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曹文婷;孙萍;李华艳;范枝芳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亚麻酸, 人体健康状况, 二十碳五烯酸, 必需脂肪酸, 紫苏籽油, 脂肪含量, 亚麻籽油, 体内代谢, 海洋鱼类, 植物油, 核桃油, 食物, 摄取, 母体, 甲基, 合成
摘要: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指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第1个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对人体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n-3PUFAs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icd ,ALA ,18:3n-3),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 ,22:6n-3)等,其中含丰富的α-亚麻酸是人体中的一种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体内代谢可生成EPA 和DHA ,因此ALA是EPA和DHA的母体,其主要存在于部分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和紫苏籽油等中, EPA和DHA主要来源于脂肪含量高的海洋鱼类。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同市某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职业病危害调查分析

    了解大同市某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于2013年7月对该厂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作者:赵晋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实验室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因素分析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作为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正在不断地被临床医生认可和应用。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分级、预后判断和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3],同时,许多影响心室功能的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可以通过 NT-proBNP 的检测来进行辅助诊断[4]。正由于NT-proBNP是一种新指标,不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去发现,在实验室的检测中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影响因素等待去发现和避免。本文就 NT-proBNP 检测中的标本因素、存放时间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周炳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诊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病情重等特点。优质护理的实施能有效地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1]。本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对收治的130例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中65例急诊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雪莲;蒋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医院岗位管理中的动态管理机制

    医院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归根到底又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发展。良好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有赖于良好的制度。

    作者:冯立;韩永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饮食和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在我国,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明显增加,导致HUA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的整体代谢能力均有所减退,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更高。 HUA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 HUA患者血尿酸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及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治疗后,以上各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毫米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60例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中上腹痛为主,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3个特点。现代医学以抑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Hp)为主要治疗方案[1]。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毫米波治疗 H 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4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玲;王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性粒细胞CD6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占了重要位置,很多疾病都可归于或者终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临床测定指标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指标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特异性不高。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越来越低,而核酸扩增又难以普及,因此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带来一定困难[1]。冯萍等[2]发现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表面低表达CD64,当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迅速升高,说明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就 CD64生物学特性及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何英武;李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胰腺癌42例临床观察

    胰腺癌是目前已知的恶性程度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程极短、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中位生存期约6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5%[1]。迄今,吉西他滨仍然是胰腺癌一线化疗的金标准药物,但疗效远不能令人满意,我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G S )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42例胰腺癌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增虎;王明贤;尚培中;刘俊堂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TSH)、性激素水平。脑卒中的诊断及分级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结果,脑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致残量表(mRS)评分。结果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雄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雌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TSH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结论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洁茹;白斌;曹娟;李旭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优抚精神残疾军人生存质量研究

    自从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后,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总后勤部制定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将精神病残疾列入病残条目准予评残,是党和政府对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重视和关怀。《关于进一步做好伤病残义务兵退伍和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4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对患精神病退役义务兵,实行集中优抚和分散优抚2种方式[1]。但是何种优抚方式对精神残疾军人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我院作为复员退伍军人医院,长期从事精神残疾军人的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工作,本研究分析了集中供养优抚和分散供养优抚对精神残疾军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如何提高精神残疾军人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cadherin 和34βE12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鉴别意义

    目的:探讨P-cadherin、34βE12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cadherin、34βE12在各组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P-cadherin的表达在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与导管原位癌(DICS)组、UDH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组、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FEA)与IDC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与 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βE12的表达在 UDH 与 FEA组、UDH与ADH组、UDH与DICS组、UDH与ID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cadherin、34βE12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明雷;焦艳;赵长燕;陈浩华;才秋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克罗恩病营养支持28例治疗分析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1],临床表现表现多样,主要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急性大出血等。克罗恩病统计发病率每年(0.7~11.6)/10万,患病率为每年(34~106)/10万[2],在欧美发病率高,东方国家少见。但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满足分析条件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刘汉立;邓玉英;蒋彦锋;桑力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维生素 B6与甲氧氯普胺治疗急性轻型高原病呕吐纳差疗效观察

    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地区(海拔3000 m 以上)或久居高原进入到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在高原短期适应,或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或消失。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笔者采用维生素B6针剂与甲氧氯普胺针剂分别治疗40例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观察恶心、呕吐等症状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陈华芳;王玲;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降脂饮颗粒的生物效应研究

    高脂血症是以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为特征的病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前提,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医学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共识。降脂药的颗粒剂型使传统的汤药变的携带方便、口感良好。降脂饮颗粒主要由何首乌、丹参、生山楂、决明子、泽泻组成。在对降脂饮颗粒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后,对其生物效应进行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这直接关系到了降脂饮颗粒在治疗效果和成本价值的问题。虽然在稳定性、安全性、持久性上,中药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作为药物制剂,必须考虑到生物效应方面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降脂饮颗粒与辛伐他汀的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翟素红;王中伟;曹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刺补泻手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表现为以鼻黏膜的病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并有研究表明可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本研究在现有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观察针刺补泻手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从而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丹枫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4例体会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发生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腹壁薄弱、解剖缺陷、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异常、腹股沟生理性内环关闭机制和内环括约肌机制障碍,导致腹壁强度降低,加上腹内压增高使腹壁抵御腹压失衡而产生。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国产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对124例各类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郭守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

    楔状缺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牙齿唇、颊侧颈部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好发于第1、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目前不明其确切病因,多认为与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牙颈部硬组织结构薄弱,酸的作用和牙体组织疲劳等原因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变发展至牙本质层后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深的楔状缺损可伴随牙髓根尖周病变,因此对楔状缺损的早期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楔状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复合体等材料进行充填修复[1]。由于复合树脂普遍存在聚合收缩的特性,且此类洞形形态特殊,缺乏固位性,传统的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更易导致修复体脱落,边缘着色以及术后敏感现象的发生,使得临床修复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流体树脂和玻璃离子充填此类洞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南志坚;林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梗死面积仍进一步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h至1周。这些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进展性脑梗死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控制。丁苯酞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新型药物,通过阻断急性脑梗死的多个病理环节挽救缺血半暗带。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住院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燕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80例疗效观察

    我科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武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右心室融合的单心室一例

    患儿,女,5月12d,咳嗽5d。足月顺产,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体质量3.8 kg。既往身体健康,剧烈哭闹后口周略发绀。父母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130次/min ,呼吸56次/min ,体质量6 kg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咽红;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 ,心音有力,可闻及Ⅲ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无杵状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位于左侧,心尖指向左下。心房位置正常,心室右袢。①左房内径18.1mm,右房内径23.6mm。房间隔见6.2 mm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左向右过隔血流。②室间隔中上部见18.9 mm连续中断,仅于心尖部见少许室间隔,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内径44.8 mm。CDFI双向分流。③二尖瓣、三尖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三尖瓣隔瓣及后叶腱索附着于左室侧。CDFI未见明显血流。④主动脉连于单一心室右室侧,主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轻度反流。肺动脉增宽。⑤肺动脉连于右室侧,肺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未见反流。结果提示:①单心室(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②右室双出口;③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7.3×109/L ,淋巴细胞0.55,中性粒细胞0.34,红细胞4.39×1012/L ,血小板287×109/L ,红细胞压积0.38,血红蛋白121 g/L。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感染;心影明显增大。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右侧,肝脏略大;脾脏无肿大。诊断: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出院随访1周后猝死。

    作者:袁长亮;孙景巍;黄玉柱;高璐璐;高奎武;周征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