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
目的:观察银质针加微波照射治疗对顽固性颈椎病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抽取病程5年以上的顽固性颈椎病120例,银质针(治疗组)与毫针(对照组)各60例,针刺后加微波照射,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并按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6个月后随访观察疗效:治疗组治愈4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29例,无效24例.治疗组前后对照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组有显著性疗效,银质针作为一种治疗颈椎病既镇痛又治痛且长久不复发的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洪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1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70眼和观察组49例72眼.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锌片140mg、醋酸泼尼松片10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离子导入,2次/d.7d为-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6眼,有效35眼,无效19眼,总有效率72.86%;观察组患者显效21眼,有效43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88.8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离子导人治疗向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秋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聚乙烯醇在医药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应用进展,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和眼用制剂中.聚乙烯醇由于其规格的不同,溶解时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了溶解方法对不同规格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作者:高坤;杨希琴;陈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胃源性腹泻,属慢性多发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一种,是由胃部疾患引起.临床多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至少3次以上),质稀量多,伴肠鸣腹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且缠绵难愈,造成身体机能下降.目前,国内外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
作者:朱忠诚;柴广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血标本检验前的诸多因素均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王同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而导致的急性疼痛.其基本过程是:伤害性刺激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换能,转变成电信号,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蝎毒素是一类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或药物导向物质,国内有关学者用醋酸扭体法、辐射热甩尾法、电热板法等动物模型充分证明蝎毒粗毒及镇痛有效成分对躯体痛、内脏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约200个神经毒素多肽单体成分从20多种蝎毒中分离纯化出,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化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青;王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DVT的发生率为30%~50%.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西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损伤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50例男性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通畅,效果满意,6例尿道狭窄行二期手术,3例并发阳痿.结论:根据男性尿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与尿道损伤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宏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伤科卧床病人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的166名骨伤科卧床病人,对采用压疗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危险程度评分在10~17分之间的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第5天和第6天压疮危险度评分和第1天比较,中高度危险病人减少,无压疮发生危险病人增多(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伤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陈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肾结石属中医石淋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其原因复杂,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结石性质、形态、大小、部位各有不同,治疗时通常需要综合分析治疗方法,因人而定.经多年临床经验结石直径小于0.6cm的可通过保守方法治疗,内服药物嘱病人大量饮水,一般能将结石排出体外.对于结石直径大于0.6cm~2.5cm的结石可选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然后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作者:胡旭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50例粒细胞减少症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0年1月-4月住院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0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从6月-12岁,其中<1岁12例,1-3岁28例,>3岁10例;平均住院日为8±2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炎4例,支肺炎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幼儿急疹2例,血液病1例,疱疹性口腔炎2例;发热49例,咳嗽35例,皮疹1例.结论 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中较常见,多数呈良性,但其中发热不退及咳嗽迁延,对儿童身心及家长心理有较大的负担;另对临床上用升白细胞用药后仍较顽固的粒细胞减少患儿,应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常规骨髓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用药及口服川黄液.对粒细胞恢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应益人;章惠彬;叶依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建立盈江县健康成人临床血清、血浆AFP分析参考数的实验室参考值范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推荐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罗氏原装配套试剂检测1080例健康人群血浆和血清中AFP含量,建立参考值范围.结果:血浆、血清AFP检测结果呈正态分布,盈江地区健康成人AFP无性别差异(P≥0.064),血浆与血清AFP无统计学差异(P=0.194).结论:罗氏AFP检测系统性能良好,AFP可以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进行检测,血浆、血清AFP参考值范围(0.398,5.462),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书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1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残胃病变包括良性病变:残胃及吻合口炎130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32例;92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80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22例、残胃癌10例均高于88例Billroth Ⅰ式的50例、40例、2例(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病变多,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叶应春;李迎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数个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护理的总结和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把近2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急性腺胰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研究,把他们在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所遇到的病人情况和出现常规性、非常规的症状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2例胰腺炎病人都能按照我院所制定的胰腺科临床护理方法去积极配合和治疗,护理效果显著,2例是因为经济困难被迫主动离开医院,余下的30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如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积极地开展对症临床护理,积极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那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大大减少其并发症,对于病者的完全康复起积极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手部骨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手部骨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采用科氏针石膏固定,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6-12周内,观察组的近节指骨骨折与掌骨骨折愈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率(25.0%;50.0%);观察组的近节指骨骨折与掌骨骨折患指功能恢复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33.3%;4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毕桂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中药灌肠作为护理手段辅助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肠梗阻,提高治愈率.方法: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灌肠及心理护理.结果:3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肠梗阻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肠梗阻患者,能够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孙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前房出血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87例外伤性前房出血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损伤年龄段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h内55例(42.31%),24h以上75例(57.69%).国内报告,发生率占眼外伤的25%~40.9%,男性儿童多见[1].结论 针对外伤性前房出血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外伤性前房出血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作者:李喜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髋、膝关节置换,髓内钉手术后多见.下肢DVT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甚至肺栓塞,并可能致残和危及生命,是骨科术后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吕厚山等[1]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邱贵兴等[2]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预防组为11.8%.因此,重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减少DVT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喜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院处方药品回扣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导致看病药费贵的直接的原因.本文从医生、药商、医院、药价、医疗保障政策、卫生体制等全面系统研究其成因,旨在降低看病药费成本.
作者:谭瑞政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