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王金娥

关键词:急救演练, 急重症,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模式与效果.方法:按数字随机抽取法,抽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0名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观察组15名和对照组15名医护人员,对对照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对观察组的医护人员除了理论知识培训外,再进行急救的演练操作.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于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各项比较项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拥有较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急救产妇的生存率.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柔性管理制度对肛肠科护士自我概念的影响

    目的:探究柔性管理制度对肛肠科护士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科全体护士,自2017年1月起在肛肠科实施柔性管理,成立管理小组,贯彻柔性管理思路,通过建立柔性管理体系、实施岗位轮换制度、调整问题上报制度、建立柔性激励机制、强调护士自我概念等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制度的整改,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调查实施前后肛肠科护士的自我概念情况,并统计比较实施前后肛肠科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柔性管理制度后,肛肠科护士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升(P<0.05);实施柔性管理制度后,肛肠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肛肠科实施柔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自我概念水平,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钟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模式与效果.方法:按数字随机抽取法,抽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0名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观察组15名和对照组15名医护人员,对对照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对观察组的医护人员除了理论知识培训外,再进行急救的演练操作.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对于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各项比较项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拥有较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急救产妇的生存率.

    作者:王金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对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四科2016年6~12月实施常规护理为实施前,期间收治患者100例;2017年1~6月进行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为实施后期间收治患者100例;比较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患儿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各护理项目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质量评估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可以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王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性化管理对护士责任感与事业期望值的影响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对护士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科室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自2017年1月起实施人性化管理,调查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工作责任感包括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管理参与、自我培训4项,事业期望值也为4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管理参与、自我培训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各项事业期望值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

    作者:华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加强新形势下麻醉管理 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麻醉师是当前医疗行业中风险较高的职业,然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患纠纷事件的增加,如何解决和改善医患矛盾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改善医院医疗质量和维护患者医疗诊治环境的重要措施.就当前新形势下麻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改善措施,降低医患矛盾.

    作者:赵敏芬;程善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个案追踪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建立个案追踪流程和处理办法,对个案追踪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补救,以2016年全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ICU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妇产科的医疗安全隐患与防范思考

    目的:探讨妇产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6年医院妇产科出现的医疗安全问题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妇产科中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妇产科的医疗安全.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妇产科2016年共发生并发症13例、医疗差错9例、医疗意外4例、医疗事故0例.结论:妇产科中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与医院管理质量高低、医疗队伍综合能力高低有直接关联,只有持续加强妇产科管理质量,提高医疗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就可有效避免医疗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妇产科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

    目的:分析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7S理论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渗液率和脱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S理论在输液室工作改善中可发挥良好作用,有助于提升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丹红;张潭月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如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快速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说明风险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剑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

    目的:探寻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9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00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措施,观察组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比较两组重症实验室患者的院内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准确分析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作者:翁莉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分析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4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6年6~12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随机抽取2017年1~6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干预.整理、分析压力管理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压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压力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工作倦怠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倦怠,降低工作压力.

    作者:祝勤雅;王雅琴;余晓英;陆燕虹;马月利;柏小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精神科保护约束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设计精神科保护约束核查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保护约束质量管理的要求设计精神科保护约束核查表,并选择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入住重症精神科病房行保护约束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约束方法相同,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要求观察记录,观察组在分级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精神科保护约束核查表进行保护约束过程质量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保护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保护约束不良事件中除约束带造成自身及他人伤害项外,其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保护约束核查表的应用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钱国英;陈海勤;潘小芳;叶美凤;唐春霞;朱月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认知需求调查与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2016年问卷了解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情况,每个患者选取1名主要看护家属为调查对象,分析调查结果,调整护理对策2017年1~9月实施调整后的护理政策,比较实施前后家属的认知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前三位分别为治疗及护理配合方法(9.70±0.20)分、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9.50±0.20)分和放疗的安全性(9.40±0.30)分;实施后家属的总体认知评分为(83.40±3.6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54.10± 12.40)分(P<0.05);实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4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30%(P<0.05).结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具有一定特点,了解家属的认知需求,能够为护理宣教提供参考,针对性调整护理管理对策,是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基础.

    作者:汪琳;朱辉辉;李伟;陈伟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其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中成药处方,采用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查2400张,对其用药信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24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共发现有21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率为8.75%,主要存在辨证用药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重复使用、无适应证或超适应症用药、药物联用不合理、配伍禁忌等问题.结论:医院门诊使用中成药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需提高合理用药的认识、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落实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注重合理用药的沟通与反馈,强化合理用药的监督与考核,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徐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OEC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护理管理模式,将引入OEC管理模式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引入OEC管理模式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张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团队管理,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吕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HEL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SHEL模式用于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工作场所和设施、患者、医院环境,其中占首位的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因素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工作流程的建设,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等,避免SHEL模式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邵华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

    目的:分析影响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管理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改进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安全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在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找出相关改进措施,同时,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这360例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影响用药安全的19个不规范事项,这些事项涉及三个重要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护人员因素,其中药物因素6项,患者自身因素3项,医护人员因素10项;360例患者中对护理质量感到非常满意的有96人,感到满意的有137人,感到一般的有127人,满意度为64.7%.结论: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对用药安全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其护理质量,以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吴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级质控模式改进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晓英;葛丹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17年1~6月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3~12月未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手术科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价值,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同时增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俞文翼;颜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