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琼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有与其它治疗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而手术的全过程都要在手术室里完成.作为手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但要具备其它科室护士应有的共同素质,必须适应手术室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质和能力,才能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作者:汪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我科在1995 - 1998年3年时间内遇到4例急性黄疸肝炎并发消化道出血,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大者21岁,年龄小13岁,学生3例,司机1例,病程长47天,短者23天.临床表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低热至高热、尿黄、巩膜皮肤重度黄染.2治疗方法采用保肝、中药注射剂退黄、支持治疗加3例因病情较重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每日一次,用5-7天.
作者:贺秀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渗糖局部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置入干纱条引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局部应用高渗糖溶液冲洗后,置入高渗糖湿纱条引流,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局部高渗糖溶液治疗能显著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贾小奉;刘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讨论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方法:治疗骨盆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施治,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物理治疗能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中药通经活络,补益肝肾,二者结合,可提高疗效.
作者:宋晓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特发性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水肿疾患,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它有别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而无明显的原因可寻,而且“偏爱”女性,故冠以“女性特发性”一词,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采用《千金鲫鱼汤》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锦国;杨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是为达到佳治疗目标,在众多可以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中选择佳方案.如何对临床用药作出决策,其内容包括:首先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哪种药物治疗合适,是否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再次应用药物治疗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后决定患者的停药时间或必要时更换其他药物治疗[1,2].现讨论临床用药决策的依据和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临床用药决策相关的调查与统计资料表明医生做出用药决策时依赖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既往病史、医师本人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对所应用药物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对预后的估计、诊疗规范、循证医学知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要求、药物监测指标等.我们将以上内容归纳为两部分,即客观存在的临床用药的依据和主观性的影响临床用药的因素.
作者:季树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其病机关键是肾之本气自病,主水和藏精功能失职[1],其临床表现以水肿和蛋白尿为主,治疗上也常以消除水肿和蛋白尿为基本评判标准.
作者:黄树庆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连翘挥发油、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及β-蒎烯对10种菌株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研究连翘挥发油、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及β-蒎烯对10种菌株体外抑菌活性,以抑菌圈和小抑菌浓度(MIC)为评价指标.结果:①连翘挥发油、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及β-蒎烯对所选10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7~32mm;②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和β-蒎烯除对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抑制作用比连翘挥发油弱外,其余均更强;③连翘挥发油、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及β-蒎烯对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链球菌的MIC均分别是172.90、81.70、79.80μg/mL,对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MIC分别是86.45、326.80、319.20μg/mL,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分别是172.90、326.80、798.00μg/mL,时福氏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345.80、245.10、239.40 μg/mL,对伤寒沙门氏菌的MIC分别是518.7、490.20、478.80 μg/mL,对绿脓杆菌的MIC分别是864.5、817.00、798.00μg/mL.结论:①连翘挥发油、层析后连翘挥发油及β-蒎烯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且后两者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②抗菌活性的顺序是:β-蒎烯>层析后连翘挥发油>连翘挥发油;③抗菌活性随着β-蒎烯的含量增加抑菌强度增强.
作者:肖会敏;何悦;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术前子宫颈癌患者心理特点,为宫颈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依据.方法:对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分析调查.结果:子宫颈癌患者32%有紧张恐惧,28%心情忧郁,26%焦虑不安,14%消极情绪.结论:宫颈癌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护士应富有同情心,耐心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存活率.
作者:彭文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60例,应用May钢板治疗60例,平均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基本相等.结论: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应用DHS与May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均好.
作者:张启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基本内容之一[1].临床上采集小儿血常规标本,常发生肉眼不易察觉的血凝块或血标本凝固,使得检验结果不准确需重新抽血,既延误诊断和治疗,又给患儿造成痛苦.对本院门诊2010年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进行调查分析,现将影响因素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杜兰芳;马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n=100)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n= 100).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B组优于A组(P<0.01);两组丙泊酚用量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B组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但A组麻醉清醒更快,离院更早.
作者:王安奎;李胜峰;杭博;邵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制定肾康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肾康胶囊中大黄、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与结论:大黄和川芎的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药材溶液无干扰.该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肾康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苏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7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病因45例,术中、术后明确病因30例.根据不同病因和术中情况采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67例治愈,出现术后并发症6例,2例死亡.结论:肠梗阻的病因复杂多样,本组病例共有10种病因,其中粘连、肿瘤、嵌顿疝、粪石为前4位病因.
作者:孙多振;杜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自体脂肪隆胸整形手术,是临床被称为绿色环保的安全丰胸整形塑身方法.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适合于乳房较小、乳房轻度萎缩、对乳房体积增加要求不大的患者,且自身其它部位必须有多余的脂肪以供采用.手术通过脂肪抽吸的方法获取脂肪颗粒,再经漂洗、过滤,注入乳房后的组织中.其优点是采用自体组织,无异物排斥反应,同时进行了吸脂减肥,一举两得.本文重点介绍对求美者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前、术中、术后对求美者各期心理及生理的护理.
作者:王琨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辩证治疗梅核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梅核气辩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和脾虚痰阻型两类,采用针刺配合道遥散或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按此方法治疗梅核气,效果明显,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针药结合的方法辩证治疗梅核气,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46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45例患者不同程度掌握了青光眼知识.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对青光眼的正确认识及重视,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冯华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加味二仙汤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加味二仙汤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观察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临床疗效.结果:加味二仙汤能提高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二仙汤有提高雌激素的作用,可能为加味二仙汤治疗绝经后综合征的机理之一.
作者:宋玉玲;马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68例.结果:颈椎病168例中,痊愈52例,显效58例,好转4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本法可用于多种类型的颈椎病治疗.
作者:刘朝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口服地高辛片、卡托普利片、双氢克尿噻片、螺内酯片、速尿、西地兰等,治疗组6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黄芪注射液20-40ml+ 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呼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