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茂;梁智星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PubMed、OVID、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BMdisk数据库等.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病例数3758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448例,微穿刺引流术2308例),Meta分析两种手术的病死率.结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的远期死亡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OR合并=0.84,95%CI(0.69,1.12)].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引流术术后病死率相同.
作者:刘庆鑫;王宏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18只,以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即正常对照组(A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B组,n=6)和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C组,n=6).再灌注24h后取脑,固定切片,染色.用大鼠行为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变化、凋亡细胞数三个指标对干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成功复制大鼠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联合川芎嗪干预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结论:针刺联合川芎嗪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大鼠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成建华;焦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d SD乳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HIBD组)、缺血缺氧+GM1干预组(GM1组)、缺血缺氧+参附干预组(参附组)及缺血缺氧+GM1及参附干预组(合用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脑组织中Bcl-2及Bax含量.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Bcl-2及Bax表达;HIBD后该区Bcl-2及Bax表达均增加,且BaX表达较明显;分别应用GM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进一步增加,而Bax蛋白水平下降,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治疗后该区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或参附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减轻大鼠脑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其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张海娇;阴怀清;栗红;武师润;阴崇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NgR(Nogo-66 Receptor)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断尾取血100μL,分3次注入大脑尾状核,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和7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gR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出血后6h,NgR表达增高(P<0.01),72h达到高峰(P<0.01),7d后降低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NgR的上调是脑出血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在脑组织的病理损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贾晓涛;李东芳;罗岗;刘正姣;潘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甘精、地特和人胰岛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甘精、地特和人胰岛素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并用MTT和油红O染色法测定其增殖和分化水平.结果:甘精胰岛素(1.013士0.007)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地特胰岛素(0.990±0.009)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胰岛素为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必须成分,促分化作用人胰岛素(0.638士0.006)强,甘精胰岛素(纯品0.6235=0.007,液体0.445土0.006)次之,地特胰岛素(0.412士0.006)弱.结论:不同胰岛素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不同.
作者:卢婷;杨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奥拉西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增强记忆力,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近十年来,国内外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各种病理状态下的颅脑损伤、缺氧和慢性脑功能不全,尤其是痴呆、老年精神衰退综合征、低能儿童大脑发育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方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光明、钱桥、青村三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脑血管病防治,选取10565例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队列人群,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P<0.001);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力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01);脑血管功能总分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作者:杨永举;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评价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以具有二尖瓣置换手术指征并合并慢性心房纤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据不同疗法分为两组,瓣膜置换并行消融治疗68例为消融组,瓣膜置换后药物治疗82例为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种方法对房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术后随访2年,治疗组窦性心律恢复率(63.2%)明显高于时照组(13.1%).消融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左房内径41.6mm±7.5mm,左室射血分数(57.3±9.6)%,肺动脉收缩压(35.7士5.1)mmHg,心功能≤Ⅱ级94.1%.对照组分别为46.7mm±11.4mm;(53.2±7.1)%;(39.1±6.8)mmHg;8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病死率、二次开胸率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心房纤颤转复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少,心功能恢复佳.
作者:李阔;梁智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较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估.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组,各35例,治疗8周,血压控制有效者继续治疗8周.通过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用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联用组较单用组在躯体症状,健康愉快感、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缬沙坦组.
作者:崔京京;刘伟;彭大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8例,均经TCD及颈部血管彩超证实为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显效69.44%,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较好.
作者:谢宝明;鞠晓华;潘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中硬脑膜、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及P-ERK表达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间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n=18)和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GTN(10mg/kg)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再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3个亚组:C48/80组(腹腔注射CA8/80,2mg/kg);SCG+C48/80组(腹腔先注射SCG10mg/kg后再注射C48/802mg/kg)和实验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15min取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结果:ERK在模型组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都发生了磷酸化,但模型组各亚组P-ERK阳性免疫反应产物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C48/80组高于SCG+CA8/80组和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致大鼠偏头痛发作后,大鼠硬脑膜和三叉神经核尾部处P-ERK的表达增加,且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提示ERK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痛觉信号的传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促使P-ERK表达增加的原因,P-ERK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丽娟;牛争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994年-2010年我院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58例,发生并发症1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共收集脑积水病例58例,均为正常压力或低压性脑积水,压力范围60cmH2O-180cmH2O.所有病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12例出现并发症.男9例,女3例,年龄8个月至65岁,平均39.6岁.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脑损伤术后5例.经CT、MRI证实为交通性脑积水8例,梗阻性脑积水4例.
作者:卫德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临床试验.无论使用盲法与否或以何种语言发表均无限制.结果:56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对其中17篇Jadad评分质量相对较高的文章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临床总体疗效.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俭;敏州;郭立恒;王磊;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0岁-73岁,平均66岁;病程1年-35年,平均22年.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33岁-67岁,平均64.5岁;病程1年-31年,平均2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晋库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潍坊地区20岁以上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潍坊居住3年,且20岁-8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1997年ADA建议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标化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9.1%,总糖尿病患病率为8.7%.乡村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城镇居民.45岁以下人群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病史、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潍坊地区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但随着地区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加,预计潍坊地区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升高,应对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及早的进行干预,这对减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佳琳;寇宁;刘金玲;张洁;王立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常规治疗),强化1组2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2h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mg、20mg),强化2组2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2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80mg、40mg).通过3个月随访,观察强化剂量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强化组较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3组间肝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K)及相关不良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K升高的肌肉疼痛,无肝酶(ALT)和CK升高2倍的病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樊嫒;黄淑田;苗慧慧;陈佳娟;金露萍;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近5年来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处理与分娩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3例临床资料.结果:对妊娠合并急、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例依据原发心脏病的性质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24h心衰控制率达85%.15例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3例在心力衰竭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行紧急剖宫产抢救母婴生命,剖宫产母婴均存活,8例行阴道产钳助产,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孕妇依据原发心脏病的性质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镇静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作者:唐笑先;原杰;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来检出深静脉血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9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连续应用2周.于2周及4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计算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纪强;黄素贞;崔兆文;李慧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