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科护士培训规划的构想与实施

方芳;刘慧珠

关键词:通科护士, 培训, 护理管理
摘要:为提高临床护士的岗位适应能力,拓宽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口径,设立通科护士培训基地,对全院护士分批进行有计划的通科培训.结果培养了一批精通专科业务、熟练掌握临床多种新仪器、新技术、应变能力较强的护士.提示通科护士培训是一种培养临床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开拓其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规律,为高危人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的3 93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发病时间、卒中类型、发病部位、血压及气温变化的观察,每月底及年底进行统计,结题前进行总计及分析,寻找脑卒中发病的日、年周期规律.结果脑梗死年发病高峰为夏秋季(5~10月),日发病2个高峰为~8:00、~16:00,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脑出血年发病3个高峰分别为1~2月、5~6月、9~10月;日发病3个高峰分别为~8:00、~16:00、~20:00;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发病高峰位于6、10、11月,日发病高峰位于~14:00、~16:00.结论脑卒中发病有年和时辰周期规律,在峰时前实施干预措施可望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作者: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次性针头护套在婴幼儿洗胃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咸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股动脉穿刺置管化疗栓塞术后两种加压包扎方法比较

    对218例肝脏肿瘤病人在501例次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后分别采用宽胶布(4.5 cm×55 cm,2条)十字形加压包扎24 h、沙袋(0.5 kg)压迫6 h(245例次,常规组)和用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24 h(256例次,观察组).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皮肤损伤、瘙痒、术肢麻木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作者:侯凤娟;郭凤云;宋晓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标本采集量对PT、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了解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对不同采血量、不同红细胞比容的标本进行PT、APTT检测.结果采血量、红细胞比容异常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提示护士采样前应了解标本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采样质量.

    作者:熊宇;邢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移植肾破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7例肾移植后发生破裂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是移植肾破裂的病理基础;还与早期活动、过分旋转躯体及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诱因有关;亦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血液透析肝素化、肾灌注过度等导致肾组织脆弱有关.提出指导病人保护移植肾,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等预防措施.

    作者:陆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采用1 ml注射器解除留置套管针阻塞

    作者:陈菊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触摸在耳鼻咽喉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

    将386例耳鼻咽喉科局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触摸组(201例)手术时合理应用触摸技术,对照组(18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中疼痛程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触摸有益于手术病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黄克静;熊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病人内镜治疗的护理

    对39例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人给予内镜下扩张及射频治疗.通过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病人进食均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发生减少.

    作者:张琴芳;朱亚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行为放松疗法辅助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效果观察

    将接受化疗的60例妇科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止吐药,观察组采用行为放松疗法与配合止吐药控制恶心呕吐.从第3疗程开始,分别测量观察组干预前后和两组病人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及两组病人的前期和延迟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急性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行为放松疗法可降低化疗病人前期和延迟期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谢莉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通科护士培训规划的构想与实施

    为提高临床护士的岗位适应能力,拓宽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口径,设立通科护士培训基地,对全院护士分批进行有计划的通科培训.结果培养了一批精通专科业务、熟练掌握临床多种新仪器、新技术、应变能力较强的护士.提示通科护士培训是一种培养临床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开拓其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作者:方芳;刘慧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皮试部位的选择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对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其并发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王玉晶;胡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生护士对护士长角色期望的比较

    为探讨医生、护士对护士长角色期望的差异,随即抽取本院循环、呼吸科病房医生、护士各30名,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人群在对护士长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期望上存在差异.提示护士长作为护理学科的临床带头人应加强素质培养,努力适应医生、护士的需要,做好病房的护理管理.

    作者:杨春红;孙柏霞;李雅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人际学>教学中,对2000级260名大专护生采用融实践与课堂为一体、促发能力型的模式教学.结果,该课授完后,护生考试成绩平均82.3分,人际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提示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大幅度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作者:史瑞芬;唐弋;曾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及临床学习环境量表对5所医科大学的11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调查.结果学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认知的总均分为3.31±0.58(>3 分为满意).结论学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较满意,但还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机会、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既懂教学法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指导老师.

    作者:杨敏;马爱群;王文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技能训练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

    目的防止或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治愈出院后的复发率.方法将146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均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及12周心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观察1年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BPRS)总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41±3.35)分、(39.15±5.28)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精神病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评分两组分别为(46.43±11.54)分、(20.12±8.49)分和(34.89±12.71)分、(45.86±13.4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服药完全依从性分别为64.86%、4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6.22%、47.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控制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詹来英;张丽;孙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实用价值

    为研究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的影响.分别对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几种常用药物的时辰给药方法进行了阐述,提示在临床给药护理中应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时辰药理学的有关知识及规律,根据时辰用药,使同等剂量的药物发挥大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菊峰;薛原;赵春红;赵颖;刘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循证护理现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循证护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院300名护理人员进行基本状况、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内涵、护理实践方法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①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知晓率63.4%.②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的采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的应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有7.7%的护理人员采用了循证护理.结论循证护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的认识和应用不足.需大力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倡导循证护理实践;并成立循证支持小组,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赵光红;熊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对大专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

    针对7名大专男护生的特点,帮助其克服不良观念,在专业教学中采取真、导、思、验及导、自结合的方法,同时开展礼仪训练.结果7名男护生均克服了对护理专业的偏见,理论及操作考试获得良好成绩;均被三甲医院录用.

    作者:徐小兰;魏桑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L袋在移植肾原位灌注中的应用

    我科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应用3 L袋配制灌注液进行移植肾原位灌注6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①材料:3 L袋装置1套,超净台及咬合器、碘酊、乙醇各1套,无菌剪刀及血管钳各1把,棉签1包,极化液8袋×500 ml.静脉引流管1根,弗雷式双腔导尿管1根,保温箱1个,无菌冰块1袋.②配制方法:将极化液4 000 ml严格按静脉营养液配制方法混合于3 L袋中,封闭导管,置于4 ℃冰箱备用(保存时间不超过24 h).③灌注方法:按常规游离双肾后,将腹主动脉末端结扎,结扎上方带入丝线,两线之间的动脉前壁剪开下口,插入灌注管15~20 cm,结扎切口上方已插入灌注管的腹主动脉,气囊充气20 ml,从灌注管末端接器官灌注液,灌注液面高度100 cm,液体流量500 ml/min.

    作者:罗克勤;魏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