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状RNA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马骁

关键词:环状PNA, 生物学功能
摘要:近些年非编码RNA(non-codingRNA ncRNA)在细胞各项生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认识.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进步,环状RNA(circularRNA circRNA)作为非编码RNA家族的重要成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对疾病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人类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类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单链环状的RNA结构[2],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环状RNA,继而陆续在丁型肝炎病毒、酵母线粒体中发现环状RNA.环状RNA结构上包含大量miRNA应答元件,在转录过程中利用这些应答元件吸附miRNA,通过miRNA靶基因的上调来影响相关其他RNA分子[3,4].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试验中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06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患者均53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经鼻内镜手术及药物治疗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治疗中单纯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全部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将组间的手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对比患者的治疗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经鼻内镜手术与药物治疗联合治疗,能够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潘智灵;姚良忠;朱艳丽;梁忠;刘俊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呼和浩特市儿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压力源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呼和浩特市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明确呼和浩特市儿科护士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及儿科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及对待工作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名儿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呼和浩特市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的分配问题,其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压力源依次为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儿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50±0.33)分,显著低于常模.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问题不相关,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均呈负相关.结论 建议医院管理部门重视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减少或消除其工作压力源,提高儿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促进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门晓婷;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而且经常会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相关性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患者分为2组,包括抗骨质疏松治疗组(A组)和非抗骨质疏松治疗组(B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HIS)、颈椎曲度(CA)、节段角(SA)、视觉模拟量表(VAS)、骨密度(BMD)、颈部残疾指数(NDI).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A组31例,B组28例;男23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68.1岁.在末次随访时,椎间隙节段、高度和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退行性颈椎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王明波;吕惠成;李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褪黑素在眼部表达及其与青光眼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作为人类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其是人体重要的生物节律调控因子及抗氧化因子.在眼部,褪黑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参与视网膜的功能调控.青光眼作为我国眼科的常见眼病,其对于固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必然导致褪黑素含量的减少,导致其抗氧化,控制眼压调控作用的减低,从而加重青光眼的进展.本文就褪黑素在眼部的表达及其与青光眼的关联性研究经行综述.

    作者:张海涛;徐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3年至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3年至2015年临床分离的94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做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临床分离菌共945株,感染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是老干部保健所、ICU、脑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7%),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率<24.9%,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率已高达41.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霍瑞清;贾海琴;唐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6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15例,根据左心室静息状态的流出道标准压力差,典型HCM分为两组:非梗阻组(NOHCM)30例,梗阻组(OHCM)23例,记录3组临床基本资料,观察其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比较三组的临床、心脏超声特点.结果 心脏超声特点:AHCM组IVS、LVPW均小于典型HCM组,AHCM组、NO-HCM组的LVEDD均大于OHCM组,且AHCM组LAD均小于NOHCM组、OHCM组(P<0.05).结论 通过心电图胸导联典型GNT与心脏超声检查呈阳性可帮助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作者:黎晋宇;刘光德;彭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抑郁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十分常见,它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出现率约5%~10%.它在世界致残病因中排第四位,据推测到2020年可能成为第二位,2/3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满足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如焦虑、物质滥用、酒精依赖和人格障碍.轴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可以由于潜在的人格障碍而被扭曲、夸大或掩盖,共患人格障碍通常会使轴Ⅰ精神障碍的治疗更为困难、结局更差.因此对抑郁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可以为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对人格障碍的评定大多采用DSM-Ⅳ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及PDQ-4+(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tire,PDQ-4+).

    作者:王宏;陈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磁共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脑内环形强化病灶MR征象,探讨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鉴别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和经临床治疗及影像随诊证实的脑内表现为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资料.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15例,转移瘤20例,脑脓肿15例.(1)高级别胶质瘤病变范围广泛,13例(86.6%)侵犯胼胝体;形态不规则,多房征,多发壁结节;12例(80.0%)DWI病变边缘模糊呈“晕”征,壁内呈低信号.(2)转移瘤形态规则、病变范围局限呈类圆形,壁边界清晰,瘤病灶小,位于皮髓交界处,16例(80.0%)DWI瘤壁呈等信号,壁内呈低信号.(3)脑脓肿形态规则,脓肿壁完整,出现“子母环征”、“环壁切迹征”、壁内液-液平面,脓肿包膜在T2WI呈低信号“暗带”,14例(93.3%)DWI壁及壁内呈高信号.结论 MRI可以显示颅内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龙小武;庄伟雄;黄文飞;冯渭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内科心力衰竭风险护理流程构建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构建风险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心内科建立心力衰竭风险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将符合条件的1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风险护理流程构建前收治的80患者作为对照组,风险护理流程应用期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两组胸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平均住院天数为(10.27±2.42)d,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MLHFQ)为(41.56±10.1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7±11.33)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5%,平均住院天数为(13.18±3.16)d,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MLHFQ)为(53.09±12.8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62±14.02)分,以上各项评价指标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护理流程的构建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精确有效的单病种护理模式,对促进预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等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慧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高足低侧俯卧位通气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头高足低侧俯卧位通气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予本院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治疗时不同体位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体位通气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45例采用头高足低侧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53.62±20.33)ml,高于对照组的(21.25±10.12)ml,而声门下吸引量低于对照组,同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 头高足低侧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促进口咽部分泌物引流,以减少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从而缩短通气治疗与住院时间.

    作者:余新英;张清;蔡丽霞;杨文静;姚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iRNA沉默CDK2和CyclinE对人肺腺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沉默CDK2(cyclin-dependent-kinase2)、CyclinE基因表达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化学合成的CDK2、Cy-clinE siRNA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转染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SiRNA基因沉默后CDK2、CyclinE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增加,G2/M及S期细胞减少,A549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SiRNA沉默CDK2、CyclinE基因表达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凋亡.

    作者:曹银芳;王文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环状RNA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近些年非编码RNA(non-codingRNA ncRNA)在细胞各项生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认识.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进步,环状RNA(circularRNA circRNA)作为非编码RNA家族的重要成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对疾病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人类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类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单链环状的RNA结构[2],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环状RNA,继而陆续在丁型肝炎病毒、酵母线粒体中发现环状RNA.环状RNA结构上包含大量miRNA应答元件,在转录过程中利用这些应答元件吸附miRNA,通过miRNA靶基因的上调来影响相关其他RNA分子[3,4].

    作者:马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结肠炎、结肠息肉及结肠癌患者HP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结肠炎患者20例、结肠息肉患者55例、结肠癌患者2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清胃泌素水平,通过14C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感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肠息肉组、结肠癌组的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肠息肉组高于结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HP阳性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胃泌素的水平在肠道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张慧;张苗;郭瑞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ICCO监测在颅高压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普通监测组,研究组采用PICCO监测配合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进行监测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ICCO可以准确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合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度颅脑损伤、颅高压病人救治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安全性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早中期预后.

    作者:毛玉光;李景军;赵志军;翟芳芳;蓝天;宋珍;张雪梅;丛日晶;王晓峰;黄天祥;赵晓敏;何建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s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浅表淋巴结转移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植入3个月后复查,全组完全缓解率为37.5%,总有效率75.0%;仅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轻度损伤.结论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安全、有效.

    作者:许江兰;李文奇;倪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45例,分为CIN组22例与非CIN组12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院时血浆MMP-9含量.应用对比剂48~~ 72 h内血肌酐值较基线值绝对值升高超过44.2μmol/L或者较原值相对升高25%以上,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肾功能损害则判定为对比剂肾病.结果 CIN组MMP-9、BUN、CRP、D-D高于非CIN组(2.22±0.75)vs(1.34±1.01),P=0.001;(7.44±2.13)vs(5.28±1.99),P=0.021;(9.21±3.56) vs(5.07±3.18),P=0.033;(5.21±1.44)vs(4.62±1.67),P=0.025),GFR低于非CIN组(77.61±21.87) vs(96.54±34.21),P=0.021;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MP-9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8;95% CI,1.02~1.16;P=0.000).结论 MMP-9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CIN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陈李萨;王春明;平叶红;李莉;陈娟;王景;廖雯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3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一般组,为其提供常规护理与治疗措施,于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3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一般组患者满意度为76.32%,研究组为94.74%,研究组满意度高于一般组.一般组患者出院后机体健康水平、心理情绪、疾病知识认知能力、家庭融入度及活动度等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结论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均表示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主诉满意度较高.

    作者:叶丽冰;钟彩莲;姚岚;张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鳗鱼降钙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鳗鱼降钙素治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GI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我院接受的30例GIOP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使用鳗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使用钙加维生素D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症状、骨密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鳗鱼降钙素治疗组的骨密度和临床疗效较好(P<0.05).结论 对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鳗鱼降钙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提升患者骨密度水平,临床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接受常规吞咽障碍训练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另30例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定,比较两种训练干预方式对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饮水试验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制定康复训练时除常规手段外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对提高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卢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RR为30%,高于对照组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R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晓琼;孙秋颖;温珍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