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预防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疗效分析

翟中武;袁宇

关键词:阿霉素, 倍他洛克, 极化液, 心脏毒性
摘要:目的 分析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预防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常规预处理后用含阿霉素方案化疗.治疗组60例,给予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加常规预处理后用含阿霉素的方案化疗,比较2组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脏毒性发生率8.33%,心电图改变发生率13.33%;对照组心脏毒性发生率33.33%,心电图改变发生率35.00%;治疗组心脏毒性发生率、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治疗肿瘤患者能够降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栓塞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PE患者中长期卧床者31例(88.6%),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22例(62.9%),胸痛伴或不伴濒死感19例(54.3%),晕厥5例(14.3%);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典型PE三联征者7例(20%).35例PE患者中,临床治愈17例,好转15例,死亡3例(2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1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PE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及妊娠等有关,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早期抗凝或抗凝溶栓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何丽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婴儿白内障15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15例(27眼)1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用3 mm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5 mm,超声乳化注吸器吸出晶状体皮质,连续环形撕除后囊膜4 mm.结果 术后第7天所有眼角膜清,瞳孔圆,眼底清晰可见.27眼均未发现后囊膜浑浊.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婴儿白内障明显降低了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少.

    作者:孔德兰;杨华;王保君;李顺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0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组(观察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组(对照组),对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6.6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值在用药后5 d即开始下降,对照组于10 d开始明显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戴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53 Sm-EDTMP与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153Sm-EDTMP内放疗与伊班膦酸钠 (艾本)全身用药相结合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153Sm-EDTMP内放疗加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48例(治疗组),单用153Sm-EDTMP核素治疗组48例(对照组),比较2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溶骨病灶的修复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3.7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66.67%,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53Sm-EDTMP与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肺癌骨转移,具有止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有效修复溶骨性病灶的疗效.

    作者:孙浩杰;袁晓梅;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症状性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31例经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确诊伴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和(或)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6月观察肿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判定疗效.结果 90.3%病例临床症状缓解.其中月经量减少(49.1±21.6)%,经期缩短,月经周期无变化;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9±14.8)%;肌瘤体积分别缩小(65.5±23.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体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除此之外,应该重视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沛;胡宗杰;茹凤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软骨肉瘤25例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穿刺在诊断软骨肉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疑似软骨肉瘤的25例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结果 25例中23例结果阳性,手术治疗23例中术后21例病理结果阳性,与术前穿刺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1.30%.结论 CT引导下软骨瘤穿刺活检,提高了病理学检查取材的准确性和软骨肉瘤的术前病理诊断率.

    作者:赵红兵;张喜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蜗血管纹内皮细胞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主要由3大膜蛋白家族构成,其中有多种已证实在血管纹有表达,因血管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作者推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对其有重要作用,对2者联系的进一步研究将揭示内耳学迷路屏障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作者:陈浮;苏纪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学生人性观发展及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性观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RPHN)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对一年级至五年级663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文、理科学生在愤世嫉俗、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P<0.01),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愤世嫉俗和值得信任2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愤世嫉俗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呈正相关(P<0.001),而值得信任因子与愤世嫉俗、人际关系敏感呈负相关(P<0.001).结论 文、理科和年级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性观有较大影响,人性观对人际关系有很大影响.

    作者:闫春平;顾颜胜;李昕;俸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41例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 41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 (第1天,第8天,第15天),奥沙利铂85 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天至第5天),28 d为1周期,疗程4周期.结果 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10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58.5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73个月.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低、腹泻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

    作者:李献文;金建华;王芳;陆文斌;顾小燕;张华;杨玉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61例

    目的 评价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 对61 例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者应用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式,同时注意将血管蒂筋膜覆盖新形成的尿道及吻合口上面,增加尿道表面组织的厚度及血供预防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结果 61例中有60例阴茎外观满意,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5% (7 /6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尿道口退缩1例.结论 本术式具有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取材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作者:马达;段喆;许建功;高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服大剂量苯妥英钠和安定中毒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口服苯妥英钠210片和安定30片6 h,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7.3 ℃,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3/8.64 kPa.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 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性啰音,心率72次/ min,律齐;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低,腹壁反射及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申红菊;谢宜春;王绪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颞下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为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 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对称分布,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上自翼突后缘至髁突内侧缘和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 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颞下间隙的影像解剖对颞下间隙疾病的CT诊断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王华;荆利民;付升旗;郭进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管内畸胎瘤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选择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10例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7例为成熟畸胎瘤,2例为未成熟畸胎瘤,1例畸胎瘤恶变.其中7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3例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治疗10例,8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6例回访8个月至4 a,其中4例复发.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少数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效果好,未成熟畸胎瘤及畸胎瘤恶变者术后多复发,并可有髓内种植转移,故应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并定期复查CT或 MRI.成熟畸胎瘤手术全切后,复发率极低.

    作者:陈世伟;张晓丹;刘永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7~59个月,平均29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结果 后抽屉试验术前阳性16例,术后阳性1例;Lachman征术前阳性18例,术后阳性1例;术后Lysholm评分(89.5±9.4分)较术前(57.2±7.1分)显著提高(t=2.14,P=0.037).术后远期复查无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材料选择理想,固定方法妥当.

    作者:曹飞;张旭辉;张福华;曹志勇;陈家瑜;王世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胫骨Pilon骨折47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47例Pilon骨折患者按Ovadia和Beals标准分型,Ⅰ型采用石膏外固定;Ⅱ型采用跟骨牵引加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Ⅳ、Ⅴ型均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定.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结果 47例中,优27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91.49%.结论 Pilon骨折应按不同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注重治疗时机选择与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张新成;于宏伟;王伟宏;窦旭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取器术中应用尼尔雌醇配伍普尔丁和利多卡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配伍普尔丁、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要求取器而无禁忌症者60例,均为绝经0.5 a以上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于术前1周服尼尔雌醇4 mg,术前30~60 min口服普尔丁40 mg,宫颈扩张前颈管内灌注2%盐酸利多卡因3 ml,3 min后按节育手术常规行取器术.对照组于术前30~60 min单纯口服普尔丁40 mg,按节育手术操作常规行取器术.结果 术中观察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止痛效果、取器顺利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取器成功率.

    作者:刘建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半腱肌移位静力性重建修复膝内侧副韧带体部损伤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位静力性重建修复膝内侧副韧带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3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游离半腱肌,保留远端止点,游离并切断近端,通过骨隧道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 33例患者采用lysholm 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43.88分,术后平均81.9分.结论 半腱肌移位静力性重建修复膝内侧副韧带,发挥了膝内侧副韧带固有的生物力学效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旭辉;曹飞;张福华;曹志勇;陈家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7例

    目的 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AO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7例,所有手术均直接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随访5~48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疗效评定,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27例中,优22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2.6%.结论 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方法.

    作者:朱智;张志韧;杨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西尼地平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西尼地平是兼具有L型和N型钙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钙拮抗剂.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还可以有效预防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和该药的其他有益作用一起,对减轻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有一定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药物.作者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西尼地平的合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周蕾;郄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塞通治疗脑出血40例

    目的 观察血塞通改善微循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1 d.2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第14天、第21天行头部CT检查,观察病灶周围水肿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塞通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对脑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海臣;袁彬;姚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新乡医学院

主办: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