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室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炳烨

关键词:实验室, 检测, 利钠肽, 心室功能, 鉴别诊断, 急性呼吸困难, 预后判断, 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 时间因素, 敏感指标, 临床医生, 辅助诊断, 新指标, 冠心病, 疾病, 分级, 标本
摘要: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正在不断地被临床医生认可和应用。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级、预后判断和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3],同时,许多影响心室功能的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可以通过 NT-proBNP 的检测来进行辅助诊断[4]。正由于NT-proBNP是一种新指标,不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去发现,在实验室的检测中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影响因素等待去发现和避免。本文就 NT-proBNP 检测中的标本因素、存放时间因素进行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室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因素分析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正在不断地被临床医生认可和应用。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级、预后判断和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3],同时,许多影响心室功能的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可以通过 NT-proBNP 的检测来进行辅助诊断[4]。正由于NT-proBNP是一种新指标,不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去发现,在实验室的检测中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影响因素等待去发现和避免。本文就 NT-proBNP 检测中的标本因素、存放时间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周炳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椎旁肌入路术中保留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摘除,已经被广大学者所共识,但是术后黄韧带的切除往往导致椎管的暴露,会形成大量瘢痕并进入椎管,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极大地影响了手术的疗效和二次手术。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采用椎旁肌入路术中保留黄韧带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龙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梗死面积仍进一步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h至1周。这些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进展性脑梗死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控制。丁苯酞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新型药物,通过阻断急性脑梗死的多个病理环节挽救缺血半暗带。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住院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燕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妇女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1]。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5%~90%[2]。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提高乳腺癌生存期的关键所在,而钼靶X线摄影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3]。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9-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 X线资料的68例T1期乳腺癌患者,对其钼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检出率。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cadherin 和34βE12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鉴别意义

    目的:探讨P-cadherin、34βE12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cadherin、34βE12在各组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P-cadherin的表达在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与导管原位癌(DICS)组、UDH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组、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FEA)与IDC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与 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βE12的表达在 UDH 与 FEA组、UDH与ADH组、UDH与DICS组、UDH与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cadherin、34βE12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明雷;焦艳;赵长燕;陈浩华;才秋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降脂饮颗粒的生物效应研究

    高脂血症是以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为特征的病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前提,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医学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共识。降脂药的颗粒剂型使传统的汤药变的携带方便、口感良好。降脂饮颗粒主要由何首乌、丹参、生山楂、决明子、泽泻组成。在对降脂饮颗粒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后,对其生物效应进行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这直接关系到了降脂饮颗粒在治疗效果和成本价值的问题。虽然在稳定性、安全性、持久性上,中药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作为药物制剂,必须考虑到生物效应方面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降脂饮颗粒与辛伐他汀的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翟素红;王中伟;曹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

    楔状缺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牙齿唇、颊侧颈部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好发于第1、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目前不明其确切病因,多认为与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牙颈部硬组织结构薄弱,酸的作用和牙体组织疲劳等原因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变发展至牙本质层后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深的楔状缺损可伴随牙髓根尖周病变,因此对楔状缺损的早期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楔状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复合体等材料进行充填修复[1]。由于复合树脂普遍存在聚合收缩的特性,且此类洞形形态特殊,缺乏固位性,传统的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更易导致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以及术后敏感现象的发生,使得临床修复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流体树脂和玻璃离子充填此类洞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志坚;林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2011-2013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本文对2011-2013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玉林;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探讨

    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1]。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新农合法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从实践中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依据卫生工作实际和法治的基本精神,尽快制定新农合法律、法规,是当前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

    作者:周向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TSH)、性激素水平。脑卒中的诊断及分级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结果,脑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致残量表(mRS)评分。结果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雄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雌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TSH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结论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洁茹;白斌;曹娟;李旭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病情重等特点。优质护理的实施能有效地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1]。本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对收治的130例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中65例急诊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雪莲;蒋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B组和ARB+ VD3组,ARB+ VD组根据所应用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剂量分为联合治疗组1和组2,观察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血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尿蛋白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3组之间尿蛋白的下降程度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2下降为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对减少Ig A肾病尿蛋白有较好的疗效,联合较大剂量1,25-二羟维生素D3效果更为显著,为Ig A肾病的初始治疗提供更优先的方案。

    作者:刘玉才;袁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80例疗效观察

    我科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体会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改的持续进行,医院药学已逐步由保障供应型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上来。门诊药房作为医院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如何引导门诊药房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模式,更大限度地发挥药师的价值,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1]。本院通过在门诊药房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地激励了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攸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医院岗位管理中的动态管理机制

    医院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归根到底又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发展。良好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有赖于良好的制度。

    作者:冯立;韩永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性粒细胞CD6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占了重要位置,很多疾病都可归于或者终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临床测定指标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指标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特异性不高。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越来越低,而核酸扩增又难以普及,因此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带来一定困难[1]。冯萍等[2]发现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表面低表达CD64,当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迅速升高,说明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就 CD64生物学特性及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何英武;李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指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第1个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对人体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n-3PUFAs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icd ,ALA ,18:3n-3),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 ,22:6n-3)等,其中含丰富的α-亚麻酸是人体中的一种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体内代谢可生成EPA 和DHA ,因此ALA是EPA和DHA的母体,其主要存在于部分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和紫苏籽油等中, EPA和DHA主要来源于脂肪含量高的海洋鱼类。

    作者:曹文婷;孙萍;李华艳;范枝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饮食和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在我国,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明显增加,导致HUA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的整体代谢能力均有所减退,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更高。 HUA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 HUA患者血尿酸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治疗后,以上各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对于产妇而言,分娩是一种强烈、持久的应激源,它不但产生生理应激,还可产生精神、心理应激,从而导致一系列特征变化,而抑郁、焦虑则为常见。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让人们认识其自身疾病,通过信息交流和沟通,能消除或者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让患者对于医护工作人员有信任感以及安全感,从而自觉采取益于其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1]。因此,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孕妇共120例,探讨孕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产妇活跃期分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杨照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天津市蓟县城乡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围绝经期妇女是一个特殊人群,在其性功能逐渐衰退易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同时,仍有性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生理变化较大的特殊生理时期关注其性健康,对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更好的性健康指导,我们利用为女职工及农村妇女做健康普查机会,运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1500名年龄在41~70岁围绝经期妇女的性生活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对性知识了解情况及城镇与农村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的现状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