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宁;岑美婷;张意钗;黄燕文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使用万古霉素的121例68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病理检查,药敏试验,基础病情,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分析。结果:使用万古霉素的有效率达到84.27%,DUI指数为0.52;对10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占89.26%;混合感染42例,占34.71%;单纯的肺部感染61.98%,占大比例,在所有的感染病例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人数多,占24.79%。结论:本院对68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安全合理,但使用时应多留意血药浓度,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要求进行。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讨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运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9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诱导后(T1)的MAP、HR以及SP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平稳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排毒方对CDK3期患者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CDK3期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加用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GFR、血肌酐、血尿素氮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排毒方对CDK3期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君劲;梁钰璠;杨爱成;陈光影;梁裕聪;谭健梅;冼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确定糖足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聚乙烯醇用量、甘油用量、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膜时间为考察指标,优选糖足康涂膜剂的佳制备工艺。结果:本研究所得糖足康涂膜剂的佳制备工艺为:聚乙烯醇用量为4g,甘油用量为1.5mL,乙醇用量为30mL。结论:本研究确定的糖足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合理、可靠,为糖足康涂膜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封家福;唐凌雯;卫秀敏;任华忠;勾秋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人细胞色素P450(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艾普拉唑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测定25例口服艾普拉唑肠溶片5mg/d,2~4周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YP2C19基因的代谢表现型,将其分为纯合子强代谢型(homEM)、杂合子强代谢型(hetEM)和弱代谢型(PM)3种表现型,再通过胃镜检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建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将CYP2C19基因的homEM型、hetEM型和PM型3种表现型患者用药后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无显著影响。
作者:梁嘉碧;陈奕伸;洪仲思;田琳;冯文周;胡海棠;秦湘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跌打骨愈散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散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在4.11μg-20.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RSD=0.055%(n=6);平均回收率P为99.98%, RSD=0.014%(n=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跌打骨愈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尤建芳;吴什令;林江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肺部感染疾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肺部感染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对照组实施治疗;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感染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肺部感染疾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曾伟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多达一(即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行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2.9%,与对照组的80.0%、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4.05±0.20)VS(4.56±0.27)]mmol/L、TG[(1.82±0.52)VS(1.98±0.62)]mmol/L、LDL-C[(1.66±0.50)VS (2.74±0.62)]m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达一(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患者血脂明显改善,且可稳定斑块,疗效明确,可作为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赖春进;闫丽红;邹小慧;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疗效。结果:经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未出现明显的心衰加重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安全范围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颈复康颗粒和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颈复康颗粒和中药汤剂辅助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价值。结果:1月后将两组的起效时间、显效率、不良反应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复康颗粒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服用便捷、疗效佳、不良反应轻、治疗依从性高、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32例,口服木丹颗粒3次/d,1袋/次;对照组3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3次/d,1粒/次。两组均在治疗8周前后记录总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木丹颗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黄萍娟;张向红;李玉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年龄超过7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于术后3d开始应用多西他赛每周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开始给予相同的辅助化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化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后,血清内白细胞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六周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为[(3.59±0.91)×109/L],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t=9.365,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0.31±2.56)d,对照组为(10.51±3.11)d,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t=0.157,P>0.05)。结论:对高龄乳腺癌术后治疗宜选用早期多西他赛每周化疗方案,在降低肿瘤复发可能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罗超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肺炎临床效果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对80例肺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中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药物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X2=4.04,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在肺炎患者中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患者用药过程中应该从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优化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巧玲;雷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采集,使用RevMan5.0.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斑块体积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异质源后对其中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各研究具有同质性,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的斑块体积变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逆转斑块作用。
作者:沈燕霖;胡铁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和高频热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5%、复发率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4%和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输精管穿刺灌注治疗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促进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前列腺局部用药途径。
作者:丁新飞;言峰;罗四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藏药独一味胶囊在内窥镜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的止血镇疼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内窥镜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常规应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法进行止血处理,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去痛片,观察组患者口服独一味胶囊进行止血镇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当晚、术后1d及术后2d时的镇疼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鼻甲消肿鼻腔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独一味应用于内窥镜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镇疼效果,且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服用方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等临床优势。
作者:程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CA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及甲钴胺,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治疗,十二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CAN临床症状及HRV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改善更加显著,总有效率达84%,对照组为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CAN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CAN的症状,还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HRV指标。
作者:李坚;覃永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的溶出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320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甲硝唑在0.05~0.45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8.2%;RSD=0.4%。5~40min内甲硝唑片溶出度范围为25%~93%。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测定甲硝唑片的溶出度。
作者:王美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回顾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地西泮液保留灌肠与静脉给药救治小儿热性惊厥的优越性,探讨救治小儿热性惊厥的较佳用药途径。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病历,对患儿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地西泮液保留灌肠的240例患儿列为观察组,使用静脉给药的360例患儿列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用药后5min内惊厥症状缓解率及患儿的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在对照组与观察组给药量相同的基础上,两组5min内惊厥症状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静脉给药治疗对比,地西泮液保留灌肠救治小儿热性惊厥既能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又能为救治尚未建立静脉通道的热性惊厥患儿赢得救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仙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C组,每组30例;治疗A组:单纯转氨酶升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决定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决定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C组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三组患者肝损伤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A、B组非常低(P<0.05);C组中再次用药后仍以吡嗪酰胺导致肝损伤较多,其次为利福平。结论:A、B两组不同再次给药方案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的要求。但三组中吡嗪酰胺发生再次肝损伤较多,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排在第三位,C组病例中建议不再应用吡嗪酰胺、利福平和异烟肼。
作者:田涛;谢红东;陈明贵;陈绍发;林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