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和临床护理管理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初步建立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并形成调查问卷,对22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均>90.0%,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Cr=0.91,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16、0.21(均P<0.01).终形成的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关爱与服务、职业与认知、人际与发展、自我概念特征4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26、0.29、0.27、0.18,16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02~0.09.结论 所构建的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除体现护士外显特征如知识、技能外,还增加胜任力的深层次特征“自我概念”,可用于医院选拔、培训急诊科护士.
作者:王庆华;马东梅;吴明;于茜茜;肖雪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实名制手机预约挂号的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实名制手机预约挂号,对手机预约挂号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制订手机预约挂号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专家出诊的管理,患者爽约的管理等.结果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实施后)门诊量达265.7万余例次,较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实施前)增长35.7万例次,增长率为15.5%;实施后手机预约数为17万例次,占预约总数的68.0%.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3.0%提高到96.0%.投诉由17起减少到1起;专家临时停诊减少37.4%;患者爽约减少30.6%.结论 良好的管理方法可以优化门诊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形象.
作者:陈军华;熊慧;许年珍;张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CCU住院患者对关怀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护士有针对性地关注患者的感受,做好更深层次的关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关怀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对89例CCU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CU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护理行为需求得分为2.58~4.68;对关怀病房环境管理需求得分为3.26~4.46;对CCU医疗相关人员关怀行为需求的得分为3.01~4.58.结论 CCU住院患者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希望保持病房安静的同时能给家属或陪护人员提供便利;希望得到来自医生的关怀.
作者:薛晶;高娟;刘义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适合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以实现按劳分配,激发护士潜能,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选取透析中心≥2年护龄的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各5名,分别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绩效管理6个月.改良法是建立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继续教育、特殊奖励等为内容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按能力分配工作的护士排班方法;传统法是常规排班并按职称分档进行护士绩效考核.结果 改良法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人均绩效分值为95.3、107.2、117.3分,个人评分不同;传统法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人均绩效分值为100、105、110分,各级人员级内评分没有差别.改良法管理期间,6项护理缺陷发生率较传统法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改良法能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血液透析护士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研究表明,游泳能促进婴儿运动、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1].早期参加婴儿游泳训练,可以提高婴儿后天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增强自身的平衡感觉[2].临床实践发现,护士在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婴儿入水顺序与啼哭有关,严重时影响游泳的时间和应达到的锻炼效果.为避免婴儿游泳时啼哭,减少婴儿不适,达到佳的游泳效果,我们采用臀先入水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陆伟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穿刺成功与患儿胖瘦、肤色、脱水循环障碍、水肿影响、操作技巧等有关[1].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是每个儿科护士普遍遇到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总结经验,设计了一种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时的辅助工具,应用辅助工具对300例小儿患者静脉穿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蕾莉;左玲;刘雅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床头信息卡是提供住院患者重要信息的标识牌之一.临床目前的床头牌的固定摆放位置位于床尾,大多是不锈钢或铁质的,并与病床一体化.但临床使用时发现存在如下一些不足:插小卡区的插槽有限,不能完整插放等级护理卡、饮食卡等;需要将原卡改小,增加了工作量;插入的小卡会因某种原因而丢失,无法提供完整的患者信息.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们设计了多功能床头信息卡,介绍如下.
作者:景颖颖;王静;唐丽春;王召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改良干细胞移植患者进入层流病房前的皮肤消毒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洁净效果.方法 将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氯己定浸泡法进行体表无菌处理;观察组在醋酸氯己定浸泡后,进行一次全身0.05%碘伏擦拭处理.处理完毕取全身6个部位行皮肤拭子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11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而观察组仅出现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的杀菌效果比传统方法有显著性提高,能够作为常规的方法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皮肤无菌化处理.
作者:何菊;魏玲;张佳思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百多邦联合速愈平软膏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46例(50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25处)和观察组23例(25处),常规处理创面后,对照组采用溃疡粉涂创面;观察组创面先后涂抹百多邦和速愈软膏,厚度均为1 mm.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8.42士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5士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多邦软膏联合速愈平治疗压疮疗效显著,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婉玲;翁霞;何华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高度过敏患者采用脱敏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例胰岛素皮试液高度过敏患者采用诺和灵R行非紧急脱敏疗法.结果 脱敏过程顺利,未出现注射部位皮肤风团、硬结增大或硬结周围出现伪足、局部皮肤瘙痒或全身过敏反应,出院随访血糖控制正常.结论 胰岛素高度过敏患者采用非紧急脱敏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做好胰岛素种类的选择、正确配制脱敏液、保证剂量准确、仔细观察过敏症状、监测血糖等是脱敏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芦志娟;刘敏;李东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访谈形成原始条目池,经专家评议、预调查后形成预试量表,对280例GERD患者进行调查,检测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果 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59;重测信度为0.914;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37;以慢性痛自我效能量表为效标,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11%,与理论构建基本相符;经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后,GERD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编制的GERD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适宜作为GER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估工具.
作者:徐文红;林征;林琳;王美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痴呆生活质量量表(Dementia Quality of Life,DQoL)中文版,并检测信度和效度,以期为中国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将DQoL翻译成中文,终形成包括3个测试问题,29个条目,以及1项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的5级量表.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筛选的40例轻中度痴呆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检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选取22例患者于4周后重测.结果 DQoL中文版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重测信度系数为0.726;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86;量表5个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133~0.694.结论 DQoL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略低,仍需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李晓静;陈菲菲;刘东梅;娄凤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6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的患者行电复律治疗.结果 53例一次性转窦成功,4例二次转窦成功,3例未成功复律.所有患者未出现嗜睡等并发症,休息2h可下床活动,均当日出院;术后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等护理措施是护理重点;护士熟练除颤器的操作、协助医生进行急救可帮助患者顺利转窦.
作者:唐萌;刘岩华;陶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合并难治性伤口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7例自身免疫痛合并难治性伤口患者,在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进行持续伤口护理的同时,采用骨髓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7例患者伤口快在移植后3周、慢3个月全部愈合.结论 采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合并难治性伤口的效果较好,结合湿性愈合理论行伤口护理,可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朱丽娜;倪源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膜面罩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65例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患者采用热塑膜面罩定位,加强面罩制作前、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结果 应用热塑膜面罩行三维适形放疗固定体位优势明显,避免患者发生不自主移动,仅6例次照射野中心偏移,范围在士3 mm以内.结论 热塑膜面罩的应用及针对性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自主移位,有助于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宋爱梅;李杏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有机氟中毒患者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2例急性重度有机氟中毒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保肝等综合急救治疗措施.予特级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重点做好呼吸机使用的护理、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尽早进行机械辅助通气、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加强呼吸机使用的护理和心理护理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氟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
作者:窦英茹;朱庆捷;史甜;郑瑞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护理对策.方法 24例尿毒症患者在内瘘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对出现并发症的内瘘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重新评估患者内瘘功能,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3例出现短时血栓形成导致暂时血管闭塞,5例出现内瘘狭窄,4例出现动脉瘤.经对症处理,除2例较大动脉瘤患者给予外科结扎,重新在另一肢体进行内瘘成型术外,22例保留内瘘完成透析治疗.结论 内瘘成型术后、使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重新判断内瘘功能,给予相应、及时处理,有利于保护内瘘、保证内瘘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朱亚梅;吕小林;王蓉花;王玲;潘雅娟;马逊;张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5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全肺灌洗术,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后,本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及气喘症状明显好转,平均住院15d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未复发,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结论 全肺灌洗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指导,能保证全肺灌洗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珠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净化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例血液净化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确定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论证、讨论、分析,选择佳护理方法,指导护理实践.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10 d后,3例患者出血停止、血肿基本消退,无继发感染.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控制血液净化治疗后穿刺点重度出血的情况,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建芬;黄晔;王敏;朱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5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免疫抑制剂致癫痫患者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和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在症状控制后给予维持治疗3~7 d.结果5例患者癫痫症状均有效控制,无一例发生癫痫相关并发症.提出及时发现癫痫前期征兆,发作时立即停用免疫抑制剂,给予抗癫痫和镇静药物以及适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舌咬伤、误吸、坠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作后注意预防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
作者:赵金娜;胡海兰;孟繁珠;曲媛媛;袁媛;杜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脏穿刺活检术(下称肝穿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针对性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呼气后屏气的锻炼,并取得患者的配合进行肝穿刺;注重对操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做好职业防护、血源性感染的环节管理,防止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监护、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并发症隐患并处理,保障肝穿刺的顺利进行.结果 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能配合并顺利完成肝穿刺,术后仅5例发生较剧烈疼痛、3例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主动配合肝穿刺,利于术后身心康复,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增强了他们为患者进行有创诊治的信心.
作者:梁月新;徐彩玲;卢瑞朝;韦美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负压隔离病房内颗粒污染物分布和CO2示踪气体分布的相似性,并探讨用CO2检验病房内飞沫分布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为进行病房气流组织的CFD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某呼吸道传染病房气流组织模型,分别具有按稳态咳嗽模式释放的颗粒释放源及类似的CO2释放源,模拟计算颗粒和CO2随空气流动及分布状况,并分析两者分布的相似性.结果 模拟患者释放飞沫分布与CO2的分布在大部分区域较相似.结论 在呼吸道传染病房释放CO2的试验证明了相关CFD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用CFD模拟计算病房内颗粒污染物的分布,并用CO2示踪气体验证其模拟结果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嵇赟喆;王晓杰;李晓静;张娅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适合亚健康失眠护士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为护士亚健康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59名亚健康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名)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30名)在访谈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HSQ-25、PSQI、脑电基线测试评价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HSQ-25评分、PSQI评分、α脑电波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护士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肖靖琼;周郁秋;张秀花;田玲;曹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一套简便易行的糖尿病科护理工作量评估方法,优化糖尿病科护理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方法 设定总护理项目池,对糖尿病科2周各班次的护理内容采用计时法测定,根据调查结果修订护理项目,标化各项护理需要护理时数,形成简易护理工作量评估表,再次调查2周工作量,从每班总的护理工作负荷、所需护理时间、各时间段动态护理工作量等方面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优化前后日均有效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治疗班、后夜班外,其他各班次日均加班时间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糖尿病科护理工作量评估表简便易行,为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护理工作量是随患者需求变化的,每年调查1次为宜,以使人力资源配置客观.
作者:苏真芳;张琨;罕若林;李宇蕾;徐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吞咽肌群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常规治疗及一般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肌群的功能训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吞咽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吞咽肌群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
作者:蔡碧绸;邓芳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治疗前对15例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做好不良反应的告知及心理疏导,治疗中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护理.结果 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15例、骨髓抑制10例、腹泻6例、口腔黏膜反应3例等,15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平均完成4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结论 对西要昔单抗联合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症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利于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娟;谭清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双手辅助定位法在肌内注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学生快速掌握肌内注射定位方法,解决教学难点.方法 将44名2008级护理本科生和42名2007级医学本科生随机分组,实验组(护生25名,医学生21名)实施双手辅助定位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19名,医学生21名)实施传统的如目测估计定位等教学方法,比较学生的定位速度与准确性.结果 护生和医学生肌内注射的定位准确性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学生实验组定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手辅助定位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掌握且定位准.
作者:闭晓君;史瑞芬;黄谨耘;曾丽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给护生实施关怀的效果,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关怀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在实训前将4个班的高职护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人)行常规操作指导,观察组(56人)在常规操作讲解基础上实施关怀,包括了解护生对实训的认知,尊重护生选择,接纳心理反应,调节焦虑水平,提供情感支持.结果 观察组主动作为被穿刺者、一次穿刺成功和穿刺失败后再操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动运用人文关怀情况和情绪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结论 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渗透关怀教育有助于护生对此理念的习得和应用.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践行关怀、渗透关怀,给护生提供体会关怀、付出关怀机会.
作者:李晓环;卢建文;张新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模式用于护生临床见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进入我院内外科进行护理临床见习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生62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即讲解-示教-练习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TSP的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征求观察组对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操作考试的沟通技能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除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知识掌握与理解外,观察组对TSP教学的认可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TSP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见习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病例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者:鲁剑萍;张翠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水平和特点.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47名应届护理本科、高职实习生,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实习护生临床沟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78.9%的护生认为护理沟通非常重要,50.3%的护生能重视护理沟通;本科和高职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3.40±6.81和79.32±9.70;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受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沟通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建立和谐关系和验证感受两因子受护生学历、担任学生干部、对专业的热爱、对沟通重视程度和对实习环境的满意度影响,确认患者问题因子受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共同参与因子受护生学历影响,传递有效信息因子受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均P<0.05).结论 护理教师应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护生创造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提升护生对专业的热爱,针对护生特点不断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吴明;唐静;孙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Seminar教学法在2009级高职班开展社区护理学教学,共计8学时.课程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态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91.2%的学生喜欢Seminar教学法,并且认为在社区护理学中可以继续实施;60.5%~87.1%学生在Seminar教学中态度积极,32.7%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增加了学习负担,上课前感到有压力.Seminar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师生间沟通、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学生认为开展Seminar教学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课程耗时和查阅资料条件受限等.结论 Seminar教学法深受学生认可,并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在社区护理学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我国护理学生学习负担重、人均资源配备相对缺乏,所以建议选取部分内容开展Seminar教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宁艳花;刘国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以病例为引导(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指导下的实习护生主查房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轮转实习的护生8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以护生为主查人的教学查房,查房中应用CBS联合PBL模式;对照组常规由护生参与科室组织的教学查房.均每周1次.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患者对护生的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和护生实习结束后自我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生主查房充分调动护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将CBS和PBL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护生的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并深化记忆,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和提高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护生的自我价值感.
作者:张雅丽;汪小冬;章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引起护理教学改革者的重视和反思,为完善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从学生的角度总结基础护理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学生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主观“懒”的问题、有些同学对学生授课的不接纳和消极听课、学生中存在合作意识淡薄与协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小组或学生个体能力不同对教师课前指导的需求存在差异、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考核制度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支配时间的不够.结论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不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陈菲菲;赵婉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统筹安排临床实习护生,做到护生实习轮转科室和人员分配合理,以保证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方法 将带教科室、实习护生以及实习时段进行统筹,将护生按学校及学历层次分为10个大组、实习期分为10个时间段、带教科室分为10个大组,采用按组管理、分组循环的方法对多院校多层次护生实习轮转进行有序、合理安排.结果 带教老师及护生对实习轮转安排在直观清晰、查询及管理方便、管理效率提高等4个方面满意率达93.5%~100%.结论 对多校多层次护生实习轮转进行统筹安排,可保证实习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也避免了护生在某一科室重叠或轮空的现象.
作者:程翠年;肖虹;周顺娟;刘俊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拟参加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项目的学员对该项目课程设置的期望,为合理地设置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原则、相关文献及ICU护理实践状况,形成课程设置访谈框架,对拟参加ICU临床护理专家培训项目的12名ICU护士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 培养ICU临床护理专家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内容应包括临床护理、教育、科研、管理领导和咨询等多方面内容,并体现护理新理念;教学方法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案例讲授法、研讨法、情景模拟教学和自学等多种方法;评价方式以综合评价为主.结论 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应全面加强基础理论,强调发展学员的综合能力,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
作者:钟亚萍;卢惠娟;夏海鸥;蒋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多功能床垫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床上洗头、床上洗脚、压疮预防、便器使用四项基础护理操作中,实验组采用多功能床垫,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床垫.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用多功能床垫用于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中,使用简单、方便、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晓琴;周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保留时间、降低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98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右手拇指沿血管缓慢推进Y型软管座,同时右手示指指腹顶着鳍状针座前端向后退出部分针芯,用两条6~7 cm胶布分别从Y型软管座和留置针后端沿延长管的反向分别交叉固定于穿刺血管两侧.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2~5mm,左手再连针带管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进方法可提高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皮肤不良反应.
作者:段东红;刘丽萍;杨岚;黄晓琼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8例血管瘤婴儿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服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护理.结果 仅2例心率略有减慢,其余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服药24 h,所有婴儿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减小,颜色开始变淡,服药5~7 d瘤体变化显著.结论 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应加强对婴幼儿的观察护理,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杨伟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对2例出生体质量<500 g、孕周不满24周的极早早产儿进行早期生命支持,包括STABLE院前转运技术、NIDCAP护理、NRP急救、PICC置管、外周动脉置管以及皮肤护理、液体管理等.结果2例患儿中1例救治12h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成功存活了120 h,病情平稳,终因家庭原因放弃治疗.
作者:胡晓静;张玉侠;陈超;顾莺;曹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TJ)》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出文献共计381篇;文献年度变化基本呈稳定状态;文献广泛分布于183种期刊,排名前12位的期刊载文占文献总量的39.11%;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发文225篇,占文献总量的59.06%;以第一作者发文2篇以上的著者共发文14篇,占总发文量的3.67%;文献的合作度为2.04,合著率为57.74%;有基金资助的文献12篇,占所有文献的3.15%;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和现状及问题分析为主,分别占文献总量的29.66%、28.61%.结论我国护理继续教育研究的文献年发文量稳定,期刊分布合理,地域分布广泛,核心作者未形成,文献合作度和合著率低,资金资助少,研究的内容局限,研究者需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
作者:梅花;周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多指标数据归一化加权法对我国护理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作用.方法 以2007~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和载文量共6项指标为依据,赋于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并作归一化处理后综合评价2006~2009年11种护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果 2006~2009年,《中华护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始终排名第1,分别为0.926、0.942、0.946、0.939.《中国护理管理》和《护理学杂志》综合指标一直位居前列.个别期刊的综合指标与影响因子排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现象,如《护理学报》和《现代临床护理》.结论 多指标数据归一化加权法评价我国护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更全面、公正、准确;《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和《护理学杂志》在同类期刊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作者:梁苗苗;林强;王洋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对活检穿刺针(下称穿刺针)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临床使用后的穿刺针200套,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套.A组遵循水枪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超声波清洗-含氟制剂浸泡与流动水冲洗-软布擦干的清洗程序;B组在此基础上,经超声波清洗后,改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机清洗.干燥后每套穿刺针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同时每组随机抽取30套穿刺针,采用蛋白质残留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B组放大镜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A组(P<0.01).两组蛋白残留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工加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穿刺针清洗效果较好,可有效保证穿刺针的清洗质量,并利于穿刺针的保养和重复利用,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周雪;魏静蓉;周娅颖;任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对照组(手术器械1 000件)采用多酶清洗剂、润滑剂两步清洗法清洗;观察组(手术器械1 000件)行多酶清洗剂、除锈除垢剂、润滑剂三步清洗.采用裸眼目测法、放大镜目测法及试纸检测法比较两组器械清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裸眼目测和放大镜目测时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132件不合格器械,试纸检测不合格20件;观察组15件不合格器械,试纸检测不合格3件.结论 机械清洗机采取三步清洗法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显著优于多酶清洗剂、润滑剂二步清洗法.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