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
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RCCC )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 )中少见的一种类型,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的暗细胞,约占肾癌的4%~5%。本研究收集了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RCCC ,分析其C T 表现及相应的病理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RC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白志强;曹官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1]。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新农合法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从实践中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依据卫生工作实际和法治的基本精神,尽快制定新农合法律、法规,是当前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
作者:周向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发生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腹壁薄弱、解剖缺陷、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异常、腹股沟生理性内环关闭机制和内环括约肌机制障碍,导致腹壁强度降低,加上腹内压增高使腹壁抵御腹压失衡而产生。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国产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对124例各类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郭守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深静脉血栓(D V T )形成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易受累的深静脉为髂静脉和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引起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后果十分严重。术后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 T )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平;郑跃华;吉海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脑动脉硬化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小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变性等所引起的脑部供血障碍和脑细胞弥漫性改变,从而导致脑部缺氧、脑功能减退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目前脑动脉硬化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在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效果及安全性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武志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掘进、支护、采煤、运煤、筛分等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而粉尘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长期吸入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煤尘或混合性粉尘,可发生矽肺、煤工尘肺[1]。在对某900 k t/年煤矿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中,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并针对企业在防尘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后再进行重新检测,从而评价其整改措施的防护效果。这对于从源头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隐患,为用人单位合理采取防尘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俊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进行预测,并给予早期干预即抗抑郁药、心理干预和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等治疗。方法将136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 P <0.05或 P <0.01),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05)。结论早期预测卒中后抑郁并给予相应的早期临床干预,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黎宏斐;沈福玉;吴丽玲;黄伟;王圣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头晕、易激惹或抑郁、睡眠障碍等,远期还会出现阴道干燥、反复阴道尿道感染、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这些特殊的生理反应,已严重影响了这个年龄阶段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有效全面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门诊就诊的予以激素补充治疗(HRT )的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 HR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使 HRT 更好地运用于绝经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治疗及相关疾病的预防。
作者:褚娅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关节软骨损伤因其早期发病隐匿,不易发现,病理标本不易获得,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在人群中研究有一定难度,而使用动物模型则可以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偏倚因素。因此,动物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关节软骨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有学者采用撞击的方法建立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单,与人类关节软骨损伤的病变过程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并可同期获得同一实验动物正常膝关节滑液的标本,是很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本研究旨在验证该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保证后续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为进一步研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地区(海拔3000 m 以上)或久居高原进入到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在高原短期适应,或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或消失。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笔者采用维生素B6针剂与甲氧氯普胺针剂分别治疗40例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观察恶心、呕吐等症状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陈华芳;王玲;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朱日很滴丸是否对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滴丸阳性对照组,朱日很滴丸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0 d ,采用大鼠颈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3.75 mg/kg )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各组大鼠给予垂体后叶素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同时测定血清及心脏组织匀浆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朱日很滴丸能够显著增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5 s时心率的降低,300 s时T波幅度的降低;300,1500 mg/kg朱日很滴丸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ΔST变化幅度;低、中、高剂量组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组大鼠血清、心脏组织匀浆CK、LDH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朱日很滴丸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异常,量效关系不明显。
作者:王芳;陆景坤;肖云峰;曹胡春;王跃武;高甜;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为了解我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2013年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公立医院是承担建立公平、可及、有效、人性化健康服务责任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具有重要的社会角色。当前在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原则,通过应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公立医院新型社会角色,明晰新时期公立医院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丰富社会角色理论内涵,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作者:张红;董魁;张宁;王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卧位型心绞痛是指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发生的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可缓解,为一种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率很高。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将不同功效的药物配伍组方,发挥其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方面的协同作用。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卧位型心绞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江;于英;宁佳;张岳雯;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正在不断地被临床医生认可和应用。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级、预后判断和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3],同时,许多影响心室功能的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可以通过 NT-proBNP 的检测来进行辅助诊断[4]。正由于NT-proBNP是一种新指标,不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去发现,在实验室的检测中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影响因素等待去发现和避免。本文就 NT-proBNP 检测中的标本因素、存放时间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周炳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TSH)、性激素水平。脑卒中的诊断及分级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结果,脑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致残量表(mRS)评分。结果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雄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雌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TSH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结论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洁茹;白斌;曹娟;李旭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围绝经期妇女是一个特殊人群,在其性功能逐渐衰退易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同时,仍有性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生理变化较大的特殊生理时期关注其性健康,对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更好的性健康指导,我们利用为女职工及农村妇女做健康普查机会,运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1500名年龄在41~70岁围绝经期妇女的性生活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对性知识了解情况及城镇与农村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的现状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cadherin、34βE12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cadherin、34βE12在各组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P-cadherin的表达在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与导管原位癌(DICS)组、UDH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组、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FEA)与IDC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与 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βE12的表达在 UDH 与 FEA组、UDH与ADH组、UDH与DICS组、UDH与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cadherin、34βE12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明雷;焦艳;赵长燕;陈浩华;才秋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合剂。方法用乙酸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补益类中药制成的常态中药,分别于第7天,第10天,第14天分批剖腹取肠道内容物及结肠病变肠段,培养后观察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4种正常菌群变化,肉眼及苏木素-伊红(H E )染色后观察肠黏膜损伤及治疗组的修复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中药0708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控制肠道菌易位,各项指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此组常态中药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罗振立;白引苗;王茉琳;李立秋;杨景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楔状缺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牙齿唇、颊侧颈部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好发于第1、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目前不明其确切病因,多认为与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牙颈部硬组织结构薄弱,酸的作用和牙体组织疲劳等原因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变发展至牙本质层后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深的楔状缺损可伴随牙髓根尖周病变,因此对楔状缺损的早期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楔状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复合体等材料进行充填修复[1]。由于复合树脂普遍存在聚合收缩的特性,且此类洞形形态特殊,缺乏固位性,传统的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更易导致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以及术后敏感现象的发生,使得临床修复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流体树脂和玻璃离子充填此类洞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志坚;林牧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