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准确率的体会

叶美华;方庆全;黄红浪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细胞学, 诊断准确率, 细胞学检查, 诊断准确性, 细胞病理学, 组织类型, 肿瘤转移, 制片质量, 影响因素, 循环障碍, 原发灶, 性刺激, 工作者, 液体, 性质, 识别, 目标, 鉴别, 病变
摘要:在肿瘤转移、炎性刺激或循环障碍等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可形成大量液体,通过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鉴别积液的性质,识别病变组织类型和探寻肿瘤的原发灶.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存在许多影响因素,提高其制片质量与诊断准确性是细胞病理学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低场磁共振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在体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在全身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已几乎与常规CT 乃至螺旋CT相媲美[1],但低场磁共振因场强较低,大部分在中小型医院使用,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各项扫描技术的使用相对保守和落后,为此,笔者进行了脂肪抑制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探索性应用,旨在了解该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文静;燕桂新;孙亮;卓越;杨健丽;李学冻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和C 反应蛋白结果分析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大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在非疟区中感染人数逐年增多.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的发生,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1].现将2006 年1 月至2011 年10 月我院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常规结果和CRP 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升;蒋小伟;周杨霄;万汝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及操作体会

    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是依据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标记的特定序列探针与待测样本中的原位检测目的基因互补核酸序列杂交,经信号放大显色后镜下观察结果.该方法具有2 个特点:①基因水平的检测,即直接检测DNA 或RNA ;②可以明确定位,在保存组织结构同时揭示组织细胞的异质性,细胞基因表达的异质性和细胞器中的区别定位[1].现根据我科目前开展的DNA 原位杂交人乳头状病毒(HPV)的检测,在日常操作中的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孟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校医院放射科体检胸部X线胶片按需打印的探讨

    当前,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开发与应用已逐渐规范和成熟[1 -4 ].高校医院作为基层医院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只是为放射科建立了影像工作站或小型医学影像传输与存储系统(mini-PASC).教职员工的胸部体检是高校医院放射科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还没有配备DI-COM 打印服务器和自动打印机的高校医院,如何在胸部体检中充分发挥mini-PACS 的功能,实现胶片按需打印,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高校医院放射科胸部体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006 -2010 年每2 年1 次的教职工体检过程中本院放射科胸部X 线胶片逐步实现了由按受检人数打印到按需打印的转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按需打印的初步实现进行探讨.

    作者:王志华;翟应华;侯德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因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肺炎球菌C 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它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由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的急性期蛋白.CRP 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而在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后,其浓度显著增高可达百倍甚至千倍,在炎症进程开始后6~12 h 就可检测到,因此目前的临床疾病诊断检测中通常将其作为独特的炎症标记物进行检测.

    作者:刘桂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以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我科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从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共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 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 例,年龄58~83 岁.对照组39 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 例,年龄59~82 岁.所有的患者均无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2 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的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苏月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影响手术患者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的目标.影响手术患者安全的潜在性危险因素很多,如果我们不认真学习,积累经验,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防范措施,这些潜在性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步转变为明显损伤,危害手术患者的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笔者对影响手术患者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做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为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根据<2011 年山西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施方案>,我院于2011 年9 月进行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作者:张春萍;刘姣玲;王梅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管周围间隙扩张18例误诊分析

    血管周围间隙也称血管周围淋巴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如果对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认识不足则容易误诊,本研究收集了18 例曾误诊为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进行影像特点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首诊误诊的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18 例,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年龄20~72 岁,中位年龄42 岁;误诊为陈旧性梗死灶9 例,脱髓鞘2 例,脉络膜裂囊肿2 例,脑寄生虫(囊虫、包虫)4 例,肿瘤1 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1例,记忆力下降3 例,4 例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有10 例进行追踪,间隔时间约0.5~2.0 年.

    作者:宋立东;蒋宁霞;徐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剖宫产中的效果评价

    地佐辛是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强,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作用时间较长[1].本研究拟观察剖宫产术毕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和应对宫缩痛及产妇满意度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 年5 月至2011 年1 月于我院剖宫产手术8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30岁,体质量、孕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妇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作者:李雁军;崔永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疗效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病死率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对该部位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日益增多,内固定装置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如: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空心钉、解剖型钢板、解剖锁定钢板、Gamma 钉、股髓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等.各种内固定材料各有其优缺点.笔者自2005年5 月至2010 年5 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 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建兵;刘杰;王国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对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进行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提供影像学信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在我院分娩及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86 例,其中有窒息病史者16 例.

    作者:尤淑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盆腔内畸胎瘤四例误诊分析

    畸胎瘤并不少见,而在盆腔内发病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变异甚大,收集我院4 例畸胎瘤并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就其组织发生、B 超及CT 表现作一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 -2011 年收集了4 例行CT 增强扫描,B超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畸胎瘤,均为女性,年龄45~55 岁.临床病史无明显症状及表现,经女性体检B 超时发现大小不等的盆腔肿物.

    作者:尉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床安全用血体会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我院血库做了有关工作,主要有输血申请单的审核;查对血液标本;按照SOP 标准操作规程做好血型鉴定(输血者及献血者ABO Rh 血型);同时积极参加临床室间质量评价,加强室内质量控制等措施,保证输血质量.

    作者:林繁智;胡亚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场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

    垂体微腺瘤是指位于垂体前叶、直径≤10 mm 的鞍内肿瘤.其临床发病率远远高于垂体大腺瘤.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收集我院2004年1 月至2010 年1 月经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8 例40 个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改梅;王旭阳;李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淋巴水肿所致下肢肿胀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淋巴水肿是引起下肢肿胀的常见病因,随着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淋巴水肿作为引起下肢肿胀的常见病因,也以其特有的声像图特征逐步被认识.作为2 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下肢肿胀,在超声表现上各异,就2009 年2 月至2011 年5 月对上述病因引起下肢肿胀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并与健康者下肢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的体会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精确性、特异性强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特殊的标记技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特定抗原与抗体进行定位、定性,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物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等对其颜色进行观察,以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在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应用广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脱片、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等问题,所以,科学地规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对保证结果的准确判读,实验的重复性有着重要意义.工作质量时控制的关键是:抗原的高压修复,抗原的阴性阳性对照设置[1].现从按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流程对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化技术水平.

    作者:施倩倩;徐海燕;何小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准确率的体会

    在肿瘤转移、炎性刺激或循环障碍等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可形成大量液体,通过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鉴别积液的性质,识别病变组织类型和探寻肿瘤的原发灶.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存在许多影响因素,提高其制片质量与诊断准确性是细胞病理学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

    作者:叶美华;方庆全;黄红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在跟腱损伤后愈合期的动态观察结果分析

    跟腱是全身粗大的肌腱,它是由小腿三头肌向下延续而成.其起点从比目鱼肌下端变尖处为标志,终点以跟骨结节回声为标志.正常跟腱声像图特点是纤维带连续的均质高回声.高频超声能精细地显示肌腱的形态,并能实时动态观察肌腱运动状态,对于判断肌腱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俊华;宋势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科人员素质水平及血细胞分析仪工作状态,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生理学因素影响,患者在采集样本前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运送至检验科及在检验科内部的传递,检验师预处理等过程[1].近几年来,临床实验室普遍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这些质量控制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影响因素,据统计,分析前误差约占46%~63%,因此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赵新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