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闭合性肾外伤51例诊治分析

洪志华;周云;严向明

关键词: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 儿童
摘要:回顾性分析儿童闭合性肾外伤51例.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CT和B型超声检查,手术探查者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术(IVU).45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肾缝合术,1例行肾盂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行患侧肾切除术,1例合并血腹行剖腹探查发现患肾周围后腹膜血肿,无活动性增大倾向,保留肾脏.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肾功能改善.认为肾损伤程度的正常评估可依据CT首选检查,肾脏Ⅰ~Ⅲ级损伤和血流动力性稳定的Ⅳ级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行保守治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在创伤愈合中VEGF和Ang-1表达的生物动力学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创伤模型,不同时间后活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口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在伤后第3 d即见增多,伤后第7 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 d呈阳性,伤后第3 d呈强阳性,伤后第5 d呈阳性,而于伤后第7 d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1~14 d 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管内皮细胞胞浆Ang-1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 d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伤后第3 d呈阳性表达,伤后第5、7 d呈强阳性、阳性表达,随后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3~21 d An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VEGF和Ang-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伤愈合程度密切相关,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互相协调、促进并调节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成熟.

    作者:潘秀花;杨占山;杨淑琴;岳凌;潘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三维重建的研究

    目的通过咽鼓管三维重建来探讨咽鼓管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探索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耳镜检查和听力检查.对所有患者在捏鼻鼓气(Valsalva法)时行双侧咽鼓管螺旋CT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绝大部分患者咽鼓管通气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4例)发现了器质性疾病.结论咽鼓管三维重建能够揭示一些不明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于亚峰;周维镕;包雪平;李敏;胡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11例

    通过对11例有反复恶心呕吐症状且不能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在透视监视下置入12个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后,定期行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结果:所有病例梗阻症状均获得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示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对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可作为标本兼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范觉昕;王宏;丰川;许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术前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70%.10例肿瘤中,2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结论 MRI对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瑾瑜;沈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附10例报告)

    对10例翼状胬肉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制成石蜡切片作常规病理检查,另一份采用H-600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中存在正常及异常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角膜上皮细胞下由于增生纤维的侵入,使Bowman膜破坏;翼状胬肉中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和退变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认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的增生与变性是翼状胬肉突出的病理改变,同时还存在血管、细胞因素.

    作者:姚静艳;冯一中;王响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与治疗(附14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11年来14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与治疗经验.14例均经造影明确诊断.9例手术患儿中,1例Ⅰ型中途放弃治疗,2例术后脱机困难自动出院,6例治愈.4例随访者均健康生存.认为早期诊断、应用新材料、ICU的建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胃肠外营养的支持、新生儿麻醉的改进及外科技术的改良是提高食管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徐永根;徐洪军;朱锦祥;严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闭合性肾外伤51例诊治分析

    回顾性分析儿童闭合性肾外伤51例.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CT和B型超声检查,手术探查者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术(IVU).45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肾缝合术,1例行肾盂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行患侧肾切除术,1例合并血腹行剖腹探查发现患肾周围后腹膜血肿,无活动性增大倾向,保留肾脏.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肾功能改善.认为肾损伤程度的正常评估可依据CT首选检查,肾脏Ⅰ~Ⅲ级损伤和血流动力性稳定的Ⅳ级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行保守治疗.

    作者:洪志华;周云;严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环切除术与传统的痔切除术的疗效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吻合器痔环切除术52例和传统痔核切除术30例的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间术后烦躁、切口渗血、止痛剂的应用、镇痛泵的应用、术后第一次大便时便中带血、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周肿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认为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是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陶桂珍;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

    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含量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的活性水平,以探讨TSP1及ADAMTS13在LN中的意义.方法用TSP1检测试剂盒和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对31例LN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TSP1及ADAMTS13的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及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LN及TTP患者血浆vWF:A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TTP患者TSP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N患者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18例肾活检的LN患者中,Ⅳ型患者的ADAMTS13活性低,其余三型间无显著性差别,TSP1各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ADAMTS13活性低下参与LN的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LN病理类型的轻重,而ADAMTS13活性低下及TSP1水平下降共同参与TTP的发病机制.

    作者:卢国元;刘芳;郭小芳;王兆钺;苏健;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TIMP-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编码序列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探讨TIMP-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人TIMP-2编码序列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及T4连接酶将目的片段插入MSCV逆转录病毒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及测序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PT67包装细胞中,以病毒上清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G418筛选,极限稀释法挑选单克隆细胞株,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IMP-2的表达.结果 TIMP-2基因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中,经酶切、PCR和DNA测序证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正确,病毒上清感染SHI-1细胞,经G418筛选并挑选出单克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SHI-1细胞中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了高表达TIMP-2的SHI-1细胞,可对其生物学行为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振江;陈子兴;岑建农;何军;邱桥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子痫前期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液脂类变化的分析

    将妊娠32~40周的正常妊娠、子痫前期(PE)、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成三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3~32岁.对未采用任何治疗者抽取空腹8 h的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磷脂(P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胆酸(TBA)的水平.结果:TG、TC水平,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FFA、PL及TBA水平,均以ICP组为高(P<0.05).结果表明:ICP、PE的发生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无关,ICP亦存在着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磷脂的升高具有保护作用.认为FFA和PL可作为子痫前期和ICP的监测指标.

    作者:谢滟;杨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105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王利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一周疗法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将30例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为EAC及EFA组,疗程7 d.结果:EAC组、EFA组DU愈合率分别为100%、93.3%;EAC组、EFA组Hp根除率分别为100%、93.3%;EAC组、EFA组消化道症状消除率均为93.3%,缓解率均为6.7%.EFA组见不良反应2例.结果表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一周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DU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晓;徐小明;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Ferguson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2例

    对32例(41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运用Ferguson手术进行治疗.结果:24例复位成功,8例后期行二次手术治疗,7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认为Ferguson手术是治疗6~24个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掌握其适应证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林;王晓东;张锡庆;王科文;朱振洪;尹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n,IAP)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TCC患者的肿瘤组织、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2例外伤所致的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中livin-α和livin-β mRNA的表达.结果 30例TCC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16.7%,其表达阳性的病例病理分级均为Ⅲ级,肿瘤均侵及深肌层.而3例BPH患者和2例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livin mRNA表达均呈阴性.结论 livin可作为 TCC的分子标记物,可成为对TCC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曾剑;温端改;侯建全;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情况与怀孕可能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液情况与怀孕可能性的关系,指导辅助生育的选择.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和整理不同病因男性不育症256例进行病因分析,检验常规结果和数据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对病例怀孕可能性进行预测.结果不明原因不育占第一位,其次为精索静脉曲张.怀孕与年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力A、精子活力A+B相关.精液量虽然与怀孕有关,但量的多少与怀孕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精子密度、不同精子活率、不同精子活力A、不同精子活力A+B与怀孕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预测的正确率为78.9%,模型的回归方程 Prob=1/(1+e-z),Z=6.676-0.348 age+0.218 volume+0.24 density-0.217 survive+0.64 energy1+0.774 energy2.结论精液指标是目前评估男性生殖力的直接方法,它的数据模型可作为辅助生育的筛选工具之一.

    作者:庄建平;严春寅;侯建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院手术野皮肤消毒情况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该院某一天的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情况和直接观察外科医生对手术野皮肤的消毒情况.结果发现,术前患者皮肤准备仍以剃毛为主(75%),剃毛的时间多选择在手术前一日(68%);手术野皮肤消毒,各科医生操作程序不统一.认为制定术前规范和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吴影秋;刘月秀;冯薇;吴旭琴;吴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观察及干预研究

    目的为了让脑性瘫痪患儿在得到躯体康复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方法对304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2~3年的社会适应行为调查,且进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近远期研究.同时观察合并有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在不同药物控制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癫痫者需尽早控制,而且对抗癫痫药需进行选择.结论大部分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观察和干预治疗已成为康复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顾琴;王浙东;李岩;汤继宏;金建华;胡斯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 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蔡秀英;孔小明;费娜;孔岩;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Ki6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42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卵巢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卵巢良性肿瘤KI指数为2.00±1.22,交界肿瘤为10.20±5.03,卵巢癌为35.20±15.20,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Ⅲ~Ⅳ期卵巢癌KI指数为35.75±12.30,显著高于Ⅰ~Ⅱ期卵巢癌的22.00±11.20(P<0.01);中低分化癌KI指数为34.17±9.08,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的22.88±10.02(P<0.01);卵巢癌Ki指数与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无关(P>0.05).结果表明,卵巢癌中Ki67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交界肿瘤,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其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任琼珍;钱志红;胡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