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60例疗效观察

全美荣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扩张,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120例,均合并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和血气水平改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和肺换气功能的改善,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Salter 截骨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 Salter 截骨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52例,52例患儿均采用 Salter 截骨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良率达到100%,术后患侧髋臼、CE 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采用 Salter 截骨术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髋关节结构的恢复,不良反应少,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市金水区精益口腔门诊部进行治疗的88例隐裂牙牙髓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疼痛发生率以及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疼痛发生率以及对修复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予以冠修复联合根管同步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效果,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崔丽丽;宋超颖;郭喜萍;李建斌;李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诊治的12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择11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肾脏的厚度、宽度、长度,肾动脉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 RIR、RAR、肾动脉 PSV、叶间动脉A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正确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具有重要作用,其根据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情况来诊断患者疾病的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古红芳;催海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PSQI 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2周 PSQI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 PSQI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2个疗程后(P <0.05),观察组疗效更持久。治疗后,观察组 ADL 及 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与右佐匹克隆相当,右佐匹克隆起效更快,但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更持久,且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显著。

    作者:华美香;陈伟星;陈尚茹;廖晃怡;陈春燕;赵聪;玲罗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梗与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脑梗患者与非脑梗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病史,分为脑梗组(92例)和非脑梗组(25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 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非钙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组 LM、LAD、LCX、RCA 混合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 <0.05);脑梗组冠脉总的混合斑块节段数和总的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 <0.05);脑梗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 <0.05)。结论与无脑梗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可能更多。冠脉混合斑块是可能是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故建议有脑梗病史的患者进行冠脉血管的筛查。

    作者:平珍;高传玉;王宪沛;齐大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用药试验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采用雷贝拉唑用药实验临床诊断性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 a 来收治的经胃镜检查无异常,但烧心、反酸、恶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临床症状显著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诊断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诊断性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用药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3、7 d 后症状缓解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采用雷贝拉唑用药实验进行诊断性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早期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 SDS和 S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颅内临近或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常引起暂时性甚至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失[1-2],如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失语等。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大程度切除肿瘤[3-4],并减少术后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可带来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受益[5-6]。术中应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从而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及病变压迫、浸润等引起脑功能区的移位和代偿,利用常规影像、固定的解剖标志及术者自身经验来定位和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已不适宜。

    作者:辛孟杰;魏新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妊娠期妇女共2534例,选择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弓形虫 IgM、IgG 抗体检测确诊感染的169名弓形虫感染者为病例组,再从2365例正常患者中抽取473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情况以及弓形虫不同感染对患者发生异常妊娠情况。结果弓形虫感染者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要远远高于未发生感染者;不同感染类型者异常妊娠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89,P =0.096>0.05)。结论弓形虫感染与妊娠期妇女不良妊娠紧密相关,应将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作为妊娠期妇女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孙冬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2例并文献复习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s,AT/R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侵袭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恶性肿瘤,有别于神经外胚叶的、间质的和上皮的肿瘤,于2007年 WHO 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划分为胚胎性肿瘤,为Ⅳ级。因其在临床中少见,头部 MRI 及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治疗仍具有挑战。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病理诊断较容易。目前,虽加强了多模式治疗方法,该病的预后仍较差。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了2例该病患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例AT/RT 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分析总结国内外该类疾病的相关报道及研究,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诊治水平。

    作者:冯亚文;邱锴;张智峰;刘献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郑州地区129例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各类血液制品共计401201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共有129份,按血液袋数计算,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3%。其中,重组全血和全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32%和0.22%。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高,有83例,占64.34%,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37例,占28.68%。结论对待输血要持谨慎态度,尽量输注成分血;血浆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不能常规用来补充白蛋白,提高免疫力;输注红细胞时,尽量使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的滤白红细胞。

    作者:张丽;刘铮;张伯伟;刘玉振;康轶青;杨贺才;程四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侯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河南地区294例儿童血友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儿童血友病发病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94例血友病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友病 A 254例,血友病 B 40例;重型83例,中型117例,轻型94例。首次发病年龄(1.62±1.58)岁,确诊年龄(5.54±5.28)岁。首次发病年龄≤3岁共222例(75.51%)。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57例(19.39%)。104例(35.37%)自发性出血,166例(56.46%)外伤后出血,24例(8.16%)医源性出血。首次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为首位,共220例(74.83%)。95例(32.31%)合并关节畸形。所有患儿仅在出血严重时接受过替代治疗,无1例接受预防性替代治疗。仅1例患儿查丙肝抗体阳性,家族中否认丙肝病史。结论血友病延误诊断仍存在,关节畸形发生率较高,存在替代治疗不及时及无预防性替代治疗情况。

    作者:周柳;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考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冯金州;张照立;王富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轻中度后凸畸形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双阶段椎间关节截骨(S -P 截骨)与后方楔形椎体截骨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轻中度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患者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施行“双阶段椎间关节截骨术”(A 组),即 S -P 截骨,12例施行“单椎体后方楔形截骨术”(B 组),即 PSO,手术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通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出血量、下颌眉弓角、截骨平面 Cobb 角对比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颌眉弓角均获得显著改善,A 组与 B 组下颌眉弓角矫正及截骨 Cobb 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身高增加值、出血量上 A 组明显优于 B 组(P <0.01)。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轻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双阶段 S -P 截骨及单阶段 PSO 截骨均可获得明显的矫正效果,双阶段 S -P 截骨固定阶段多、出血量少,PSO 截骨适应证广泛,固定阶段相对较少,但出血量多,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作者:郝志全;黄宗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腺性膀胱炎术后不同药物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应用于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选择灌注药物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44)和对照组(n =42),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术后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灌注,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灌注。随访1 a,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癌变率、腺性膀胱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癌变率、腺性膀胱炎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丝裂霉素相比,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作者:冯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 PCI 手术患者160例临床资料,将发生 CIN 者纳入 CIN 组(15例:男8例,女7例),另在入选患者中选取与 CIN 组患者临床资料匹配的非 CIN 者纳入非 CIN 组(30例:男20例,女10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2 h 及术后2、6、12、24、48、72 h 尿液、血液各3 ml,测定尿 NGAL 浓度和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浓度,分析 CIN 组与非 CIN 组尿 NGAL 和 Scr 浓度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对 NGAL 升高及诊断 CIN 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CIN 组尿 NGAL 浓度术后2、6 h 较非 CIN 组显著增高(P <0.05),余时间点两组间尿 NGAL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IN 组 Scr 浓度在术后48 h 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术后72 h,与非 CIN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时间点两组间 Scr 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CIN 组术后2 h 尿 NGAL 浓度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53,95%,可信区间为0.829~1.00,以10.00μg/L 作为诊断 CIN 界限,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100%。结论NGAL 是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丽鸣;李莉;张桐;鲁艳娇;张彦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尿道下裂手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4组:C 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1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2μg/(kg·h);D2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4μg/(kg·h);D3组舒芬太尼0.04μg/(kg·h)+Dex 0.06μg/(kg·h)。4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毕前30 min 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5μg/kg,术毕即刻连接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 h 患儿 HR、NBP、SpO2、脸谱疼痛评分法(FPS)评分及 Ramsay 镇静评分;记录 PCIA 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D1、D2、D3组 FPS 评分均低于 C 组(P <0.05),且 D2、D3组均低于 D1组(P <0.05);术后各时点,D1、D2、D3组 Ramsay 评分均高于 C 组(P <0.05),且4 h 内,Ramsay 评分与 Dex 剂量呈正相关(P <0.05);D2、D3组 PCIA 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 C、D1组(P <0.05),但 D3组有2例镇静过度,4组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中,Dex 有镇静、增强镇痛效应,并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需防止过度镇静,其中0.04μg/(kg·h)Dex 为佳剂量。

    作者:孙振涛;曹亚楠;王宁;孙雪青;韩雪萍;张卫;杨春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 CT 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该病的 CT 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9例患者年龄30~64岁,女13例,男6例。19例均为单发腹膜后肿块,11例边界不清,15例伴多发囊变坏死。瘤体较大,大径4.4~15.3 cm。8例侵犯临近大血管,其中7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侵犯左侧髂外静脉。3例发生肺、腹膜后及膈下多发浸润转移。CT 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为中度不均匀强化,12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9例静脉期均持续性轻度强化。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率高(16/16),结蛋白(Desmin)、角蛋白(CK)、钙结合蛋白(S -100)阳性表达结果分别为10/15、3/13、2/1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以女性多见,瘤体较大且多伴局灶性囊变坏死,CT 增强扫描实质成分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有血管受侵倾向,免疫组化示 SMA 阳性率高,CT 表现及临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蕊;高剑波;梁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展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增强患者对疾病认识,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景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