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伏联合醋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法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何菊;魏玲;张佳思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皮肤消毒, 醋酸氯己定, 碘伏, 护理
摘要:目的 改良干细胞移植患者进入层流病房前的皮肤消毒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洁净效果.方法 将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氯己定浸泡法进行体表无菌处理;观察组在醋酸氯己定浸泡后,进行一次全身0.05%碘伏擦拭处理.处理完毕取全身6个部位行皮肤拭子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11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而观察组仅出现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的杀菌效果比传统方法有显著性提高,能够作为常规的方法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皮肤无菌化处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护士亚健康失眠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索适合亚健康失眠护士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为护士亚健康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59名亚健康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名)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30名)在访谈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HSQ-25、PSQI、脑电基线测试评价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HSQ-25评分、PSQI评分、α脑电波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护士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肖靖琼;周郁秋;张秀花;田玲;曹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碘伏联合醋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法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目的 改良干细胞移植患者进入层流病房前的皮肤消毒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洁净效果.方法 将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氯己定浸泡法进行体表无菌处理;观察组在醋酸氯己定浸泡后,进行一次全身0.05%碘伏擦拭处理.处理完毕取全身6个部位行皮肤拭子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11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而观察组仅出现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的杀菌效果比传统方法有显著性提高,能够作为常规的方法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皮肤无菌化处理.

    作者:何菊;魏玲;张佳思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静脉输液实训中教师对护生关怀的实践

    目的 观察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给护生实施关怀的效果,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关怀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在实训前将4个班的高职护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人)行常规操作指导,观察组(56人)在常规操作讲解基础上实施关怀,包括了解护生对实训的认知,尊重护生选择,接纳心理反应,调节焦虑水平,提供情感支持.结果 观察组主动作为被穿刺者、一次穿刺成功和穿刺失败后再操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动运用人文关怀情况和情绪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结论 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渗透关怀教育有助于护生对此理念的习得和应用.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践行关怀、渗透关怀,给护生提供体会关怀、付出关怀机会.

    作者:李晓环;卢建文;张新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HIV并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穿刺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脏穿刺活检术(下称肝穿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针对性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呼气后屏气的锻炼,并取得患者的配合进行肝穿刺;注重对操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做好职业防护、血源性感染的环节管理,防止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监护、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并发症隐患并处理,保障肝穿刺的顺利进行.结果 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能配合并顺利完成肝穿刺,术后仅5例发生较剧烈疼痛、3例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主动配合肝穿刺,利于术后身心康复,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增强了他们为患者进行有创诊治的信心.

    作者:梁月新;徐彩玲;卢瑞朝;韦美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及固定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98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右手拇指沿血管缓慢推进Y型软管座,同时右手示指指腹顶着鳍状针座前端向后退出部分针芯,用两条6~7 cm胶布分别从Y型软管座和留置针后端沿延长管的反向分别交叉固定于穿刺血管两侧.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2~5mm,左手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进方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作者:段东红;刘丽萍;杨岚;黄晓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水平和特点.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47名应届护理本科、高职实习生,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实习护生临床沟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78.9%的护生认为护理沟通非常重要,50.3%的护生能重视护理沟通;本科和高职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3.40±6.81和79.32±9.70;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受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沟通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建立和谐关系和验证感受两因子受护生学历、担任学生干部、对专业的热爱、对沟通重视程度和对实习环境的满意度影响,确认患者问题因子受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共同参与因子受护生学历影响,传递有效信息因子受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均P<0.05).结论 护理教师应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护生创造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提升护生对专业的热爱,针对护生特点不断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吴明;唐静;孙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多校多层次护生临床实习轮转的统筹安排

    目的 统筹安排临床实习护生,做到护生实习轮转科室和人员分配合理,以保证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方法 将带教科室、实习护生以及实习时段进行统筹,将护生按学校及学历层次分为10个大组、实习期分为10个时间段、带教科室分为10个大组,采用按组管理、分组循环的方法对多院校多层次护生实习轮转进行有序、合理安排.结果 带教老师及护生对实习轮转安排在直观清晰、查询及管理方便、管理效率提高等4个方面满意率达93.5%~100%.结论 对多校多层次护生实习轮转进行统筹安排,可保证实习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也避免了护生在某一科室重叠或轮空的现象.

    作者:程翠年;肖虹;周顺娟;刘俊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CCU住院患者对关怀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CCU住院患者对关怀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护士有针对性地关注患者的感受,做好更深层次的关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关怀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对89例CCU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CU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护理行为需求得分为2.58~4.68;对关怀病房环境管理需求得分为3.26~4.46;对CCU医疗相关人员关怀行为需求的得分为3.01~4.58.结论 CCU住院患者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希望保持病房安静的同时能给家属或陪护人员提供便利;希望得到来自医生的关怀.

    作者:薛晶;高娟;刘义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8例血管瘤婴儿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服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护理.结果 仅2例心率略有减慢,其余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服药24 h,所有婴儿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减小,颜色开始变淡,服药5~7 d瘤体变化显著.结论 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应加强对婴幼儿的观察护理,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杨伟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百多邦联合速愈平软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百多邦联合速愈平软膏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46例(50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25处)和观察组23例(25处),常规处理创面后,对照组采用溃疡粉涂创面;观察组创面先后涂抹百多邦和速愈软膏,厚度均为1 mm.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8.42士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5士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多邦软膏联合速愈平治疗压疮疗效显著,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婉玲;翁霞;何华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致癫痫患者的护理

    对5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免疫抑制剂致癫痫患者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和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在症状控制后给予维持治疗3~7 d.结果5例患者癫痫症状均有效控制,无一例发生癫痫相关并发症.提出及时发现癫痫前期征兆,发作时立即停用免疫抑制剂,给予抗癫痫和镇静药物以及适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舌咬伤、误吸、坠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作后注意预防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

    作者:赵金娜;胡海兰;孟繁珠;曲媛媛;袁媛;杜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婴儿游泳臀先入水法

    研究表明,游泳能促进婴儿运动、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1].早期参加婴儿游泳训练,可以提高婴儿后天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增强自身的平衡感觉[2].临床实践发现,护士在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婴儿入水顺序与啼哭有关,严重时影响游泳的时间和应达到的锻炼效果.为避免婴儿游泳时啼哭,减少婴儿不适,达到佳的游泳效果,我们采用臀先入水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陆伟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应用热塑膜面罩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膜面罩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65例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患者采用热塑膜面罩定位,加强面罩制作前、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结果 应用热塑膜面罩行三维适形放疗固定体位优势明显,避免患者发生不自主移动,仅6例次照射野中心偏移,范围在士3 mm以内.结论 热塑膜面罩的应用及针对性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自主移位,有助于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宋爱梅;李杏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CBS联合PBL用于实习护生主查房教学的研究

    目的 探讨以病例为引导(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指导下的实习护生主查房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轮转实习的护生8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以护生为主查人的教学查房,查房中应用CBS联合PBL模式;对照组常规由护生参与科室组织的教学查房.均每周1次.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患者对护生的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和护生实习结束后自我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生主查房充分调动护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将CBS和PBL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护生的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并深化记忆,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和提高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护生的自我价值感.

    作者:张雅丽;汪小冬;章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双手辅助定位在肌内注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手辅助定位法在肌内注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学生快速掌握肌内注射定位方法,解决教学难点.方法 将44名2008级护理本科生和42名2007级医学本科生随机分组,实验组(护生25名,医学生21名)实施双手辅助定位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19名,医学生21名)实施传统的如目测估计定位等教学方法,比较学生的定位速度与准确性.结果 护生和医学生肌内注射的定位准确性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学生实验组定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手辅助定位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掌握且定位准.

    作者:闭晓君;史瑞芬;黄谨耘;曾丽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Seminar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Seminar教学法在2009级高职班开展社区护理学教学,共计8学时.课程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态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91.2%的学生喜欢Seminar教学法,并且认为在社区护理学中可以继续实施;60.5%~87.1%学生在Seminar教学中态度积极,32.7%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增加了学习负担,上课前感到有压力.Seminar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师生间沟通、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学生认为开展Seminar教学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课程耗时和查阅资料条件受限等.结论 Seminar教学法深受学生认可,并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在社区护理学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我国护理学生学习负担重、人均资源配备相对缺乏,所以建议选取部分内容开展Seminar教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宁艳花;刘国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学生对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目的 引起护理教学改革者的重视和反思,为完善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从学生的角度总结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学生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主观“懒”的问题、有些同学对学生授课的不接纳和消极听课、学生中存在合作意识淡薄与协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小组或学生个体能力不同对教师课前指导的需求存在差异、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考核制度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支配时间的不够.结论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不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陈菲菲;赵婉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护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模式用于护生临床见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进入我院内外科进行护理临床见习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生62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即讲解-示教-练习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TSP的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征求观察组对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操作考试的沟通技能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除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知识掌握与理解外,观察组对TSP教学的认可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TSP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见习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病例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者:鲁剑萍;张翠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静脉穿刺辅助工具的研制与应用

    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穿刺成功与患儿胖瘦、肤色、脱水循环障碍、水肿影响、操作技巧等有关[1].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是每个儿科护士普遍遇到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总结经验,设计了一种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时的辅助工具,应用辅助工具对300例小儿患者静脉穿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蕾莉;左玲;刘雅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活检穿刺针清洗方法的改进与质量检测

    目的 对活检穿刺针(下称穿刺针)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临床使用后的穿刺针200套,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套.A组遵循水枪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超声波清洗-含氟制剂浸泡与流动水冲洗-软布擦干的清洗程序;B组在此基础上,经超声波清洗后,改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机清洗.干燥后每套穿刺针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同时每组随机抽取30套穿刺针,采用蛋白质残留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B组放大镜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A组(P<0.01).两组蛋白残留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工加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穿刺针清洗效果较好,可有效保证穿刺针的清洗质量,并利于穿刺针的保养和重复利用,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周雪;魏静蓉;周娅颖;任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