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BsAg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研究

邢培清;温涛;方建华;刘玉振;李伍升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室内质控
摘要:目的: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探讨GICA法的影响因素,为实验室选用胶体金试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4种品牌的胶体金试剂检测献血者标本、定值HBsAg阳性血清,在不同的温度、时间、加样量下,结合其物理现象作观察,并与 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4种品牌的胶体金试剂质量差异较大,同时GICA法受温度、时间、加样量的影响.结论:GICA法适合献血员采血筛查,建立评价胶体金试剂的方法和室内质控的方法,可有效的提高检测质量.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BsAg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筛查无偿献血者HBsAg,探讨GICA法的影响因素,为实验室选用胶体金试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4种品牌的胶体金试剂检测献血者标本、定值HBsAg阳性血清,在不同的温度、时间、加样量下,结合其物理现象作观察,并与 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4种品牌的胶体金试剂质量差异较大,同时GICA法受温度、时间、加样量的影响.结论:GICA法适合献血员采血筛查,建立评价胶体金试剂的方法和室内质控的方法,可有效的提高检测质量.

    作者:邢培清;温涛;方建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贲门肠上皮化生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爱显蓝-雪夫(AB-PAS),爱显蓝[AB(pH 2.5)],高铁二胺(HID)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分别用AB-PAS,AB(pH 2.5),HID法对25例病理诊断为肠化的贲门组织的5 μm连续切片3张进行染色.结果:染色结果比较,AB-PAS法和MID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明显优于AB(pH 2.5)法(P<0.05),且3种染色法对同一病变的染色结果的组织学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色性质比较,AB-PAS法对酸性和中性黏液着色,染色强度、对比度均为理想.HID可区分硫酸化和羟基化酸性黏液,染色强度,对比度较好.AB(pH 2.5)法仅对酸性物质着色;染色强度和对比度明显不如前2种方法.结论: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首选AB-PAS,初步筛选时选用AB(pH 2.5)法,有区分黏液成分和指导IM组织化学分型要求时首选MID法.

    作者:陈虹;王立东;范宗民;高社干;郭花芹;郭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且和性别无关.结论: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⑤可做为筛选化学诱变剂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章金涛;陈辉;李洪涛;杜春艳;薛敬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结论: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6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IL-6和TNF-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崔景彬;胡军;郭林;王俊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方法:69例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24 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结果: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结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减低,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无临床症状易被临床忽视,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杨朝宽;赵士超;王光公;徐金义;徐文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与胃癌相关的研究现状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1976年Miyamoto首次在羊精囊中提纯该酶,1988年cox-1cDNA被克隆,1989年Simmons发现了有cox活性的第二个基因(cox-2).cox-1是一种结构性酶,在多种组织中呈原生性表达,其催化产物参与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cox-2是一种诱生性表达的蛋白,除肾脏和脑组织中存在结构性表达外,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的细胞中很少或缺如,在受到诱导刺激后表达改变.其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受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cAMP等调控.近的研究显示,cox-2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和结肠炎的修复,cox-2来源的PGs对胃肠道起保护作用,且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宁寒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标准化疗一样有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附20例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异丙酚麻醉状态下为20例接受胃镜和结肠镜下治疗的高危患者(小儿、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施行检查.结果:异丙酚静注后3分钟内神志消失,停药5分钟内大多数苏醒,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内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麻醉下无痛性治疗性内镜检查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杨玉秀;李修岭;樊晓明;张慧丽;孟凡民;秦秉玉;赵素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肥胖可减少寿命达20年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死因明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用机器人做心脏手术:成功修补房缺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标记口腔肿瘤的研究

    目的:观察和探讨非放射性核素-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在口腔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用80 μg/ml的BrdU体外掺入舌癌细胞或舌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FCM)定量S期细胞数比较.结果:BrdU标记细胞核大浑圆,呈散在或姊妹细胞分布,子代细胞染色稍淡.BrdU掺入和PC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CM测定的S期细胞数显著多于BrdU掺入的细胞数(P<0.001).结论:BrdU标记可用于口腔肿瘤细胞增殖研究,其应用潜力较大.

    作者:李新明;李峰;刘进;刘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搭桥手术的远期效果在某些患者优于支架置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药静注型卷曲霉素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新药静脉滴注型卷曲霉素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复治菌阳肺结核病例,按2:1比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含卷曲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等药物方案( 2CHRZE/6H3R3E3)分别进行治疗.结果:静滴型卷曲霉素试验组强化期末与满疗程结束时其痰结核菌阴转率分别为 70.5%、83.33%,卷曲霉素对照组强化期末与满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为 69.6%、80.82%;四年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8%、5.5%,静滴型卷曲霉素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分别为21.8%和47.1%.结论:静滴型卷曲霉素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复发率低,避免了注射部位的硬结、疼痛,减少了患者痛苦,是较好的复治菌阳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备选药物.

    作者:高三友;伍学强;王庚琴;王国斌;王伟;王国杰;王友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的基因疗法防止HIV感染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的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的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81例病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在ERCP检查后1/2~2 h内进行CT横断面扫描.53例病人采用普通CT机,后28例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按四分法分别对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图象质量和对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普通CT图象优质的病例为34%,多层螺旋CT为57.1%,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利用多种三维重建法重建出的胆胰管树与ERCP的胆胰管树结构一致,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以显示突向腔内的结节.普通CT图象质量较差的9例(17%)是由于造影剂星状伪影、肠道大量气体及病人闭气不严所致.普通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7%(5l/55例)和94.4%(27/28例).结论: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有助于改善图象质量和充分显示病变特点.

    作者:梁宝松;葛英辉;程天明;杨玉秀;郭荥;朱绍成;张继良;李修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HCV 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HCV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5例HCV抗体复检阳性无偿献血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HCV RNA含量,并与HCV抗体、ALT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75例献血者中,HCV抗体(+)、ALT(-)组HCV RNA阳性率高于HCV抗体(+)、ALT(-)组.在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LT与HCV RNA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r=0.72,P<0.05).结论:在HCV感染的人群中,ALT的高低可间接反应HCV在体内的状态,这对安全输血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维海;温涛;方建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而早产儿发生脑损伤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的发生率与出生时的胎龄成反比,因此,有关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感染、早产、脑损伤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耿琳琳;徐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操作细节对预后影响很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