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彩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颅压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脑积水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明梅;连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 PCI 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 BNP 水平及心功能(LVEF、LVEDD、LVESD)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0 d 研究组 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HREZ /4HR 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2HREZ /4HR 抗肺结核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症状发生率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抗肺结核药物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提高痰菌阴转率,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探讨对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树立健康行为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与干预组(6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标准作出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ESCA及 HPLP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 ESCA 及 HPLP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标准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安艳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36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均予以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并采取灼烧感程度(SB)或瘙痒程度(SP)以及分子精神物理学方法分别对其临床效果及机制进行评估和探讨。结果治疗前患者 SB 和 SP 评分分别为(2.31±0.45)分和(2.41±0.51)分,治疗后分别为(0.22±0.41)分和(0.25±0.45)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36例患者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样效应,5例出现樟脑醇样效应,3例出现樟脑醇和辣椒素样效应。结论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有效改善其瘙痒和灼烧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瞬时受体点位香草类受体(TRPV1)有关。
作者:郝伟丽;曹冰青;张恒坡;张大雷;李静;常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s,AT/R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侵袭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恶性肿瘤,有别于神经外胚叶的、间质的和上皮的肿瘤,于2007年 WHO 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划分为胚胎性肿瘤,为Ⅳ级。因其在临床中少见,头部 MRI 及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治疗仍具有挑战。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病理诊断较容易。目前,虽加强了多模式治疗方法,该病的预后仍较差。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了2例该病患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例AT/RT 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分析总结国内外该类疾病的相关报道及研究,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诊治水平。
作者:冯亚文;邱锴;张智峰;刘献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乳酸酸中毒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汝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共48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cLa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血 pH 值的变化情况并收集患者的死亡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 sCr、BUN、cLac 水平显著降低(P <0.05);pH 值和 CO2 CP 显著上升(P <0.05)。44例经抢救后酸中毒得到有效控制,4例治疗后仍处于休克状态,酸中毒未缓解,终发展为 MODS 而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糖尿病重症乳酸酸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若不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患者极易死亡,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迎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大长径(maximum tumor length,MTL)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方法40822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库(1973-2015年),其中男性26225例,平均年龄(60±9)岁;女性14597例,平均年龄(60±9)岁。40822例食管鳞癌患者 MTL 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来自术后医院病理结果报告,依 MTL 将患者分为5组(<2 cm,2~4 cm,4~6 cm,6~8 cm和≥8 cm)。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 MTL 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0822例食管鳞癌患者平均MTL 为(4.4±1.8)cm,中位数为4 cm(0.3~16.0 cm)。肿瘤长度依次从<2 cm 至≥8 cm 的5组患者比例分别为1489(3.6%)、13029(31.9%)、16924(41.5%)、7365(18.0%)及2015(4.9%)。Spearman 秩相关显示随 MTL 增长,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N1)明显升高(r =0.998,P =0.000)。调整因素后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MTL 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OR =1.329,95% CI =1.292~1.366,P =0.000),且随着 MTL 增长,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MTL =2~4 cm,OR =1.393,95% CI =1.177~1.649,P =0.000;MTL =4~6 cm,OR =1.944,95% CI =1.644~2.299,P =0.000;MTL =6~8 cm,OR =2.526,95% CI =2.215~3.003,P =0.000;MTL≥8 cm,OR =3.045,95% CI =2.507~3.699,P =0.000)。结论食管鳞癌 MTL 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 MTL 增长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肿瘤长度可作为临床术前评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唐娟;李印;韩渭丽;王海玲;任景丽;鲁建亮;付文婷;王立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照射对人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研发肺癌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 MTT 法检测二甲双胍联合照射对肺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划痕和侵袭实验观察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其侵袭转移相关因子 MMP -2、MMP -9、VEGF 的表达情况。结果MTT 显示,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肺癌细胞 A549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二甲双胍组、照射组和联合处理组12 h 和24 h 的迁移距离均低于对照组。联合处理组作用于 A549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也明显高于单用二甲双胍组和照射组。联合处理组可下调 MMP -2、MMP -9和 VEGF 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降低了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下调了 MMP -2、MMP -9、VEGF 的表达,并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二甲双胍在肺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肺癌的潜在治疗方案。
作者:王雯臖;列璞怡;郭敏章;何建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广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评分及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普及。
作者:黎炳尧;萧恒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平鲁区中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3.67%),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推广应用。
作者:田荣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 TNF -α和 NDS 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新密市第一人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戊乙奎醚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TNF -α指数、NDS 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 TNF -α指数与 N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 TNF -α指数与 NDS 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注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 TNF -α指数,降低 NDS 评分,提高神经功能。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每搏输出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侯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甲亢合并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一步提高对甲亢合并烟雾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例甲亢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5例均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对5例患者行头颅 CT/MR 等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脑缺血,大多为双侧,其中1例经脑 DSA 确诊并发现颅底烟雾状血管;治疗方面抗甲亢联合激素治疗2例,抗甲亢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2例,单纯抗甲亢治疗1例。5例患者随诊0.5~2 a,均未再次出现神经系统缺血症状。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烟雾病主要见于年轻女性,临床症状以脑缺血多见,发病时甲状腺功能大多处于亢进状态,影像学检查大多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段及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起始段的狭窄及闭塞。抗甲亢治疗,有助于脑缺血症状的改善,而激素有助于此病的治疗,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颅内血流。
作者:刘晓钢;郑丽丽;马园园;吴雪;李珊;张丽侠;李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尿道下裂手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4组:C 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1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2μg/(kg·h);D2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4μg/(kg·h);D3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6μg/(kg·h)。4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毕前30 min 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5μg/kg,术毕即刻连接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 h 患儿 HR、NBP、SpO2、脸谱疼痛评分法(FPS)评分及 Ramsay 镇静评分;记录 PCIA 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D1、D2、D3组 FPS 评分均低于 C 组(P <0.05),且 D2、D3组均低于 D1组(P <0.05);术后各时点,D1、D2、D3组 Ramsay 评分均高于 C 组(P <0.05),且4 h 内,Ramsay 评分与 Dex 剂量呈正相关(P <0.05);D2、D3组 PCIA 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 C、D1组(P <0.05),但 D3组有2例镇静过度,4组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中,Dex 有镇静、增强镇痛效应,并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需防止过度镇静,其中0.04μg/(kg·h)Dex 为佳剂量。
作者:孙振涛;曹亚楠;王宁;孙雪青;韩雪萍;张卫;杨春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硝酸甘油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参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R、SBP、DBP、血 Cr、血 NT -proBNP 及每日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HR、血 Cr、血 NT -proBNP 及每日尿量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效果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李蒙军;王曼华;赵志娟;范天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儿童血友病发病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94例血友病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友病 A 254例,血友病 B 40例;重型83例,中型117例,轻型94例。首次发病年龄(1.62±1.58)岁,确诊年龄(5.54±5.28)岁。首次发病年龄≤3岁共222例(75.51%)。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57例(19.39%)。104例(35.37%)自发性出血,166例(56.46%)外伤后出血,24例(8.16%)医源性出血。首次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为首位,共220例(74.83%)。95例(32.31%)合并关节畸形。所有患儿仅在出血严重时接受过替代治疗,无1例接受预防性替代治疗。仅1例患儿查丙肝抗体阳性,家族中否认丙肝病史。结论血友病延误诊断仍存在,关节畸形发生率较高,存在替代治疗不及时及无预防性替代治疗情况。
作者:周柳;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儿童供肾移植在儿童受者与成人受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5年35例儿童供体和63例受体的临床资料,将受体分为儿童受者组(<18岁)与成人受者组(≥18岁),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儿童组和受者组的1 a 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2%/97.2%和1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儿童受者相比,成人受者接受儿童供肾同样是安全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孟宽;丰贵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常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统计尿常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40例经手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中,尿常规诊断37例,诊断准确率为92.5%;漏诊0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7.5%。结论尿常规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单且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景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