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

吴欣娟;马丽莉

关键词:护工, 护理员, 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员和护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各级医院科学管理护理员和护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50所医院护理员、护工工作范围和所管辖的部门.[结果]医院的护理员、护工工作范围不清楚、所管辖的部门不统一.[结论]卫生管理部门须加强对护理员、护工管理工作的监督,规范其管理部门.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科研队列研究的应用分析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属于二级设计方案[1],论证强度仅次于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多用于病因研究分析,也常用于疗效和疾病预后的研究.临床护理科研可采用队列研究的课题广泛,但实际应用不甚普遍,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的队列研究课题尤为少见.本文试图剖析一项临床护理科研项目,以引起同行重视,为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提供借鉴.

    作者:徐翠红;程晓媚;韩蔚;周美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职护生临床入院护理病历的设计与应用

    护士(生)主要依据入院护理病历(简称护理病历)的框架收集资料,同时书写护理病历是培养护生护理思维和评估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其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无普遍认可的、统一的护理病历模式,在成人护理教学中我院应用的是<健康评估>[1]和<护理学基础>[2]教材提供的病历格式.使用中发现其不够完善,不利于护理评估技能的培养.故对成人护理病历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抚触在上颌窦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抚触技术在上颌窦穿刺中预防晕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6例上颌窦穿刺病人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5例)采取常规护理,抚触组(201例)在前者基础上于穿刺前、穿刺中合理应用抚触技术;比较两组病人穿刺中疼痛程度、血压、心率变化及发生晕厥的情况.[结果]抚触组病人疼痛较轻;血压及心率比较稳定,且晕厥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抚触可降低上颌窦穿刺晕厥的发生率.

    作者:凌娅娅;李巧荣;王明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别针固定引流袋新法介绍

    为了避免尿失禁、脑室引流术后病人因翻身、坐起、入睡或其他原因(尿液、引流液多),而使尿管、引流管滑出,可采用以下方法固定引流袋.

    作者:吴旭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理卫生教育对精神科住院儿童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儿童均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宝贝和希望.儿童患精神病住院不仅对其本身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亲属也是一种较强烈的心理应激源.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患精神病住院对其亲属的影响及心理卫生教育对其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丁素青;贾占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案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以及教师的认真准备,课前预习时运用案例设疑法,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课前导入法、案例直观展示法、案例分析归纳法、案例比较鉴别法和案例角色扮演法,课后巩固时运用案例作业法以及课后案例考核法.在胆石症讲授中设对照研究,实验组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为传统讲授法.在讲完课5 d后进行课堂练习,测验两组的有关胆石症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以75分~95分居多,不合格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075,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

    作者:赵静;葛柳燕;王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床单位消毒机消毒时间及效果观察

    2002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运用床单位消毒机,对出院病人的床单位进行了消毒前后细菌培养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精神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为了探讨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精神科医院感染率.对2001年-2002年我院精神科病人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彩霞;倪小娟;周飞琴;潘小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8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组)与同期12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B组(P<0.05),但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学显著低于B组(P<0.05),住院病死率低.[结论]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抗栓、康复训练及介入诊疗等治疗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夏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新型静脉输液袋加压器介绍

    目前,给伤病员输液分为输液袋吊挂输液和输液泵输液.前者需要借助于一定高度的吊物如输液架等,将输液袋吊挂在高于伤者机体处,这种输液方式通常限于医院或家庭,医疗输液范围受限.虽然也可以采用输液泵解决吊挂输液方式,但其体积与质量大,需要电源,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困难.以上两种输液方式均不能解决野外输液问题,特别不能解决野战条件下大批伤病员运送途中的输液问题.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通过反复实践,自行研制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输液袋加压装置,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并申请了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荣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运用认知心理疗法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负面心理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疗法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负面心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4例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相同治疗措施;另外,实验组用认知心理疗法对病人加强心理疏导,让病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结果]实验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下降的幅度大(P<0.05).[结论]运用认知心理疗法可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负面情绪,减轻抑郁程度,利于身心的康复.

    作者:杜晓红;李小金;区兰爱;余小梅;潘雄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神经科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化程度的探讨

    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DF和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在国内我院自2002年3月首先开展此技术,用于治疗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和血脂清除.治疗过程中需体外循环病人血液总量10 L~15 L,由于管路、透析器等人工合成材料尚无法做到完全的生物相容,故凝血因子的激活不可避免,导致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轻者附着于透析膜使透析清除率下降,重者整个血路凝血.抗凝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另外过度抗凝可能引起出血倾向.因此,适宜的肝素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方面.神经科病人因血液黏稠等因素,肝素用量和时机不同于常见肾脏透析病人[3].因此对30例病人的肝素化程度进行了跟踪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英然;杜芳;李晓宁;朱晴;宋爱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主要介绍了个性化护理模式的理论依据、特点、实施改革情况和效果,提出个性化护理模式是可行的、符合病人和社会需求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惠霞;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内容、方法、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作者:傅红琼;朱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员和护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各级医院科学管理护理员和护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50所医院护理员、护工工作范围和所管辖的部门.[结果]医院的护理员、护工工作范围不清楚、所管辖的部门不统一.[结论]卫生管理部门须加强对护理员、护工管理工作的监督,规范其管理部门.

    作者:吴欣娟;马丽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刍议护理语言的应用及作用

    从临床护理语言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护士的社会角色、融洽护患关系等问题.提出临床护理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护患沟通中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同等重要,是影响病人身体康复的重要社会因素.

    作者:张宝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及心脏病人心理健康问卷对173例ACS病人进行调查.[结果]93.6%以上的ACS病人存在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性格类型、家庭地位及疾病情况对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结论]对不同基本情况的ACS病人应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宁;樊鹏霞;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妇科手术病人家庭支持与护理干预

    综述了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以及家庭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及认知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提出满足妇科手术病人的家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作者:赵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透析病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原因及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将55例维持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按医嘱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其他治疗相同,以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结果]经过1年观察,高通量透析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透析组.[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清除一些干扰红细胞生成与代谢相关的毒性物质,同时可以纠正贫血.

    作者:刘玉;陈少秀;郑璇;刘雁凌;戢艳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次性输血器改装成骨髓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一次性输血器用于血液制品的输注中,它可以有效地滤除血液制品当中的微聚物等,使输注过程更为安全.我科自2000年以来,将一次性输血器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在骨髓的过滤、骨髓的输注过程中均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并对使用和未使用输血器两组的造血重建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张宝荣;徐敬;张娜娜;贺景娟;万岁桂;苏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