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女;吴建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1054例新生儿病房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人院时间顺序排序,将2016年7~12月入院的527例患儿为对照组,将201 7年1~6月入院的527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投诉率及患儿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更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邵可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文章阐述了设备科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的新的挑战,分别从采购、验收、维修、质控等方面做了介绍,探讨设备科的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黄剑女;吴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危重产妇的交接管理程序.方法:参照接口管理相关国际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产科门诊危重产妇转运流程,以及交接表进行制定,并总结应用效果.结果:实施交接管理前,产妇的安全转交率为98.44%,实施交接管理后,产妇的安全转交率为100.00%,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交接管理后,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交接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交接管理可使产科门诊危重产妇的交接效率、以及交接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从而对产妇的转运安全进行确保,使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
作者:陈婷;陈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基于移动端的临床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在无线网络支持下,以问题为中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时随地针对同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文章旨在探讨医院科教部门如何利用移动端推进临床问题式继续医学教育.
作者:林娅;杨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模块化管理在影像科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由影像科质量管理小组牵头,让各个专科小组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后,设计出相对完善的各类检查配合管理模块,并将经常出现问题的模块图片在室内墙面处进行粘贴,同时对科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模块化管理在影像科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共选择医院落实模块化管理前后的35例各专科手术前检查的患者,对在检查配合管理模块中的检查安全核查执行准确率、相关器械药品准备工作的准确率、仪器准备布局操作的准确率与检察管理准备的时间进行考核与比较评价.结果:通过模块化管理的应用,在安全核查执行工作中的准确率达到了100.00%,同时检查的达标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结论: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影像科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影像科的工作准确率.
作者:鲁鹏聪;张建丰;姚伟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化管理措施对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细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和反应情况、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管理后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细化管理后出现输液操作告知不到位、巡视处理不及时、输液速度不合格、便民措施欠缺、负面情绪、医疗投诉的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理实施细化管理,能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缺陷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王小燕;项玲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QCC)管理,探讨其对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对宁波市第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品管圈管理,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在清洗、灭菌、包装及发放不合格率及物品送达各科室所用时间方面,实施QCC后较实施QCC前均明显降低(P<0.05);在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方面,与实施QCC前相比,实施QCC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管理能够使工作质量及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张一妹;郑贞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分析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ICU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按病历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号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安全护理,双号为观察组给予危急值报告制度,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结果:在实施之前,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安全可靠,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做出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时奇;项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和家属的态度,探讨保护性约束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值班记录,从语言、动作、行为等方面分析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选取18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了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结果:保护性约束的实施与攻击性行为和拒绝治疗相关,攻击性与早晚无关(P<0.05);复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态度好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手段,目的是防止自杀、伤人、毁坏物品等过激行为,避免攻击性语言和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与家属进行沟通,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晓敏;邓丽云;吴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方法:使急诊科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明确并建立团队目标;加强思想建设,培养护理人才、打造人才梯队;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培养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建立科室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分工与合作相结合;推行个性化管理方法;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护士的团队责任感;有序的竞争学习培养护士积极向上的团队进取精神;沟通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群体氛围;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沟通带来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信任促进合作;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培养护士的协同合作能力,加强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结果:与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前相比,培养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急诊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医院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并被评为全院优质服务示范科室.结论:通过急诊护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护理人员之间及与医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和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护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急诊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沈娜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信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20例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护理结束后,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功能评估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1月、3月的Harris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齐英;杨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BL在妇产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2016年于医院妇产科实习的护士80例,均为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管理方法进行带教工作.结果:观察组护生在试卷考核、病历书写、技术操作与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中对认为PBL利于新知识学习、可以快速适应PBL教学、提高了知识掌握能力、强化了沟通能力、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了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结论:PBL在妇产科带教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朱翡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呼吸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 7年1~8月医院呼吸消化内科收治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层级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安全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层级管理用于呼吸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SA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低,疼痛程度更低.结论:小儿泌尿外科护理加入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SAS评分,降低患儿的心理焦虑程度,促进科室和医院的和谐发展.
作者:王瑞英;钟菊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20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医院心内科的20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常规干预措施,期间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进护理质量,比较两组心内科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服药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内科护理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为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持续改进心内科的护理质量,显著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的配合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姜艳艳;余小妹;周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团队辖区内签约的已经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8例实施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对照组135例实施常规的中医健康管理,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防治知识知晓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及血压控制,具有增强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减少医疗经济负担及增加患者满意度等积极意义.
作者:张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医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 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慢病管理办法,观察组采用体医结合慢病管理办法.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效果明显.结论:体医结合模式的运用,能有效降低慢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慢病的管理效果较好.
作者:徐月萍;许红芳;方仁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在老年高渗药物静脉渗漏的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与管理价值.方法:建立医护合作小组,按照各自的专业特点明确职责和任务,对高渗性药物输液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合作.结果:在高渗性药物的输液过程中,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置管的比例更高(P<0.05),输液渗漏发生率在医护合作组与对照组比较中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中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等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高渗性药物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提高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邵薇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提高庆元县人民医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门诊处方的警示问题,及药师调整门诊处方审核方法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2016年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共监测到不合理门诊处方24397条,通过药师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调整临床用药合理性审核方法783条,审核方法调整率3.21 %,调整后审核方法再次结合合理用系统对门诊处方进行用药干预,从而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结论: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门诊处方审核模式,可显著降低门诊处方用药不规范和不合理率.
作者:蓝利东;李霞;吴敏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汤药护理、情志护理、穴位敷贴等,记录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00%.结论: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妇科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孔玲玲;孙津津;徐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