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宋启示;冯峰
目的 对药用真菌网纹马勃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网纹马勃子实体,通过性状鉴别和孢子与菌丝显微特征观察,结合文献资料鉴定种类.利用薄层色谱建立网纹马勃专属性薄层鉴别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经性状及显微特征考察,确定为药用真菌“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薄层鉴别研究发现具有多个专属性的薄层色谱斑点,并含有麦角甾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含量为0.16%.结论 通过网纹马勃性状鉴别、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孢子和菌丝特征、薄层鉴别图谱等,可综合鉴别网纹马勃的真伪,为其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麦角甾醇含量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贤;宫诗林;李爱欣;李昂;王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隔日禁食疗法联合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5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脂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饲养5周,造模成功后,高脂饲料组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隔日禁食组和中药禁食组,中药禁食组隔日禁食24 h,禁食日按8ml/kg苓桂术甘汤灌胃,隔日禁食组,隔日禁食24h,连续4周.每周称重和测定进食量1次.造模4周后大鼠处死,腹腔静脉采血测定血脂四项,切取肝组织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总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普通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体重明显降低(P<0.01),高脂饲料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肝脏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隔日禁食组与中药禁食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与中药禁食TC、T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与中药禁食肝脏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隔日禁食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隔日禁食能够明显减轻体质量和降低血脂水平,苓桂术甘汤联合隔日禁食比单纯的隔日禁食具有更显著的降血脂及抗肝脏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张俊杰;黄颖娟;柯斌;杨玉彬;秦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泻肺清肝饮对哮喘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以常规治疗、常规加泻肺清肝饮治疗,检测患者血、诱导痰液中的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结果 常规组、治疗者都能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作用较常规组明显.结论 泻肺清肝饮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炎症反应,减轻气道反应性.
作者:张军;鲁焱;李旭成;王江;崔金涛;胡利;吴迪;石新华;曾礼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影响复方抗癌散中有效抗癌成分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优化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终以得骨率和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所得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为溶剂用量12倍,提取时间1.5h,乙醇水溶液浓度80%.结论 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复方抗癌散的干膏和熊果酸含量均较高,并适宜于工业生产.
作者:吴岸彪;楼一层;赵祥;李虹霖;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活性.方法 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运用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鼠足趾肿胀的两种急性炎症模型对无患子总皂苷体内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并以L-酪氨酸为底物,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 无患子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患子总皂苷各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h、5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4h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0.3125 mg/ml时,无患子总皂苷与熊果苷的抑制作用相当,但随着浓度增大,无患子总皂苷对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提高.结论 无患子总皂苷有显著的体内抗炎作用,也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志敏;南艳平;唐青涛;赵宏伟;郭未艳;杨得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以人工饲养的大鼠为介质,探讨治疗异位妊娠的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复方给药血清的药物成分.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质谱联合分析方法(HPLC-MS)对灌服宫外孕复方的SD大鼠血清及空白SD大鼠血清、甲氨喋呤SD大鼠血清、混合标准品溶液进行检测,并进行定性差比分析.结果 在灌服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复方后的SD大鼠血清中找到瓜氨酸、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丹参酮ⅡA、丹酚酸B、苦杏仁苷、芍药苷.而甲氨喋呤组和生理盐水组的含药血清中不含有上述任何一种药物成分.结论 HPLC-MS/MS法检测化瘀消癥杀胚中药复方含药血浆药物成分的实验证实,中药含药血清中含有上述化瘀消癥杀胚的中药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化瘀消癥杀胚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药效基础.
作者:刘玲;袁烁;邓高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马兰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工业甲醇提取,硅胶柱、反向C-18柱及凝胶柱等柱层析方法从马兰全草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ascleposide E(1)、pimar-15 (16)-β-ene-8β,11α,20-triol-7-O-β-D-glucopyranoside (2)、4'-O-芦acetylsinapylangelate(3)和(3β,5α,22E,24S)-campesta-7,22-dien-3-O-芦β-D-glucopyranoside (4).结论 此4个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且它们在体外人肿瘤细胞株A549、BGC-823和Hela上均不显示细胞毒活性.
作者:张玉梅;宋启示;冯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金荞麦的影响.方法 设5个K2O不同施用量,考察各处理的金荞麦产量、植株性状及品质.结果 当K2O施用量达75kg/hm2时,金荞麦根茎鲜重高,金荞麦根茎表儿茶素在施钾量37.5kg/hm2时高,醇溶性浸出物在施钾量75kg/hm2时高,5个施钾水平的水分和总灰分均低于药典标准.结论 在金荞麦种植中,适宜的K2O用量为37.5~75kg/hm2,可获得较高根茎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作者:王海玲;王孝华;赵明勇;阮培均;梅艳;张俊;涂光红;刘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补肾助孕方药对大鼠分泌期子宫内膜细胞MMP-9mRNA、Caspase-3 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分泌MMP-9,TIMP-1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未成年SD雌鼠分泌期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加药干预48h后,采用Q-PCR法检测补肾助孕方药高、低剂量含药血清及多组对照用药干预,对子宫内膜细胞MMP-9mRNA、caspase-3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MMP-9,TIMP-1的含量.结果 ①补肾助孕方药高剂量组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细胞MMP-9mRNA表达,联合雌二醇后,中药高、低剂量组对MMP-9mRNA表达有协同提高作用(P<0.05);补肾助孕方药高剂量组对米非司酮干预后表达下调的子宫内膜细胞MMP-9mRNA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②补肾助孕方药高剂量组显著下调子宫内膜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联合雌二醇后对Caspase-3mRNA表达有协同下调作用(P <0.05,P<0.01);补肾助孕方药高、低剂量组分别对米非司酮干预后表达升高的子宫内膜细胞Caspase-3 mRNA具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 <0.05,P <0.01).③补肾助孕方药高、低剂量组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细胞上清液MMP-9,TIMP-1水平表达(P <0.05,P<0.01),联合雌二醇后,中药高、低剂量组对MMP-9,TIMP-1表达有协同提高作用(P<0.05);补肾助孕方药高、低剂量组分别对米非司酮干预后表达降低的MMP-9水平具有显著的升高作用(P<0.05,P<0.01).米非司酮对细胞上清液TIMP-1的表达无意义.结论 补肾助孕方药提高子宫内膜细胞MMP-9mRNA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MMP-9,TIMP-1水平,同时下调子宫内膜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的凋亡,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
作者:孙光娟;蒋凤荣;周伯如;王健宏;周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口腔溃疡散Ⅱ号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青黛、人工牛黄、黄柏和龙胆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薄层色谱可以鉴别青黛、人工牛黄、黄柏和龙胆,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口腔溃疡散Ⅱ号的定性鉴别.
作者:赵电红;谢来洪;郑利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血中胆汁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疾病.其主要危害是导致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和新生儿窒息等.研究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作用.文章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赵宇;侯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蝙蝠葛活性成分体外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抑制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测定凋亡关键效应酶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1)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1);(2)倒置显微镜观察:蝙蝠葛活性成分20 μg/ml作用后早期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膜鼓泡、凋亡小体形成等;作用晚期细胞发生膜破裂坏死;(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蝙蝠葛活性成分作用后加药组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蝙蝠葛活性成分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杨万山;孙抒;汪俊颖;全宗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介导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溶媒对照组、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20mg/kg.d,30mg/kg·d)治疗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手术后断头取脑,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判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称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取肝和肺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的变化.结果 ①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0.05),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②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可减少肝和肺组织MDA和NO的生成(P<0.05)、抑制其SOD、GSH-Px、XO活力升高(P<0.05).结论 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其抗氧化应激效应对脑缺血介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敏;陈超;周聪;游艳;何治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洁淋通丸治疗淋证的临床疗效,为淋证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与途径.方法 将504例淋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2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制中成药洁淋通丸,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例数、血常规阳性例数、尿常规阳性例数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123例,显效85例,有效3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占95.2%;对照组近期治愈92例,显效62例,有效65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占86.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例数比较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常规阳性例数、尿常规阳性例数和血清IL-8、TNF-α水平(P<0.01).结论 洁淋通丸治疗湿热瘀毒型淋证临床疗效显著,同单纯西药对照组对比,能够明显改善淋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能够明显降低淋证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作者:李瑞娟;华琼;耿新生;张桂兰;段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补脾强力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方中黄芪、淫羊藿及白附片,并采用TLC法对方中的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检查;采用HPLC测定补脾强力膏中黄芪甲苷.色谱柱为Symmetry C18(5μm,150 mm×4.6mm),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2.04 ~ 10.2μg,r=0.999 9.结论 该质量标准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梁会;韩云霞;曹佩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茶叶中5种儿茶素检测方法,比较浙江产15种不同茶叶中5种儿荼素含量差异性.方法 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5种儿荼素的含量,对浙江产15种不同茶叶进行了儿茶素含量检测.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BDS C18(250 mm ×4.6 mm)柱;流动相为乙腈∶0.1%柠檬酸水溶液=10∶90;柱温30℃,波长278 nm.结果 改进的HPLC方法测定5种儿茶素在10 ~3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回收率95%以上,精密度3%以下.浙江产15种不同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变化差异性较显著.结论 建议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采摘、加工及贮存等流程,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
作者:吕丹;莫丽;张丽萍;何迎;叶梦斐;皮永菲;汪岳斌;葛建;韩宝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基于NF-κB通路探讨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IL-1β、IL-17和TNF-α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的影响.方法 采用IL-1β、IL-17和TNF-α联合刺激RSC-364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模型,制备薯蓣皂苷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含药血清,应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中NF-κBP65 mRNA/蛋白、Ⅰ-κB/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KBP65mRNA/-NR1表达增加,Ⅰ-κB mRNA/-NR1减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对照组NF-κBp65减少,Ⅰ-κB mRNA增加,Ⅰ-κB-NR1蛋白增加,Ⅰ-κB-NR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薯蓣皂苷片含药血清可能通过调控Ⅰ-κB来抑制转录因子NF-κB p65的产生,进而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段一娜;赵蕾;王晶;高玉峰;赵秀容;何利;宋鸿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麻黄汤发汗作用的路径图.结果 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麻黄和桂枝对于全方的发汗作用有较大贡献,合用后能增强发汗作用,并且显示出麻黄在全方发汗作用中的核心地位.结论 路径分析数学模型能较好反应麻黄汤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并能将处方中的药物与药效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体现了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用于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作者:曾勇;邱一行;李睿;曾岑;韦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教学实践中《方剂学》教材编写方面存在一些与《中药学》理论不统一,功效描述不规范的问题,举例三则,加以讨论.
作者:彭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了因人制宜辨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思路,提出“年轻患者多属肝郁血热血瘀,治宜疏肝清热,凉血化瘀;老年患者多肾亏血瘀,治从益肾化瘀,兼顾补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以期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借鉴.
作者:代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