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华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以及Tei指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Tei指数显著下降(P<0.05),LVEF、CO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律失常.
作者:和惠云;吴丽珍;李艳波;王胜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TIB)降低,心率变异(HRV)及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观察1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IB降低,HRV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IB、HRV、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
作者:史宏涛;韩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的ADP(P2Y12)受体结合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在血管性疾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能使严重血管事件[心肌梗死(MI)、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20%,但是有80%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仍不能预防严重的血管事件.
作者:王京燕;吕吉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4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 )、抑制剂组(I-postC+ERK抑制剂组).再灌注结束后腹主动脉插管取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剖取左心室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I/R组相比,I-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抑制剂组与I-postC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增大,血清LDH、CK-MB活性及MDA含量升高,血清SOD活性减弱.结论 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郭永强;张顺业;罗晨光;王学宁;王海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45例伴有阵发性房颤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Ⅲ组)、胺碘酮+厄贝沙坦加阿托伐他汀组(Ⅳ组),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后,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间,Ⅱ组和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CRP水平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间、Ⅲ组和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阿托汀他汀联合应用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厄贝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作者:常以芳;董爱芝;刘跃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apoE)对神经元细胞内游离[Ca2+]i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从单个活细胞水平检测apoE不同亚型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通过使用NMDA受体阻断剂MK-801,观察NMDA受体是否介导了apoE可能导致的胞内钙变化.结果 ApoE4慢性作用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升高神经元胞内静息[Ca2+]i,而apoE3则无影响;MK-801预处理可减弱apoE4引起的胞内静息[Ca2+]i升高,但不能完全阻断该效应.结论 ApoE慢性作用对神经元细胞内静息[Ca2+]的影响具有亚型特异性,表现为apoE4对胞内静息[Ca2+]i的破坏作用,且NMDA受体的激活可能参与了apoE4所致的胞内钙升高.
作者:刘鑫爱;李新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体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变化和环孢素A (CSA)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Wistar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CSA组,CSA组给予CSA 10 mg/(kg*d)腹腔注射,10 d后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I/R组及CSA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3 h,Sham组仅穿线,不结扎.定磷法检测CaN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I/R后CaN的活性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CSA干预后心肌CaN的活性比I/R组明显下降(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 老龄大鼠心肌I/R损伤时,应用CSA能够通过抑制CaN信号转导途径,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产生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陈侠;沈小梅;李文霞;张巨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心力衰竭(HF)时下丘脑室旁核(PVN)氧化应激反应是否能够增强肾交感神经(RSNA)活动,进而促进HF的发生发展.方法 取SD大鼠行冠脉结扎术制作心衰模型,对照组(SHAM)大鼠不结扎冠脉,两天后通过侧脑室插管给予tempol(氧自由基清除剂)或人工脑脊液(VEH).正常饲养4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RSNA、PVN区域NADPH亚基gp91 phox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低于SHAM组大鼠,RSNA增强、PVN区域NADPH亚基gp91 phox的表达增加.HF大鼠给予tempol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有所改善,RSNA减弱,PVN区域gp91 phox的表达降低,但达不到SHAM组水平.结论 心衰时PVN区域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与RSNA增加有关,降低该区域氧自由基水平可能延缓HF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郭周威;宿宇坤;马英;雷敬辉;秦达念;王淑秋;康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冠心病(CHD)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正确的诊断对预后的评定及进一步治疗非常重要.自Sones首次成功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来,这一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CAG是诊断CHD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常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茯苓总三萜(TTP)对小鼠大电休克模型、戊四唑模型以及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的对抗作用.方法 采用大电休克和戊四唑惊厥模型,灌胃小鼠不同剂量茯苓总三萜,以拉莫三嗪(LTG)为对照,观察其抗惊厥作用;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以拉莫三嗪为阳性对照,观察两种剂量茯苓总三萜灌胃给药对青霉素诱发癫痫发作和海马区痫性放电的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痫波高波幅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TTP对MES模型均有对抗作用,且量效呈正相关性,但大效能较拉莫三嗪弱.两种剂量TTP(80 mg/kg ,160 mg/kg)均可延长MET发作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作用较拉莫三嗪强.两种剂量茯苓总三萜(140 mg/kg ,280 mg/kg)和拉莫三嗪(180 mg/kg)均可延长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的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P<0.01),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高波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茯苓总三萜可明显对抗小鼠大电休克和戊四唑惊厥,抑制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发作和痫性放电, 产生抗癫痫作用,但抗MES作用较拉莫三嗪弱而抗MET和青霉素惊厥作用较拉莫三嗪强.
作者:张琴琴;王明正;王华坤;王新风;古艳婷;肖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前成骨样MC3T3-E1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1对骨代谢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hIGF-1刺激体外培养的MC3T3-E1,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一定浓度IGF-1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1 ng/mL~100 ng/mL这种作用与IGF-1的浓度呈正相关;经rhIGF-1的刺激,成骨细胞I 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定量RT-PCR显示在rhIGF-1干预48h后,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IGF-1 对MC3T3-E1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在0.1 ng/mL~100 ng/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IGF-1 能促进成骨细胞I 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
作者:张娟;董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相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的方法.分别在诱导自噬前和诱导过程中,使细胞分别与含或不含阿托伐他汀的正常培养基或Hanks'液共孵育,RT-PCR技术检测组间Beclin-1和Map1lc3两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和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Beclin-1和Map1lc3两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诱导前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有关.
作者:张圣雪;邱龄;肖传实;方雅琴;王慧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以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已经成为当代具挑战的心血管流行疾病,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据我国50家医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1].
作者:周红妮;戚彬;张振华;高嵩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已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年龄大、腰部疾患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极为不利,而且压迫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制剂的使用加大了经股动脉术后的出血[1-3].
作者:周文燕;王与章;李飒;佟秋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M (apoM )-778T/C基因多态性与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5例(冠心病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析apoM-778T/C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Lp(a) 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apoM-778C等位基因频率和Lp(a)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
作者:王馨;李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B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低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组(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结扎前30 min,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5 μg/(kg·min)]至再灌注2 h;高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组(D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结扎前30 min,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min)]至再灌注2 h.结果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组、C组、D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D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表达:B组、C组、D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D组显著高于B组(P<0.05).Bax蛋白的表达:B组、C组、D组显著高于A组(P<0.05),但C组D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郝卫红;刘保江;杨洁;曾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减少兔股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将21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麝香保心丸组.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粥样斑块的糜酶(Chymase)染色阳性面积,定量PCR法测定粥样斑块内VEGF的mRNA拷贝数,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都能显著降低粥样斑块内Chymase的阳性染色面积(P<0.01),两种药物对于粥样斑块内VEGF mRNA拷贝数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两个药物干预组外周血中的CD34阳性细胞比例都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机制可能包括抑制肥大细胞的功能,和促进VEGF的分解.这种作用伴随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的动员减少.
作者:李天奇;范维琥;李勇;郭新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输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73.3%优于对照的60.0%(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66.7%优于对照组的56.7%(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祁慧霞;杨小燕;耿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lic syndrome,MS)是集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等多种代谢危险因子于一身的症候群,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涉及多个学科问题而备受关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1]代谢综合征的国际通用定义.
作者:李春燕;黄淑田;殷耀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和预防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 年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 死亡1人,病死率1.22%.综合利用气管切开正压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可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且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 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 Ⅲ型和Ⅳ型患者.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当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使肌无力危象病死率明显降低.
作者:潘艳霞;牛争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