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

李波;刘永珍;许莹

关键词:行气管切开术, 术后, 留置套管, 家庭护理, 原发病, 呼吸道梗阻, 肿瘤患儿, 治愈, 喉部, 先天性, 愈后, 畸形, 发育, 拔管
摘要:对于先天性喉部畸形、喉喘鸣和喉部肿瘤患儿,为了解除呼吸道梗阻,必须行气管切开术.但因其原发病暂时不能治愈,一般患儿需带管出院,待小儿发育长大或原发病治愈后才能拔管.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介绍一种外科牵引架

    为外科病人进行四肢手术、换药、清创、包扎固定等操作时,通常需要助手或护士将病人的肢体抬起才能进行操作,尤其是四肢骨折时更是如此,如伤口在肢体的后方,则在操作中需要持续抬起病人的肢体,时间较长导致助手或护士的体力消耗很大,操作时肢体的位置很难长时间维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不变,而且人员经常需要轮换,常常影响操作的质量.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外科牵引架,经临床应用286例次,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郑爱民;范保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浅谈文化能力与人文素质的联系

    从文化能力概念的发展,提出文化能力与人文素质之间具有理论基础及内涵的一致性,体现了人文关怀,探讨了适合我国护士的文化能力理论及测评方法的必要性.

    作者:葛云云;龚孝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过氧乙酸用于空气层流洁净病房的消毒研究

    为观察过氧乙酸用于空气层流洁净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用1 g/m3、2 g/m3的过氧乙酸对空气层流洁净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结果:2 g/m3过氧乙酸自然挥发熏蒸法进行空气层流洁净病房的消毒效果符合要求.提示2 g/m3过氧乙酸熏蒸法可用于空气层流洁净病房的空气消毒.

    作者:李芳;谭瑞珠;林婷;王晓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对工疗科高年资护士的管理

    近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护理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酬,打破过去不管资历深浅、能力高低,一律上同样的班,获得同样报酬的办法,实行了全院护理岗位竞聘上岗制.高年资护士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且能较好地处理各种应急事件,是护理队伍中重要的群体之一[1].但其大多数安于现状的思想较重.对于高年资护士竞聘的岗位,我科采取尽其职、取其值,面对客观实际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开展冠心病病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探讨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现已成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主要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工作紧张、运动量减少、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加密切相关[2].

    作者:田芳;张静;李荣;胡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晚期癌症病人需求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根据人类需求理论和晚期癌症病人特点,通过文献调研、咨询专家、与晚期癌症病人访谈和预调查等研究方法,遴选了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40个条目,构建成晚期癌症病人需求评估体系.

    作者:付菊芳;张茹英;李武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城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方式研究

    为探讨社区中老年慢性疾病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选取我院辖区内50岁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575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健康需求的调查,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结果:中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其中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护士家访和组织外出活动受到青睐.提示选择适合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以及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是促进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的关键.

    作者:卢华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脊髓损伤病人便秘的护理

    介绍了脊髓损伤病人便秘的临床表现,重点综述了便秘病人的饮食调节、理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作者:王兆霞;李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

    对于先天性喉部畸形、喉喘鸣和喉部肿瘤患儿,为了解除呼吸道梗阻,必须行气管切开术.但因其原发病暂时不能治愈,一般患儿需带管出院,待小儿发育长大或原发病治愈后才能拔管.

    作者:李波;刘永珍;许莹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病区护士休息室细菌检测分析

    各病区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引起的院内感染,已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医务人员自身的院内感染检测、控制还是个薄弱点,甚至是盲点.为此,对护士休息室进行了目标检测,发现染菌量远远超过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其结果如下.

    作者:张风云;张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自拟消咳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消咳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RRI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因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消咳贴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对因对症治疗;另选30例正常儿童,观察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NO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每月发病次数及天数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自拟消咳贴穴位贴敷能有效地降低RRI患儿血浆ET-1、NO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路桂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1].其目的:一是防止术中呕吐、误吸,便于术中及时抽出胃肠积气,以免影响术野清晰;二是由于开腹手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前的减压治疗;三是消化道出血时作为观察病情的窗口,洗胃、注药行局部止血治疗;四是胃肠梗阻、胃肠穿孔时行减压治疗及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引流胃液[2],以减少胃肠液对胰腺的刺激作用;五是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进行鼻饲饮食.

    作者:吴莉;丁洪琼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使用过滤器前后药液微粒含量的测定

    静脉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输液准备操作时,由于插管、排气、切割安瓿、配伍加药、针头穿刺胶塞、空气污染等均可引起微粒污染.

    作者:孙志琴;盛贻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目的]了解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护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级高护生,讲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时,1班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班按传统讲授方法讲解,分析授课效果.[结果]1班平均成绩显著高于2班(P<0.01),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结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护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护理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与学质量均提高.

    作者:赵庆华;宋林;姜政;段勇;游小钧;罗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多潘立酮混悬液促进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减少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潴留引起腹胀的发生.[方法]将24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实行肠内营养的同时加服多潘立酮混悬液,对照组仅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腹泻情况.[结果]研究组腹胀症状明显改善(P<0.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配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

    作者:李宣兰;晁永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穿琥宁引起不良反应168例分析及其用药监护

    穿琥宁注射剂是由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提取加工衍化而成的灭菌制剂,包括注射液和冻干粉针两种.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随其应用的不断推广,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所见,应引起重视.现收集穿琥宁注射剂(简称穿琥宁)不良反应168例,综合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监护措施,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张玲;陈惠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苯扎氯铵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无菌贴膜因其透明度高、与皮肤的相容性好以及对皮肤无刺激性,而广泛应用于静脉留置针中.但其价格相对较高.2002年8月至今,我们共为125例病人进行了168例次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均用苯扎氯铵贴遮盖针眼,无一例感染.

    作者:郑晓彦;何桂荣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三七醇外敷治疗慢性肝病病人输液所致外周静脉炎

    [目的]探讨三七醇外敷治疗慢性肝病病人输液所致外周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因输液致外周静脉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实验组采用三七醇外敷,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外敷,观察受损静脉恢复情况.[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实验组受损静脉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七醇外敷能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病病人输液引起的外周静脉炎.

    作者:肖春玲;周静;潘柳文;谢三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后期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使足部缺血、感觉神经受损而失去知觉,继发感染而致,轻者有麻、肿、疼痛等,重者可致伤、致残甚至死亡.为了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将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一次性过滤针头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液体疗法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反应依然存在.为严格控制微粒进入人体而造成的近远期危害,我们研制了一次性过滤针头.

    作者:王秀合;张桂萍;鲍秀敏;张华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