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权;胡云
目的:研究使用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帮助降低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2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发生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更易发生心动过缓。结论:使用咪达唑仑代替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有利于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及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本方案不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作者:庄乐;陆岑琳;周丹;吴青云;蒋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药物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联合药物防治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综合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SBP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6.4%)(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临床疗效肯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防治老年高血压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桂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入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取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1.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8%>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地塞米松治疗术后多次复发的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以及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满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何云文;钱春生;李益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宣肺聪耳汤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如中耳穿刺、口服抗生素、吉诺通胶囊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宣肺聪耳汤进行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电测听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电测听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为(9.17±2.46),对照组为(19.56±4.72),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52/55),仅4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4/5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85%(41/52),共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12/52),两组患者在电测听值、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聪耳汤应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确定糖足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聚乙烯醇用量、甘油用量、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膜时间为考察指标,优选糖足康涂膜剂的佳制备工艺。结果:本研究所得糖足康涂膜剂的佳制备工艺为:聚乙烯醇用量为4g,甘油用量为1.5mL,乙醇用量为30mL。结论:本研究确定的糖足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可靠,为糖足康涂膜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封家福;唐凌雯;卫秀敏;任华忠;勾秋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5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A)、恬尔心(B)、消心痛(C)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监测平均缺血阵次(IN)、ST段移位幅度平均值(STD)、持续时间平均值(EADI)、心肌缺血阈(MIT)、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在治疗前后IN、STD、TMI、T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和恬尔心均能显著减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程度,复方丹参滴丸和恬尔心在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及缺血总负荷方面的疗效优于消心痛。
作者:刘凌华;孙红霞;余仟;汤达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21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5例给予添加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并配合西医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治疗5~6d。对照组105例给予西医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治疗。结果:研究组治愈98例(93.33%),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9例(84.76%),好转11例,无效5例。结论:用祖国医学联合西医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方法肯定,可在基层推广。
作者:刘远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对照组单行西药治疗,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心绞痛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65.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钟承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盐酸纳洛酮属于人工合成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进而起到中枢系统麻醉以及中枢性内阿片肽拮抗作用,并经过血脑屏障,与内源性的μ、κ和δ等达到竞争性拮抗效果。尽管盐酸纳洛酮与吗啡的结构较为相近,但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呼吸抑制症状和药物依赖性。本文就对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应用套管针作连续阻滞从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两方面满足长时间断指再植术和术后镇痛的需要。方法:收集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治疗麻醉过程中使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和麻醉持续的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曾志民;黄以庭;池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的支气管壁组织破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反复咯血,其中大咯血是为严重的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垂体后叶素是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首选用药,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钠等不良反应,血钠水平的降低往往容易忽视,但是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因此临床药师需严密监护垂体后叶素使用过程中的滴速、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血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安全、有效使用药物提供保障。
作者:魏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在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MDS患者与1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地西他滨治疗,剂量为15mg/m2·d、d1~d5。部分患者联合应用CAG方案治疗,观察2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CR 5例、PR 3例、SD 3例、PD 15例,治疗有效率为42.31%;13例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其他患者骨髓抑制程度较轻。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MDS患者出现败血症,1例AML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77%。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及AML疗效确切,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
作者:谢治军;薛重重;杨丽萍;廖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作者:马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蒙药镇刺六味丸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处方中单药的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有效成分士的宁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Shim-pack VP-ODS 150L*4.6;流动相: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加10%磷酸调节pH值至2.8)=(21∶79);检测波长:26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进行了一般检查项目的研究。结果:采用薄层鉴别法对处方中的单味药进行鉴别研究,样品和对照品在薄层板相应的位置均出现相同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品相应的位置没有出现干扰。用HPLC法测定该药中士的宁的含量,士的宁进样量在10~40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0.54.%(RSD=2.06%)。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为建立和完善蒙药镇刺六味丸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花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和高频热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5%、复发率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4%和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促进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前列腺局部用药途径。
作者:丁新飞;言峰;罗四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对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2.03±0.38)d、总病程(5.02±1.17)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同对照组(3.98±1.11)d、(6.96±1.64)d和73.53%相比,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小儿氨基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廖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医药期刊关于盐酸氨溴索的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某些药物会发生生化反应导致药效降低、药理拮抗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强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的研究,尽量减少禁忌药物的配伍使用。
作者:范惠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血浆茶碱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FPIA法与CLEIA法平行测定患者血浆茶碱浓度。结果:采用FPIA法测得血浆茶碱浓度比CLEIA法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定结果房室模型均为单室开放模型,拟合的药动学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PIA法与CLEIA法两种测定方法均为准确、简便、快速且重现性好的定量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可相互媲美,均适用于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臧宁;岑美婷;张意钗;黄燕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使用万古霉素的121例68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病理检查,药敏试验,基础病情,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分析。结果:使用万古霉素的有效率达到84.27%,DUI指数为0.52;对10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占89.26%;混合感染42例,占34.71%;单纯的肺部感染61.98%,占大比例,在所有的感染病例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人数多,占24.79%。结论:本院对68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安全合理,但使用时应多留意血药浓度,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要求进行。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对霉菌性阴道炎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研究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治疗,对比研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2.7%,研究组治愈率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对霉菌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卿桦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