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计文明;黎曼;邵伯良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PCO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睾酮水平分为Ⅰ组(增高组)和Ⅱ组(正常组);同期选择月经周期规律、B超或尿黄体生成素监测有正常排卵的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O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空腹胰岛素(FIN)浓度,用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BG)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生殖激素、FIN及IRI、ISI的值.结果 研究组的T、LH/FSH与I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J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增高组(I组)的T值与IRl值成明显正相关关系(r=0.892,Jp<0.01);I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LH/FSH的阳性率,且与后两者联合检测PCOS的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 IRI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亚莉;石怡珍;吾为一;黄宏;王巍;荣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雌二醇(E2)在小鼠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mRNA.结果 注射50μgE212 h和24 h后小鼠铁调素表达增加(P<0.05),而注射100μgE2 12 h后小鼠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也出现上调(P<0.05).结论 E2可通过调节小鼠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而影响铁代谢.
作者:郭晓强;乔亚迢;丁卉;刘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静吸复合麻醉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将3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以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静吸复合,A组以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B组按需以芬太尼间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CO2气腹后及苏醒期与诱导前相比较,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腹后及苏醒期HR、SBP、DBP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A组血压、心率的变化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OA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性稳定,术毕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曹晖;李金彪;朱菊英;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方法 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预防组在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使用10%的葡萄糖酸钙30 ml及还原型谷胱苷肽2.4 mg,连用3 d;对照组未预防性治疗,但化疗方案同预防组.分别比较两组神经毒性的总发生率及外周神经毒性级别.结果 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和3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时预防性注射葡萄糖酸钙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
作者:王小侠;王吉;张宁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头骨骺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及CT征象.结果 X线、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局限凹陷,边缘不规则硬化2例,薄层硬化4例.术后半年随访复查股骨头骨骺均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剥脱性骨软骨炎早期X线多无发现.发生在股骨头骨骺的应与股骨头无菌坏死和早期边缘性骨结核鉴别.该病因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缺血坏死,骨质破坏仅侵犯骨骺的靠关节面边缘,病灶较局限,呈浅勺状,而骨骺的其他部位骨质无破坏,无死骨存在,临床髋部疼痛病史长、无低热,这些均是该病的诊断要点.
作者:顾海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脑所引起的疾病.60%~96%的囊虫寄生于脑内,好发于青壮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饮食结构逐渐科学化,社会卫生保健日益普及化,囊虫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少见,因此容易被忽视而误诊.
作者:刘娟;胡伟东;毛成洁;王润榕;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 测定血浆中法罗培南的药物浓度.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 Plus(100 mm×2.1 mm,3.5μm),流动相:乙腈与5 mmol/L醋酸铵缓冲液(含0.1%甲酸)体积比为35:65,流速为0.3 ml/min,文拉法新为内标.结果 法罗培南的血浆浓度在0.1-2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2700 C+0.002 42(r=0.995 5,n:8),定量下限为0.1μg/ml,日内精密度<5.4%,日间精密度<7.9%,回收率为99.0%~113%.结论 该方法 处理操作简单,结果 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法罗培南人体药动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郭清平;张全英;施爱明;华雯妍;朱艺芳;王蒙;潘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5、P27和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P15、P27和Bcl-2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8例食管鳞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鳞癌组织中Bel-2的表达(90.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P<0.05);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80%)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91.7%)(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中Bel-2的表达(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83.3%)(P<0.05).P15、P27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5、P27的表达就明显降低(P<0.05).结论 P15、P27和Bel-2的表达与人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P15、P27表达的降低为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检测P15、P27和Bcl-2的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吴祥胜;何靖康;马海涛;秦正红;韩蓉;邬郡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携带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基因短发夹状干扰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干扰STAT3表达对大肠癌细胞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GenBank STAT3 mRNA上寻找到3条符合特征的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DNA寡核苷酸链,合成双链DNA,并和BamH Ⅰ和HindⅢ酶切后的pRNAT-U6.1/Neo载体质粒连接产生重组质粒,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大肠癌HT-2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STAT3的表达.筛选出佳重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后,MTY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携带有STAT3基因的shRNA的重组质粒,PCR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3种重组质粒对大肠癌HT-29细胞STAT3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筛选出的佳重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o/G1期细胞占(74.80±1.85)%,S期细胞占(15.72±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干扰STAT3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的生长.
作者:钱伟峰;管文贤;高源;乔志明;黄兴锐;夏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对33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采取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变化以及该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共妊娠23例(69.7%),其中已足月分娩10例(30.3%),早产3例(9%),目前尚在妊娠中8例(24.2%),再次自然流产2例(6%);未受孕10例(30.3%).(2)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补体C3、CD4亦有下降趋势(均P<0.05).(3)在治疗成功组,IgG、IgM、C3、CD4/CD8水平于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5),而治疗失败、不孕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免疫治疗结局有影响的指标为IgM、C4、CD3、CD8、ACA阳性和流产次数;治疗前C4越高、CD8越低、流产次数越多以及ACA阳性者,越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结论 主动免疫治疗是治疗不明原因性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方法 ;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朝有利于妊娠的方向发展;治疗前的有关指标可以预示治疗结局,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周卫琴;沈宗姬;何琦;华月琴;吴志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自限性淋巴结疾病.近我们通过淋巴结活检结合免疫病理确诊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吉美霞;陈卫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组(A组)与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全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术组(B组),每组34例.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x线测量值,包括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在CT片上测量椎管狭窄率,对各种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相对高度、手术前后Cobb角、手术前后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伤椎相对高度及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的短期脊柱矫正及减压效果均满意,但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全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首选后路AF系统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杨金华;吴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Ⅱ~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均在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拔出气管导管进入PACU内给药.记录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B组在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 VAS评分和S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PACU内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和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
作者:李丹;费金华;陈红芳;徐仙娥;张岭;谢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行肾上腺肿瘤摘除术63例,肾上腺切除术22例.结果 85例中,84例成功切除肿瘤,首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225 min,平均118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8 d.病理诊断: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2例,原发性醛固酮症腺瘤21例,皮质醇腺瘤7例.嗜铬细胞瘤14例,肾上腺囊肿9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结论 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钟隆飞;单玉喜;薛波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达到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5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在第12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达到ASAS20、ASAS40和BASDAI50为疗效标准,对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线时疾病活动性指标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疗效预测分析.结果 试验第12周结束时,100%的患者达到ASAS20的改善程度;80%的患者达到ASAS40改善;80%的患者达到BASDAI评分改善≥50%.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人口学参数和基线时疾病活动性指标均不能预测患者的疗效.结论 益赛普治疗AS疗效明显,基线时的人口学参数、疾病活动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不能预测疗效.
作者:程韬;陈志伟;王鸣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脱氧胆酸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环氧合酶-2(COX-2)转录后调控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技术检测脱氧胆酸对COX-2转录后调控的影响.结果 脱氧胆酸可促进COX-2mRNA半衰期的延长,上调含COX-2 3'UTR的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表达.结论 脱氧胆酸上调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COX-2转录后调控,其主要作用位点在COX-2 3'UTR上.
作者:张云;周苏君;朱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有效的HPMC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的方法 .方法 用0.25%的胰蛋白酶-0.02%EDTANa2消化腹部择期手术者大网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采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电镜等鉴定细胞.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样鹅卵石状,免疫组化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证明培养的细胞的为HPMC.结论 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培养HPMC的方法 .
作者:石永兵;金东华;詹周兵;沈华英;缪竞诚;盛伟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连云港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D8S1179、D21S11、CSFIPO、D3S1358、D7S820、TH01、D13S317、D2S1338、D18S51、D16S539、TPOX、vWA、D19S433、D5S818、FGA)多态性,研究其在法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AmpFlSTR ldentifilerTM五色荧光标记系统对新鲜血样进行15个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用ABI 3130XL全自动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用GeneMapper软件进行基凶分型.结果 15个基因座累积个人识别能力值为0.999 999 999 9,累积非父排除率达99.999%,家系调查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 含有15个STR基因座的五色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适合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作者:王军;邢锦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现有流行病学资料的总结,分析牛奶及其制品消费与结肠癌的发生是否关联,为寻找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牛奶及其制品与结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1篇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牛奶、奶制品、奶酪的消费与结肠癌发病的总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0.68-1.12)、0.96(0.75-1.23)、0.98(0.85-1.14).结论 通过meta分析提示牛奶及其制品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无关联.
作者:李伟;秦立强;徐加英;童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ppGalNAc-T2的真核表达正义载体、RNA干扰载体通过脂质体稳定转入胶质瘤细胞U251;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ppGalNAc-T2的表达来确定载体正确转入细胞;细胞分为以下5组:U251转染正义载体组与空载体组、U251转染干扰载体组与对照载体组、U251未转染组,通过RT-PCR方法 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划痕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差异.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 表明,载体成功转入细胞;RT-PCR检测结果 发现,随着ppGalNAc-T2的增高,MMP-2的表达降低,而TIMP-2的表达升高(P<0.05);划痕结果 显示,正义组细胞迁移能力随ppGalNAc-T2的上调而减弱(P<0.05),干扰组划痕修复较快(P<0.05),其他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ppGalNAc-T2的上调可抑制细胞的划痕修复,由此推测ppGalNAc-T2可能与胶质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玲焰;刘珺;高媛;吴士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