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室性早搏30例疗效观察

魏峥;富蓉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 心律平, 室性早搏
摘要:目的评价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以心悸为主要表现并经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确定为频发室性早搏的住院病人60例.入选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同时加心律平口服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对照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0例,加重1例.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加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明显,且副反应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按自愿参加的原则,随机将110例高血压病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病人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涤痰通腑颗粒配合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中医证候的影响

    目的观察涤痰通腑颗粒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为脑出血见阳明腑实证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涤痰通腑颗粒配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单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30 d后采用脑卒中疗效评定标准和Glasgow意识障碍判断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达88%,对照组为74%(P<0.05);两组意识障碍改善率分别为90%与76%(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分别为(4.95±5.03)分与(8.87±6.5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通腑颗粒能提高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

    作者:牟方波;卢正海;李桂芳;周晓娟;王玉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9例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2],其穿刺途径常经股动脉穿刺,但临床上出现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3,4],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PTCA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554例并发高血压全麻病人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并发高血压的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围术期风险.方法选择并发高血压的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病人554例,监测围术期血压和心率,并追踪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围术期血压有明显波动,插管后及术毕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探查时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有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96例及术后74例使用降压药物处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7.6%.结论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使围术期风险减少,但并发症及潜在隐患依然存在,提供有效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时金华;贾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误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通常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表现,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更认为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但是在临床上以TIA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有时另有病因,如果认识不足,常常会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在临床上遇到的10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侯玉立;原敬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

    无症状性脑卒中(silent stroke,SS)又称静止性脑卒中,是指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病人和医生的注意,或者是未被揭示的或未被认定的脑卒中,亦即无明确的卒中发作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病史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ACI)和无症状性脑出血.Kobayashi等[1]随访7年的前瞻性研究报道,无症状性脑梗死约占74%,无症状性脑出血约占26%.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ACI报道逐年增多.现对2000年-2004年就诊的180例无脑卒中史而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头痛、头晕的老年人进行螺旋CT或MRI检查,发现ACI者43例,并对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如下.

    作者:陈玉珺;张伟;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TXB2、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显著好转,TXB2显著降低、6-keto-PGF1α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调节TXB2/6-keto-PGF1α的平衡,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谢代鑫;郑永玲;张璇;胡长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Century 3000型闪光卡型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6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观察组)及60名正常妊娠(对照组)HRV 频域及时域进行分析,同时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P<0.05),而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升高(P<0.01);HRV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水平降低P<0.05),而LF/HF升高(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存在继发性甲状腺代谢紊乱,低T3及高rT3水平可作为评价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詹伦娟;刘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对脑血管病病人TCD的影响

    目的对25例确诊为急性颈内动脉系统、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病人早期经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追踪研究.方法 TCD发现病灶侧收缩期脑血流速度(Vs)有下列变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Vs 3例正常,2例增快,20例减慢.基底动脉Vs 3例正常,4例增快,18例减慢.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与用维生素B1治疗作为对照.结果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Vs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Vs自身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后与维生素B1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栓治疗有助于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病人的TCD结果.

    作者:黄红英;翟秀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从治疗开始到结束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总疗效对比.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后的功能恢复是非常有效的,能明显降低致残率而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何小燕;刘惠宇;李仕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84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稳心颗粒组各42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12导联心电图QTd,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稳心颗粒组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稳心颗粒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有效缩短ACS病人QTd.

    作者:潘杰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毒病机假说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探讨热毒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杜武勋;刘长玉;张红霞;刘酶;宋和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6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治疗及预后分析

    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日渐引起重视,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但治疗与否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为探讨无症状脑梗死病人治疗与否与预后的关系,对76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进行随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艳;庄建光;王以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舒血宁注射液结合高压氧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5例和对照Ⅰ组(B组)32例、对照Ⅱ组(C组)33例.A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高压氧治疗,B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高压氧治疗,C组总应用常规药物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62.50%、60.6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志艺;黄皖生;陈火明;容桃;林松;殷汉贤;李旺;陈寿荣;李志亮;尤海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的中西医防治对策

    分析近年来中药、针灸、西药、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对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揭示临床对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72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两次以上头颅CT检查结果,对V2-V1≥12.5 mL或V2/V1≥1.4的病人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的发生,主要在发病后24 h之内;继续出血的部位主要在丘脑,其次为壳核.长期大量饮酒、收缩压升高、血肿形状不规则、脑卒中病史及肝病史、发病早期病人烦躁不安等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继续出血是临床症状恶化、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葛建新;王建华;王旭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2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眩晕20例,呕吐13例,意识障碍17例,肢体活动障碍9例,瞳孔改变10例,眼球运动障碍14例.磁共振成像(MRI)均发现后循环区多灶性脑梗死.结论基底动脉尖及其分支供血区域大,其梗死后表现为多病灶症状,MRI是明确诊断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赵常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将含有锥体细胞的细胞悬液滴加于盖玻片上,待贴壁后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细胞,运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离子通道活动情况.结果低浓度葛根素(1.2 mmol/L、2.4 mmol/L)对L-型钙离子通道的活动无明显影响;浓度达到4.8 mmol/L、9.6 mmol/L时,L-型钙离子通道平均开放时间对照组由(11.77±4.84) ms缩短到(7.95±2.51) ms和(4.53±0.83) ms(P<0.05),浓度进一步增加到19.2 mmol/L时,通道开放时间降至(3.042±0.792) ms.当葛根素达到一定浓度(4.8 mmol/L,9.6 mmol/L)时,通道开放概率对照组由(1.1×10-3±1.0×10-4)%降低到(5.3×10-4±1.8×10-4)%和(3.2×10-4±1.3×10-4)%,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19.2 mmol/L),开放概率降至(2.1×10-3±9.0×10-5)%.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单个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减少通道开放时间,降低通道开放概率.

    作者:唐瑜;罗荣敬;周乐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中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屏障、感受、分泌、损伤修复以及肿瘤性增殖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中药对VEC的作用,揭示中医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的机制.

    作者:李从阳;单红梅;苗维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张琪诊治疑难心脏病4则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疑难心脏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作者: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