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术后镇痛泵追加用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易红卫;朱定成

关键词:全身麻醉, 镇痛泵, 追加量, 镇痛效果,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镇痛泵追加用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术后需用芬太尼等药物及镇痛泵镇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抽取0.05~0.10 mg芬太尼从茂菲氏管追加负荷量;观察组抽取泵内混合液3~5 ml(含芬太尼0.03~0.05 mg)作为追加量直接静脉推注.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泵内混合量作为追加量直接从静脉推入镇痛有效,较常规方法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前突矫正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14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下颌前突矫正术.结果 创口I期愈合.住院10~15 d,整形效果满意.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口腔准备、模型设计等;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颌间结扎护理、创面的护理、饮食的指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桂华;赵淑梅;赵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引导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疼痛立即消失19例,疼痛减轻1例,有效率100%.术后电话随访3~12个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面部疼痛复发1例,经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后疼痛消失.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做好环境、设备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严格警惕颅内感染发生的征象,做好眼部、口腔、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尚咏梅;赵艳岩;吕桂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清创车的研制与应用

    清洗伤口是保证外伤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术前常规准备工作.通常行四肢清创时,需接大桶盛放污水,且周围还需垫巾单浸吸外溅的污水.但仍可能污染地面及医护人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鉴此,笔者设计了清创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治敏;李桂花;曾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科进修医生手术室护理技能岗前培训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进修医生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岗前培训方法.方法 对216名外科进修医生进行岗前培训,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进行集中授课、分组讲授、不同场景操作演示等形式.结果 培训前后进修医生手术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进修医生手术室护理技能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进行岗前培训,可激发进修医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作者:曾俊;王莉;陈小丽;李永红;游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科护士专科培训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耳鼻咽喉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方法 对新护士进行2个月的专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急救知识、工作程序及护士素质的培训.对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采取轮转手术室、门诊,观摩专科手术及对全体护士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查房、进修等方式的培训.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均>85分,合格率这100%;患者满意度>95%,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名列前茅.结论 针对性和综合性培训的方法能提升培训效果,有利于促进专科护理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金晶;李彩虹;李银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护理

    对4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高负压封闭吸引(HVSD)技术治疗7~31 d.结果 48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二期游离植皮,创面均愈合.提示HVSD技术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效果好、安全.护理时应保证创缘封闭良好,维持有效的高负压状态,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早期指导康复锻炼.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镇痛泵追加用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镇痛泵追加用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术后需用芬太尼等药物及镇痛泵镇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抽取0.05~0.10 mg芬太尼从茂菲氏管追加负荷量;观察组抽取泵内混合液3~5 ml(含芬太尼0.03~0.05 mg)作为追加量直接静脉推注.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泵内混合量作为追加量直接从静脉推入镇痛有效,较常规方法安全.

    作者:易红卫;朱定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髓芯减压植骨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手术配合

    对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问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5例均于术后3周后下床活动.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3个月后复查示,50%股骨头死骨成活,HHS评分≥95分.提示自体骨髓问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疗效好,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恢复髋关节功能.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悉手术配合步骤,充分准备物品,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中感染,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邹英;贾凤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班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安排每日手术,充分利用科室的人力资源,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有经验的护士参与手术室的管理,我科自2003年5月起在手术室管理中实行主班制,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叶小红;谭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指导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将护士自我描述问卷翻译、回译、修改后,对81名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分为3.72±0.38,评分居前5位的条目为关心他人、可靠地执行相应护理措施等,评分居后5位的条目为工作效率、教学能力等.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体评价较高,但其工作效率、教学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改善.需从加强职业自我概念教育、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入手,增强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意识.

    作者:袁秋环;范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本科教育设立临终关怀课程的必要性及建议

    针对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在护理本科教育过程中开设临终关怀课程的必要性,并对临终关怀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

    作者:胡苏珍;卢慧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种特制保暖棉垫在手术中的应用

    体温是生命的一项重要指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某些部位需要长时间暴露而引起体温下降.低体温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预防手术患者体温异常下降,我院手术室自制了3种保暖棉垫,对术中患者保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亚红;朱海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士对丧婴护理的态度研究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对丧婴护理的态度,旨在为临床丧婴护理和护理教学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323名产科护士及助产士的丧婴护理态度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丧婴护理的态度、对丧婴护理政策的态度,对丧婴护理培训的态度评分较高,分别为4.26±3.14、4.29±1.98、4.21±3.79,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职位显著影响护士对丧婴护理的态度(P<0.05),而护理丧耍父母的经历显著影响护士对丧耍护理政策和对丧婴护理培训的态度(P<0.05,P<0.01).结论 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对丧婴护理、丧婴护理政策以及培训的态度是积极的、正向的,但影响护士对丧婴护理态度的因素较多,仍需对其加强丧婴护理培训和情感支持.

    作者:刘丽;臧渝梨;曹枫林;厉萍;封丹珺;陈满辉;娄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从护理能力的定义、测评的重要性,测评工具、方法和护理能力的内涵及与护理能力相关的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如年龄、工作年限、教育水平、职位、婚姻状况、技术职称、科室及培训情况等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黎雪梅;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症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对15例重症植物日光性皮炎致严重面部及四肢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抗炎、抗过敏,皮损局部湿敷及综合支持治疗.结果 住院7~22 d,平均13.2 d.出院时10例皮损恢复良好,留有轻度色素沉着;5例重症患者遗留瘢痕.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2例食用光敏感性食物后又有复发.其余皮损恢复良好.提示早期诊断及治疗,注意提醒患者避光,进营养丰富饮食,坚持局部湿敷,避免接触或再食用光敏性物质对皮损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霞;陈少秀;赵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目标教育用于产前呼吸放松减痛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目标教育在孕妇产前呼吸放松减痛技巧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102倒孕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目标组各51例.常规组在孕妇学校接受呼吸放松减痛技巧的教育.目标组在此基础上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一对一辅导,其教学经历目标制定→实施教学→形成性测试→反馈矫正→评价总结的过程.结果 目标组教育后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目标教育对产前呼吸放松减痛技巧训练有重要意义,是保护、促进和支持孕妇自然分娩的有效健康教育形式之一.

    作者:朱雯惠;黄敏;辛洁;丁永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切口均愈合,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7~10 d,抗结核治疗1.0~1.5年痊愈.随访0.5~1.5年,无1例复发.提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应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各项检查,严格排除手术禁忌证,予以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术后对各期伤口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及全面的健康教育,为手术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作者:黄秀金;潘金香;黎志英;马燕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耳穴按摩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按摩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4 h开始进行耳穴按摩,每2小时1次,20 min/次,至肛门排气止.观察两组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耳穴按摩法能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有利于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兰晓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5例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 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 d康复出院.随访30~90 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重点监护循环和呼吸功能,严格、规范用药减轻心脏负荷是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罗亮春;鲁敏;熊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护理

    对16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大动脉(VH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结果 术后8~42 h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时间3~80 d,除20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为I级.随访3个月至10年,仅1例因VHC感染死亡,其余心功能良好.表明术后对呼吸、循环、泌尿和神经系统的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鋆;何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