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林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伴无热惊厥(电解质检查正常)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腹泻伴无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20例病因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占66.7%;7例患儿为病毒性脑炎,占23.3%;3例患儿为低血糖,占10.0%。结论儿童腹泻伴无热惊厥病因较多,且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存在较大关系,而儿童腹泻伴无热惊厥的发生时间、脱水程度等也可从侧面提示病因,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傅洪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玻璃酸钠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组( A组)78例,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5周;单纯玻璃酸钠治疗组( B组)89例,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局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华侨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5例。单纯放疗组给予全程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缓解率为95.6%,单纯放疗组总缓解率为86.7%;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单纯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庆成;陈树群;陈国能;方海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K)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洛阳石化医院收治的36例AECOPK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人24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AECOPK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hs-CRP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ECOPK患者治疗后血清PCT与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死亡患者血清PCT与hs-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AECOPK患者血清PCT与hs-CRP水平显著升高,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对AECOPK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预测并及时给予早期干预。
作者:王亚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加用黛力新1片/d,晨起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KS测评分数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K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AS、SK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作者:郭立;郎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2例子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各81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镇痛率较开腹组低( 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结肠癌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病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保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3例患者(187颗)采用超薄铸瓷贴面进行修复的缺陷前牙修复体情况进行调查(2周,6、12、24、36个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a内复查,98.3%的贴面完整存在,2颗贴面边缘有少量缺损;边缘适合度良好;7颗贴面有牙龈炎症,3颗牙龈萎缩,经治疗后炎症缓解或消失;2颗颜色不协调,洁治后颜色匹配。2周复查时8颗牙齿有牙本质过敏症状,但6个月时仅有2例仍有症状,经反复脱敏治疗,12个月时症状消失。结论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后出现的个别修复体边缘少量缺损、牙龈炎、牙本质敏感、颜色不协调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处理一般不影响继续使用,临床美容效果好。
作者:刘会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 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 CPR)、表面遮盖法(SSK)、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共检出110根肋骨发生骨折。单发11例(11根),多发30例(99根)。右侧36根,左侧74根。粉碎性骨折7根,凹陷性骨折22根,错位性骨折26根,线性骨折55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五嵩;王庆兵;郭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恺;杨元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情况及术后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及术后肿瘤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感染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志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钬激光内切开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组和开放组,每组51例。钬激光组采用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小( P﹤0.05)。钬激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临床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内切开术与开放手术方法在治疗输尿管狭窄中各具优点,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王国良;严兵;李晓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聚焦超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辅助下聚焦超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聚焦超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四连康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蒙脱石散)、四连康,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及四连康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0%、96.4%,对照组分别为26.0%、67.3%;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四连康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江;李怡静;李相磊;李怡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围术期辅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永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青;山慈明;张晓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转出交接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由神经外科ICU转出至普通病房的5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BAR”推行时间分成A、B两组。比较实施前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交接消耗时间、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率。结果方案实施后,护理质量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且交接消耗时间明显缩短( P﹤0.05)。交接问题发生率由23.6%降低至4.3%( P﹤0.05)。结论在院内神经外科中将“SBAR”方案作为标准化沟通方案予以推行,可有效降低交接问题发生率,利于提高交接双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会芳;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FOLFOX6方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35例,病情稳定10例,总有效率为88.9%。治疗过程中出血恶心、呕吐4例,占4.4%,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未影响后续化疗。结论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较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罗显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新郑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功能为优,15例为良,6例为可,6例为差,优良率为66.7%(24/36)。随访中有9例患者发生外固定架针道伤口感染,1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克氏针松动,3例患者在外伤后发生尺神经损伤。结论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方案可能不是所有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佳选择。
作者:乔申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就诊死亡的150例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调查,评估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性别、年龄、学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按随机数字表将150例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干预组家属在急诊死亡后3 d内对其家属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未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各因子评分,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家属和女性家属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60岁家属和≥60岁家属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学本科以下家属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家属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评分、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死亡对其家属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其不良心理状况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影响,实施及时、有效、个体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利于降低丧亲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预防丧亲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作者:刘靖雯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