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2例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何志勇

关键词:中药, 慢性盆腔炎
摘要:目的:对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122例中药治疗的患者与随机选取的122例西药对照组进行3个月疗程的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所取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0%和93.44%,t=1.988,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能取得与西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对4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学玲;田茂群;李风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浅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作者:季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股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股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选择依据.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72例,年龄17-48岁,体重45-80㎏,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6例.两组均选用0.15%罗哌卡因,A组为0.15%罗派卡因加入舒芬太尼10μg,B组为单纯使用0.15%罗派卡因.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两组病人行股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加入舒芬太尼的0.15%罗派卡因20min,B组注入0.15%罗派卡因20min.阻滞完成后30min内每3min测定一次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相关神经支配区域针刺痛觉消失为标准,同时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阻滞完成30min后开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头晕等.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麻醉前和麻醉后SBP、DBP、HR等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无缺氧事件.A组1例出现一过性寒战,其余所有病人均未观察到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论:舒芬太尼10μg可明显延长0.1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间和术后镇痛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的调查.结果:经过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在饮食结构方面改变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变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终改善高血压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3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体会: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赵家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民市机关事业单位149名妇女更年期表现及对策调查

    目的:调查新民市149名45~60岁妇女更年期典型症状及体征.由于个体差异及环境影响,更年期妇女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针对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表现,采取更合理的保健措施.以便顺利度过更年期,为老年健康打下基础.

    作者:兰艳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注重调气消导治疗胃痛体会

    目的:观察调气消导法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治疗胃痛时以调气消导为主.结果:胃痛症状改善.结论:注重调气消导为治疗胃痛有效方法.

    作者:陈世旺;卢雨蓓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如何对中药新药进行筛选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的筛选方法.方法:建立现代中药新药筛选系统,利用OLIGo芯片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基因表达差异谱数据库、高速计算机和处方模拟软件,对整体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达到对中药新药有效性的检测.结果:新药筛选系统可使中药的理论和作用机制明确,使使中药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结论:新药筛选系统是一个中药研究的有效方法,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吴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金匮要略》补益方临床探究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逾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代对其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已经涉及到了<金匮要略>各方面,补法为<金匮要略>中为重要的部分.在此,对<金匮要略>的补法适应症以及补益方临床研究进行钻研探讨和临床的实证分析,以期获得较为全面、深入的应用认识和经验总结.

    作者:王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众所周知,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所以控制及治疗高血压使我们比较紧迫的任务之一.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了生活保健外就是药物治疗,尤其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服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患者对服药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就要求医生、药师和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

    作者:崔小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56例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手术治疗5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来评定.结果:45例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其中有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远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术中解剖复位、术后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振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术与放化疗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比较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要根据肺癌的临床分期来进行.对Ⅰ、Ⅱ、ⅢA期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能手术治疗者所占比例甚小,相当多的病例需行放疗,对有潜在手术治疗机会的Ⅱ期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为佳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及多年行医史对此类问题发表看法.

    作者:甄强;高丽娜;刘家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探讨

    目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并观察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行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雅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对肥胖症的认识

    肥胖是由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水谷运化不畅,膏脂大量堆积,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昏身重、体倦嗜卧、少气懒言等症状的一类病症.本文主要探讨它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作者:高全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某气体有限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控制效果评价

    该公司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配套下属企业,随着钢铁集团产能的扩大,为了满足实施高炉富氧和炼钢对氧气等工业气体的需求而建.本项目制氧生产工艺复杂,工艺步骤多.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认识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以普及全国,每年都有初学者加入此行列.中转开腹对初学者是一个重要课题.开展腹腔镜手术,一定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更应认识到中转开腹是避免患者遭受严重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作者:姜军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甲钴胺注射液用于外周神经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按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注射液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对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的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满意.结论:甲钴胺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效果满意,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杨向群;陈诚;邓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是维持生命和呼吸的重要措施,是抢救各种呼吸衰竭的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他延长了部分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而且经常发生撤机失败或通气时间较长.这种高病死率除与患者基础疾病较严重有关外,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早期发现病情的变化而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牛凤仙;牛银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鼻咽癌核心家系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鼻咽癌核心家系成员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54个鼻咽癌核心家系成员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对照组采用广西境内高发区自然人群.结果:鼻咽癌核心家系共254个,核心家系先证者父母与对照组的EB-VCA-IgA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家系先证者父母的EB-VCA-IgA抗体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有待我们进一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来进一步阐述鼻咽癌的病因.

    作者:刘海洲;崔英;岳惠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胸腹联合伤48例急诊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及急诊救治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48例胸腹联合伤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就诊后30分钟内死亡未手术的4例,2例死于急诊室手术过程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死亡率为16.7%.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缩短院前时间和术前院内时间,是治疗胸腹联合伤的关键.

    作者:唐瑞康;梁宏;郭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