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涂频;张佃乾;乐美兆;冯文静

关键词:结肠,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摘要:患者,女,74岁.因右上腹痛6个月伴腹部肿块1月余,入院治疗.专科检查发现右上腹有一直径5~6 cm的包块,质硬.CT示升结肠软组织肿块,大小4 cm×6 cm.遂行结肠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核酶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可序列特异性定点地切割靶RNA,从而在分子水平实现对失控基因或有害基因表达的有效阻断.文章就近几年来核酶在抗病毒、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陈泳宏;商舰;盛春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米克令舒和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发作期儿童哮喘

    将确诊的100例发作期儿童哮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β2受体激动剂等规范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和爱喘乐吸入液,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及PEF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普米克令舒、爱喘乐气泵雾化吸入对发作期儿童哮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及家庭推广使用.

    作者:顾继列;谭宁宁;缪东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静脉持续输注低浓度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

    12例经病理证实为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一根双腔导管至上腔静脉,采用静脉持续输注低浓度阿霉素(ADM)/法玛新(EADM)为主的联合方案,观察临床效果,预防和处理治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该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毒副反应少.化疗前认真仔细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采用深静脉置管术,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认真观察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并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刘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1,5-脱水葡糖醇的测定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血清1,5-脱水葡糖醇(1,5AG)的酶动力学法,探讨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全酶法测定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血清1,5AG的含量.结果:该法测定血清1,5AG精密度好,高、低值混合血清的CV分别为1.47%和1.70%;回收率分别为98.28%、101.32%和97.64%、103.36%,平均回收率为100.15%;在1,5-AG浓度为360 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60例糖尿患者血清1,5AG(5.38~59.54 μmol/L)明显低于健康人(60.89~269.79μmol/L),P<0.0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工作试剂在2 d内稳定,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血清1,5AG测定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监控.

    作者:张瑞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 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CV-RNA-PCR的检测

    为了解无偿献血者中抗HCV常规筛选方法(ELISA方法)是否存在着漏检,现采用HCV-RNA-PCR的检测方法来进一步确定.笔者在1 000例无偿献血者(ELISA方法阴性,2002年11月期间)中采用HCV-RNA-PCR的检测方法检测出3例HCV阳性,即HCV阳性率为0.3%.这是因为HCV存在着较长时间的窗口期(70 d),常规ELISA方法主要检测感染者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在感染早期HCV抗体尚未出现(或抗体水平较低)时,则存在着HCV病毒的漏检,且不能很好地反映感染者的当前状况,而采用HCV-RNA-PCR方法则能在HCV感染早期直接检测出HCV病毒,大大提高了HCV检出的敏感性,避免HCV常规检测方法(ELISA方法)的漏检,从而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作者:吴敏慧;王锐;刘衍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bsAg金标试纸在流动献血初筛中的应用

    在流动采血过程中,HbsAg金标试纸广泛地用于献血者的筛查.通过对3种HbsAg金标试纸的质量分析和2002年昆山市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的情况分析,认为HbsAg金标试纸在献血初筛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作者:吴卫国;王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肝病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肝病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来判断ALS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检测ALSS治疗的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跟踪疗效.

    作者:张杰;陆琳;唐未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HbA1c检测的重要性.采用亲和层析法(BIO-RAD试剂)和葡萄糖氧电极法(Beckman试剂)检测281例标本分别作全血HbA1c和血糖,发现HbA1c每变化1%,则其相对应的血糖值差别约为1.7 mmol/L,故检测HbA1c可以更好地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血液中血糖测定仅反映某一时刻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多.而HbA1c测定可以反映过去1~2个月的平均血糖值,且其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糖尿病(DM)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作者:赵广平;方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终关怀质量评估标准初探

    临终关怀质量作为一种健康护理结果,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行的临终关怀措施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临终关怀设置一些客观性质量评价标准,在病情变化初期,允许患者从诸多的预见性护理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关怀计划,并评价临终关怀的实际效果.

    作者:张翠岚;李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生理学优秀课程建设的系列改革实践

    以优秀课程建设为牵引,重点在生理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科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理论教学的改革:教学内容着眼于适应性、特色性,教学方法注重于问题讨论式、教与学互动式,教学手段配合于直观化、网络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建立综合实验室,实验内容综合化--开设机能实验学新课程,实验手段革新化--研制计算机实验系统等教学仪器,实验教材配套化--编写实验教材、辅助教材和制作实验操作技术录像插播库;学科考试的改革:较早实行微机试题库教考分离,实施理论与操作考试相结合.

    作者:杨溢秦;薛龙增;郭丹;陈培顺;刘虹;严玉兰;徐建华;张玥;刘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溧阳地区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及A/G比值参考值调查

    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测定对临床疾病诊断、病情随访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由于各个地区人群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参考值水平会存在差异.文章调查了1284例健康人群,以求建立适应本地区的TP、ALB参考值范围.

    作者:杨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城市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探讨

    在未来军事冲突中,空袭作为战争先期打击手段之一,反空袭作战中存在空袭发生突然,卫勤准备时间短促;军民伤亡多,卫勤保障难度大;空袭区域环境恶化,卫生防疫任务艰巨;受敌空袭威胁严重,卫勤力量生存困难;空袭目标不确定性,实施卫勤机动保障要求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反空袭作战卫勤保障应采取如下对策:军民结合,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医疗救护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制定医疗收治与药材征集预案;加强防卫,提高救治机构的生存能力,确保高效及时.

    作者:钱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

    目的: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对94例室尘螨和(或)粉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皮下注射阿罗格 (NHD)尘螨特制疫苗作脱敏治疗,比较脱敏前后患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血嗜酸性粒细胞、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值.结果:经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后,FEV1、PEF比治疗前增加(P<0.05),而血液、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浆总IgE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王凯萍;王祥;殷凯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逼尿肌反射亢进的逼尿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对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的逼尿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可能存在的结构改变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13例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标本,括约肌活动协调型5例,不协调型8例;另设3例正常儿童膀胱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点为:(1)肌细胞扭曲变形,排列紊乱;(2)平滑肌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出现肿胀变性,肌丝排列紊乱;(3)肌细胞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增多;(4)中间连接减少.括约肌活动不协调组另有以下特点:(1)细胞受损程度加重;(2)细胞间胶原纤维含量增加;(3)在部分患儿中出现异常细胞连接.结论: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的逼尿肌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这些改变都可以造成逼尿肌收缩能力受损,顺应性下降.不协调组的结构改变明显较协调组严重,异常细胞连接的出现,加速了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郭云飞;赵辉;王辉;葛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KX-21三分类血液分析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常见故障排除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都配备了KX-21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然而对该设备的使用介绍不多.文章介绍了KX-21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为该机的使用提供指导.

    作者:蒋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影响产妇分娩方式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目前,国内剖腹产率居高不下,这与孕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和剖腹产的优缺点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孕产妇关于分娩方式知识需求的调查,做好临床关于分娩方式的健康宣教,达到降低剖腹产率的目的.

    作者:周莉;钱君;杨文娟;孙晓春;钱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结肠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女,74岁.因右上腹痛6个月伴腹部肿块1月余,入院治疗.专科检查发现右上腹有一直径5~6 cm的包块,质硬.CT示升结肠软组织肿块,大小4 cm×6 cm.遂行结肠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涂频;张佃乾;乐美兆;冯文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为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ALSS治疗4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测其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ALSS治疗后,肝功能和胆红素结果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和白蛋白结果明显上升(P<0.01),总蛋白、甘油三酯和电解质无明显改变(P>0.05).作者认为ALSS是辅助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颜承靖;周东辉;刘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ieulafoy病12例报告

    Dieulafoy病临床少见,易误诊及漏诊.急诊内镜及出血间歇期内镜检查诊断,内镜介入治疗采用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或5%孟氏液喷洒加用微波治疗7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诊断为胃Dieulafoy病11例;空肠Dieulafoy病1例.经内镜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1例复发.急诊胃镜是诊断Dieulafoy病的好方法,内镜下介入治疗随访效果好,减少了对外科手术治疗的需求.

    作者:王寿九;吴楠;王盛根;焦霞;潘桂红;谷丽娟;郑昌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进全身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串连方法

    制作全身骨骼的串连标本,以往主要是用经过脱脂、漂白处理后的完整干骨串连而成.在关节部位的连接上,主要用金属或其他材料来固定,连接处容易损坏,制作和修复工作比较繁琐.由于缺少关节囊和韧带,不能充分显示骨连结的整体观.为此,我们改用经过防腐处理后的尸体制作,利用尸体本身关节囊纤维层、韧带的韧性和强度来自然串连各关节.经过漂白、脱脂、塑化后,完整地保留了全身骨骼的整体观,直观地显示了关节学中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作者:刘镇;赵汝军;蒋敏;赵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第二军医大学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