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肺栓塞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牛灵;刘琦

关键词:肺栓塞, 血浆蛋白C, 血浆蛋白S, 联合检测
摘要:目的:测定肺栓塞患者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肺栓塞患者132例为观察组,体检正常成人132例为正常组,均检测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分析其不同预后与血浆蛋白C及S的差异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均呈明显低表达,其中死亡病例更低于好转病例,好转病例明显低于治愈病例(P<0.05,0.01);线性相关分析,血清中血浆蛋白C与蛋白S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肺栓塞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且与预后有关,早期检测血浆蛋白C及蛋白S可能对判断肺栓塞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4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康复组患者术后早期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关节被动训练、手法治疗、功能训练及部分负重训练;对照组患者经外科处理后自行患肢锻炼.于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患侧肌力、患髋ROM检测和Harris评分,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部骨矿密度(BMD).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康复组患者患侧肌力,髋外展和屈曲ROM及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髋BMD,康复组亦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计划的康复治疗,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预防BMD进一步下降.

    作者:黄仕龙;许涛;徐飞;董永辉;郭风劲;陈安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起博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起博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均给予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康复锻炼、院外指导等.结果:术后1周,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卧床和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起博器植入术后配合早期系统的康复计划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巧;赵志红;刘玉茹;李彩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及冰敷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冻结肩患者6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关节松动术,包括盂肱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肩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和外展等活动.综合组关节松动术后即给予局部冰疗20~30 min.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G-M评分)对肩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评定.结果:经过15 d的治疗,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M评分明显提高,综合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作者:魏智钧;李华;李雪;欧阳颀;张艳成;忻菲菲;李自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保健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保健门诊进行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8例,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实行护理干预,包括认知教育,心理、行为干预及用药指导.结果:干预18个月后,A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及B组明显下降(P<0.05),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管理能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保健门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或延缓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张海风;常仁翠;董学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健康教育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以及患者的诊疗依从性,还可有效提高和促进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周光清;张继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职院校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成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本学院507例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资料、疲劳症状、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95份(97.6%),CFS检出353例(71.3%),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30~40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学历越低越严重(均P<0.05).CFS主要以躯体、心理疲劳表现为主.导致CFS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少及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建立社会支持网等,以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

    作者:曾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

    2008年~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5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且初次得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①糖尿病组(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56.8±11.2)岁;有糖尿病史1~11年[2],平均(7.9±2.6)年25例.既往无糖尿病史10例.②无糖尿病组(B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5~82岁,平均(48.4±17.3)岁.2组均于发病第4天采用针刺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等.①针刺:主穴为地仓透颊车穴,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迎香、牵正和合谷(双)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髎穴;鼻中沟歪斜加水沟穴;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穴;目不能合加太阳穴;面颊板滞加下关和巨谬穴.针刺后接G6805-C电针仪,疏密波,频率4~20 Hz/min,刺激量耐受限,30 min,每日1次.②药物: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B1 10 mg、腺苷钴胺0.5 mg,每日3次.

    作者:石云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呼吸训练对VATS肺结节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经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行肺结节切除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经VATS行肺结节切除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后指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人工阻力等系统呼吸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与FVC比值(FEV1/FVC);术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1个月时肺功能及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系统呼吸训练对VATS肺结节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红艳;蔡莉;王君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工作业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工作业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控制,并参入社区内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健康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同时增加手工作业训练,包括缝纫、钉纽扣、剪裁等.训练前后采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评定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及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LSR评分明显提高,SANS评分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不明显.结论:手工作业治疗对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提高患者对生活技能的满意度等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张献强;高云;朱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波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均口服常规剂量的利培酮片.观察组配合脑波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选择操作程序.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SCL-90总分和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单因子分及SDSS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0.01);对照组仅抑郁、焦虑、躯体化单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SDSS总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脑波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精神状况,改善其社会功能.

    作者:朱建中;顾君;汤莉;周晓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作用

    目的: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320例,随机分为4组各80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护理,A组配合产前宣教;B组术后加用低频电治疗;C组进行产前宣教及术后低频电治疗;D组术前后不给予辅助治疗.结果:4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A、C组明显低于B、D组;治疗4 d后,B、C组明显低于24 h时及A、D组.A组低于D组;5 d后,4组均明显下降,其C组

    作者:周金安;陈文丹;王蓝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胃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在胃肠癌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胃肠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常规化疗、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治疗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认知干预、医患互动、放松治疗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结果:经过持续4周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各单项目评分(除生理机能外),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胃肠癌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牟景敏;赵莹;张雪媛;张华平;王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2009年9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7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并发有吞咽障碍,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召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

    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1].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作者:雷征;刘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肺栓塞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测定肺栓塞患者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肺栓塞患者132例为观察组,体检正常成人132例为正常组,均检测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表达,分析其不同预后与血浆蛋白C及S的差异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均呈明显低表达,其中死亡病例更低于好转病例,好转病例明显低于治愈病例(P<0.05,0.01);线性相关分析,血清中血浆蛋白C与蛋白S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肺栓塞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且与预后有关,早期检测血浆蛋白C及蛋白S可能对判断肺栓塞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牛灵;刘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踝足矫形器与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并发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

    作者:徐静;方新;熊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8年制西医专业针灸学教学实践

    针灸由于操作简便,创伤小,毒副作用少,而且疗效直观确切[1],在治病保健方面优势独特,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我院8年制西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应安排针灸学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针灸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能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有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逐步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相关治疗作知识上的储备.与普通5年制本科教育不同,8年制教育更注重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对西医院校8年制学生中开展针灸学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肖华;柯志钢;叶飞;刘学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ET/CT对持续植物状态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过治疗的PVS患者PET/CT显像结果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SC)、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对比,评定PET/CT对PVS意识状态的敏感性.结果:76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EEG比较均无显著变化;BAEP、SEP在治疗3个月时,意识好转患者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而意识无好转患者在6个月时才有提高,而PET/CT在治疗3个月时,76例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并与患者各时段的GSC评分相一致.结论:PET/CT可作为PVS评价预后和判定疗效的指标,其敏感性高于BAEP及SEP.

    作者:梁文锐;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为创造适合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住院模式提供资料.方法: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139例,均由专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住院环境需求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区构成、病区绿化、病室装饰、生活用品、穿病员服装等.结果:调查显示139例患者对病区构成中的混合开放病区及绿化、病区装饰及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率较高,对病员服装需求较低,其中女性患者需求混合开放病区的要求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要求着病员服装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为减轻住院患者的压抑和戒备心理,满足患者社会性的需求,病室的设置应尽量家庭化,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莫婷芳;秦轶灵;莫扬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频脉冲电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65.4岁;病程2~48 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2](21.9±8.5)分;排除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有严重脏器疾病、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脱水,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加用低频脉冲电治疗: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瘫痪侧,上肢取尺侧腕伸肌、桡侧腕伸肌、肱二头肌、肘肌等肌群;下肢取腓骨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 Hz,电流50 ml,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30 min,每日1次.

    作者:付风昌;杨梅云;李金楼;程斌;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