要:分析与青光眼相关的护理文献,阐述我国护理人员对青光眼病人护理的研究现状.从护理人员对青光眼病人的干预性研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及临床护理实践等几方面对文献进行分析,提出青光眼的临床护理和科研工作方法等应依照循证护理原则,护理人员对青光眼的研究应扩展到多方面.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护士专用直尺的设计和使用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绘制三测单,观察皮试结果和瞳孔大小,测量创面、瘢痕及包块大小等均需用尺;但临床常使用的直尺或三角板功能单一、尖角设计,易造成病人的皮肤损伤,也不便于携带.致使护士在观察皮试结果或瞳孔大小时,常常放弃测量,采用目测估值,降低了准确性.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多功能的护士专用直尺,使用更加方便、测量更加准确,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毅;郑海兰;但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体系的研究

    [目的]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选择37名护理专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两轮问卷咨询.[结果]专家积极性高,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2%和100.0%,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9,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5~0.80(P均<0.001),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性好.形成6项一级维度23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论]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构成维度及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靠,其研究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谭静;朱京慈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避光输液瓶套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工作当中,许多化疗药物(如顺铂、米托蒽醌、三氧化二砷等)受到光照射后很容易分解变性,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反应.为此,一些制药公司也生产了相应的避光袋,均为塑料套口式套袋,使用时存在套袋容易破裂,由于瓶底不能遮光,遮光效果不佳等缺点.针对上述状况,笔者制作了避光输液瓶套,经临床应用5年多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朴素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怀旧治疗对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及幸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怀旧治疗对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在合肥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社区空巢老人8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个体怀旧治疗,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GDS对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社区空巢老人GDS得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总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结论]怀旧治疗有助于缓解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并有效地提高了空巢老人的幸福度.

    作者:汪星;张建凤;李志菊;王芳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城乡妇女婚姻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河北各地区城乡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及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每地区100人,城乡各50人,45岁~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组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有关.伴侣健康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伴侣患病、离异、丧偶者发生率低;婚姻质量好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婚姻质量一般和婚姻质量差者发生率低.[结论]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张秋玲;陈长香;刘晓彤;马素慧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描述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探讨文化程度对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宫颈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Cx)对471例宫颈癌病人进行调查.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将病人分为4组,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评估文化程度对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病人FACT-Cx总分为118.65分±19.72分.不同文化程度病人FACT-Cx总分在年龄、工作状况、家庭月收入、经济负担、医保方式、疾病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相关协变量影响之后,文化程度对情感维度、功能维度得分有影响.[结论]不同文化程度的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医疗工作者应注意识别生存质量受损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

    作者:徐昊;丁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信息化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1].而个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及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使一次性介入耗材的种类及规格不断增加,目前我院介入导管室使用一资性介入耗材已多达1 000余种,依靠人工管理难以准确实现库存数量及库存金额的量化管理.

    作者:郑雯;翟凤平;张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1例达芬奇系统辅助下胆囊切除加胆道取石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达芬奇外科系统是一种机器人的外科系统,达芬奇通过整合入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该系统向操作者提供高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将手术野扩大10倍~15倍,创新的腕部可自由活动的腹腔镜下手术器械,可完全重现人手的动作,从而达到手眼协调[1].利用达芬奇系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胆囊切除加胆道取石手术,现将其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鹏;李巍;嵇武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碘伏治疗慢性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碘伏用于慢性牙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牙龈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龈袋,擦干局部,用探针蘸碘甘油入龈袋.试验组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龈袋,再用0.1%碘伏冲洗龈袋,之后用探针蘸碘甘油入龈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时间5 d~7 d,对照组治愈时间8 d~12 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冲洗的基础上使用0.1%碘伏冲洗治疗慢性牙龈炎疗效优于使用0.1%碘伏冲洗法.

    作者:吴崇玲;徐平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研究.[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结肠透析前给予纯净水肠道润洗15 min,对照组结肠透析前不行肠道润洗,两组均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液2号行机器法结肠透析治疗60 min,每日1次,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法结肠透析前肠道润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蔺素萍;任改瑛;边红萍;赵志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两种尿标本采集法在女新生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求一种采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女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标本,观察组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内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患儿成功采集尿标本的次数及出现皮肤异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未出现皮肤异常,对照组出现皮肤异常6例,占7.5%.[结论]一次性集尿袋加无菌棉球收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率高.

    作者:李桂花;麦秀连;梁惠红;苏焯豪;江琳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寻找血液透析护士佳的排班方法,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选取我院透析中心透析护龄5年~8年、3年~5年、1年~3年护士各6人共计18人,将各护龄段护士随机纳入A组、B组,每组护士分别采用改良分机管理法(研究法)和传统共同管理法(对照法),完成3班162例次病人上机和下机护理工作,分别统计A组、B组护士完成工作所用时间,比较两组同种方法及不同方法的组间交叉和组中先后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比较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结果]用两种方法完成每班病人血液透析上机和下机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两种方法组间交叉和组中先后比较,所需工作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方法两组间对照,工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分管病人方法在透析护理操作环节的遗漏或失误,减少透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等质量控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共管病人方法.[结论]改良分管病人方法,较传统共管病人方法更节省工作时间,同时提高透析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优化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较好方法.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介绍一种自制输液牌

    现在护理牌越来越多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的频率较高,规格也大小不一.输液、换吊瓶是我们每天重复做的,穿梭在每个病房中,有时1次拿好几个吊瓶,还要认真、仔细找,这样就会使病人等待的时间长,同时还根据特殊药物对滴速的不同要求,制作了不同颜色的牌子,上面标有醒目的快或慢的字样,应用时与相关液体放在一起.为此,自制一种输液牌.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同感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基础>技能双语教学的认同情况及需求,通过反馈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即将展开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20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认知状态与内在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参与调查护生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所产生的远期效应持肯定态度,但只有56.80%的护生认同双语教学,50.49%护生担心在有限时间内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同英语水平护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期望有所不同,其中59.67%已经通过英语六级的护生认同过渡型双语授课模式,76.32%通过英语四级和88.24%未通过英语四级的护生

    作者:曾丽芳;周克雄;黄谨耘;罗晨玲;陆爱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医源性肠穿孔1例

    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是临床用于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临床实践中诊治大肠疾病的有效手段,较为普及,然而结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肠穿孔及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我中心对肠镜医源性穿孔实施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淑娟;任庆玲;孙宁;裴宪琴;刘丽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静;杨晓红;柳韦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慢性肾脏病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编制的研究

    [目的]编制适用于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自我管理量表.[方法]运用查阅文献及专家评定的方法编制慢性肾脏病病人自我管理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0例慢性肾脏病病人进行调查,并于1周后随机抽取其中的30例病人进行重测,考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重测信度为0.898,专家对量表总体评定的内容指数为0.901,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关系数为0.684~0.878,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1强制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9.293%.[结论]慢性肾脏病病人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了解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于萍;刘纯艳;施月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圆珠笔在开启青霉素铝制瓶口中的妙用

    临床上在输液加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像青霉素这样的瓶装粉针剂,通常都用科室的专用开瓶器开启,但有时候因一时找不到开瓶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介绍一种简单又快捷的开瓶方法:利用圆珠笔笔头(用时需使圆珠笔处于关闭状态)对准青霉素铝制瓶口,轻轻往下一按,中间的铝制小口即与周围瓶盖分开,此法简单方便,效果满意,值得一试.

    作者:王丽珠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推拿结合家庭护理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家庭护理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矫正头面部畸形的效果.[方法]将8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家庭护理矫正患儿头面部畸形,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44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44例总有效率6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家庭护理能促进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头面部畸形的恢复.

    作者:李艳;韩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对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各20例,共采血300次,对照1组足跟采血前无任何干预措施,对照2组足跟采血前15 min~20 min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在患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至疼痛刺激后5 min,实验组足跟采血前2 min舌尖滴入24%蔗糖水0.5 mL~1.0 mL.采用早产儿评分简表(PIPP)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比较.[结果]3组患儿足跟采血后PIPP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后发现实验组PIPP评分与对照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PIPP评分与对照1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一定的效果,而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优于非营养性吸吮,且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鲁琦;汪丽平;张海玲;胡艳;韩明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