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张静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系统康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结果:30例患者痊愈1例(3.3%),显效18例(60%),好转9例(30%),无效2例(6.7%).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青;刘宏章;杨本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6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A组)和35例健康人(B组)均进行SSR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A组SSR总异常率为78.1%,与B组比较,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结论:SSR可判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诊断有重要的评定价值.
作者:胡乐明;裘秀兰;朱梓丰;汤央洁;黄俊军;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训练组采用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磁疗、运动训练等治疗;制动组采用床上制动结合床边牵引及药物(密盖息)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制动组(96.7%、83.4%,P<0.01).结论:骨肽穴位注射结合物理疗法能显著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修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家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的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酶切及测序,转染腺病毒,经三轮扩增,制备高效表达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再感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观察组(Ad-HGF组);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DMEM组);以含人工合成HGF为阳性对照组(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和缺氧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和迁移情况.结果:与DMEM组及HGF组比较,Ad-HGF组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VSMC的迁移率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GF基因感染VSMC后,在缺氧情况下并不促进VSMC的迁移,亦不抑制其凋亡.
作者:王祥;刘本德;曾秋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在安静状态下>25 mmHg或在运动状态下>30 mmHg,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血管失调而引起,主要以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及血管结构重建为特征.其致病因素包括功能性和解剖性,前者为主,其中又以慢性缺氧为重要.缺氧可引起许多内源性细胞因子失衡,如内皮素-1(ET-1)、儿茶酚胺生成增多,而一氧化氮(NO)释放异常,导致肺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失衡,同时多种生长因子(包括VEGF、EPO、HO等)生成增多,引起血管结构重建和红细胞增多症,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低氧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调节因子,与低氧环境下组织细胞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因此HIF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P)的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周志刚;赵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WHO和中国卫生部已明确将康复划归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之一,并把其视为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一个标志[1].但接受系统培训的康复护理人员较少.本文介绍我院短期内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情况,为早期有效的开展康复护理提供资料.
作者:李贵琴;张汝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6膝)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并应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4年随访,58例患者HS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36分提高至86分,优良率94%.结论: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康复护理,均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晓庆;罗存珍;李凤华;毕麦艳;张卫华;武晓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129例(129只眼)13-18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各43例,均进行弱视综合训练,同时A组用不透光布直接遮盖健眼;B组用不透光物遮盖健眼的眼镜片上;C组用光学压抑健眼视远联合遮盖.随访1-3年,平均2.5年.结果:A、B、C 3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2.1%、48.8%、44.2%,有效率分别为95.4%、S1.4%、79.1%.结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大部分治疗是有效的,其中健眼直接完全遮盖的综合治疗效果好.
作者:胡燕飞;匡丽晖;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0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49例,女51例;年龄36-88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2例,混合性5例;病灶在左侧53例,右侧40例,双侧7例;病程<1个月.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55例,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1].康复组患者在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 h、Glasgow≥9分时进行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患者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健侧肢体带动患肢运动、床上运动,坐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及穿衣、进食等ADL训练.软瘫期以诱发患肢主动运动为主,痉挛期以抑制肌痉挛及促进肌肉之间相互协调为主,并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诱导分离运动的训练.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治疗[2].训练每日1次,45 min.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锻炼.对照组患者配合针刺[3]及高压氧治疗.
作者:厉庆德;马英;凌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睡眠状况,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396例年龄>65岁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老年组)与100例年龄18-20岁青年人(正常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老年组睡眠质量差(PSQI>7分)占72.7%,其中确诊为失眠症的占32.6%;总体睡眠质量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无显著相关性.PSQI各单项目中,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住院患者差于社区老人(P<0.05,P<0.01),男性差于女性(P<0.05);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女性差于男性(P<0.01,P<0.05);男女均存在因夜尿多影响睡眠的状况.结论: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较高,男女性睡眠不良有各自特点,治疗以调整心理因素,适当运动及中医补肾温阳等为主,可能改善睡眠.
作者:关玲;李金梅;蔡兰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永雄;罗青;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脑病与海马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大鼠,B、C组按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应用EGb治疗.1个月后水迷宫试验观察3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nNOS表达,脑组织匀浆检测NO、MDA水平.结果:①水迷宫试验,B组大鼠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C组则明显减轻(P<0.01).②nNOS表达,A组无显示,B组海马区呈强阳性表达,C组表达低于B组(P<0.01).③NO、MDA水平,B组均明显升高,C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海马区nNOS表达升高是糖尿病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EGb可下调nNOS表达,对糖尿病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范新蕾;徐金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ADL的影响.方法:9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均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于术后24 h给予系统的康复干预,包括心理康复、功能训练及卫生、饮食宣教和指导等.4周后评价2组患者ADL.结果:康复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ADL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司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18-81岁,平均48.9岁;病程1 h-10 d;单椎体骨折59例,多椎体骨折8例;骨折部位T8-L4,骨折后椎体厚度减少<1/3占24例,1/3-2/3占38例,>2/3占5例,均无明显神经脊髓损伤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7例患者分为综合组42例,对照组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王俊华;高峰;李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进行抗抑郁治疗.方法: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 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抑郁评分,观察组(55.3±13.3)与治疗前(70.6±14.2)及对照组(63.8±13.9)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观察组更显著(P<0.01).结论: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夏娣文;王玉龙;潘小华;佘江健;翟浩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分为A、B 2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同时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A组血液流变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明显(P<0.05).6个月后随访,TIA再发例数及血栓形成例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疗效肯定.
作者:马璐璐;李予鲁;王丽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984-2004年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患者93例,男71例,女22例;年龄13-65岁;病程≥5 d,均有明显外伤史,其中仅1例做过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注射;患者病情严重、痉挛频繁发作,需用麻醉药或肌松剂控制痉挛.有明显呼吸困难、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肺部有痰鸣音93例患者中实施气管切开术49例.
作者:吕红;吴立连;曾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cKenzie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McKenzie法为主的治疗方法,神经根型辅以颈牵引,颈型辅以中频电疗法.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定疼痛程度,并进行McKenzie分型、颈运动功能缺失程度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6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6.4±2.6)d.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神经根型和颈型均显著降低(P<0.01),运动功能缺失程度改善;临床治愈率神经根型80.6%,颈型75.9%.结论:McKenzie法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且神经根型与颈型的治疗效果相近.
作者:黄杰;肖少华;陈勇;赵强;黄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的肺功能表现特点与康复对策.方法:测定12例BM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12例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但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结论:FEV1/FVC比例不协调是BM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主要特点,其原因可能与呼吸肌尤其是主要吸气肌膈肌和主要辅助呼气肌腹肌肌力较弱有关,康复锻炼对改善FEV1/FVC比例的不协调有帮助,应列为BMD患者必做的康复训练.
作者:李志平;钟韵;黄建强;杜宏春;姚晓黎;张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国的假肢矫形教育始于1987年.经历了从技校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其中技校培养3届95人;中专培养6届132人;大专招生6届143人,毕业4届93人;本科招生2届55人,尚无毕业生.近年来,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假肢矫形行业的快速发展,已进入繁荣有序的发展时期.
作者:方新;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