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原位带蒂血管保留及即刻自体移植

王学智;闫文强;洪智攀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自体甲状旁腺移植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及即刻自体移植术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赤峰市医院肿瘤外一科在对27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13例,即刻自体移植术9例,1~2枚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同时其余甲状旁腺即刻自体移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述方法行全甲状腺切除患者中,分别有2例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及1~2枚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同时其余甲状旁腺即刻自体移植,患者术后6~48 h内出现一过性低血钙,静脉补钙后3d左右恢复正常.3例即刻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患者术后出现低血钙,静脉补钙及口服钙尔奇D、罗盖全药物4~8周后停药,低血钙症状消失,复查血钙恢复至正常.术后未发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病例.结论 甲状旁腺带蒂血管原位保留及即刻自体移植术可大大降低全甲状腺切除手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5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前、后的评定.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Beck抑郁问卷各类别分(除活动抑制、痛哭、社会退缩、睡眠障碍)及总分心理干预护理前均高于心理干预护理后,心理干预护理前、后Beck抑郁问卷总分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护理,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得以改善,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减轻和恢复及自杀意念的消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曲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简称间质部)妊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问质部妊娠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8例问质部妊娠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5.0%(21/28).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三型:即妊娠囊型、包块型、破裂型.妊娠囊型9例,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8/9);包块型16例,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2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3/16);破裂型3例,均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未明确定位诊断.结论 超声对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痛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2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根据简易疼痛评估汇总表(BP)分别于术后当天(干预前)、术后第1日、术后第2日、术后第3日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2d时,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干预3日后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提高护理团体的合作精神和护士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作者:刘海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266例50%~90%以上的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32例及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34例.参附治疗组入院当天每日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30~50 ml,Bid,连续应用14d,期间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采血,进行心肌酶、血压、血液动力学及尿量监测.结果 参附组血压、尿量及血液动力学较稳定,减少了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 在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可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加强心、利尿、稳压,改善肺通气,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防止再灌注损伤,保护脏器功能,对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吸入麻醉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一种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认知功能下降,持续时间不一,临床表现多为精神状态出现异常、人格发生改变以及记忆力一定程度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吸入麻醉药作为现代应用为广泛的麻醉药之一,其被越来愈多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证明与POCD的发生有关.本文旨在分析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POCD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从而减少POCD的发生率,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莹;鲁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理论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手术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交通事故伤所致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DCT组(51例)以及非DCT组(45例).非DCT组患者在Ⅰ期常规以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和护理,术后转至ICU行复苏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实施后期的康复治疗.而DCT组则基于DCT治疗和护理理念,分四阶段实施.主要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护理,手术室急救和ICU内复苏,以及二次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DCT组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非DC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的满意度为98.04%(50/51),显著高于非DCT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T应用于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郑兰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心外科1998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心脏外科手术共56例,其中53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部患者在手术中安装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5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6例,其中全心扩大,预防性植入10例.结果 全组病例中除5例预防性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心电监测为自主心律,未启用临时起搏器,余51例启用.52例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其中38例为窦性心律,14例为房颤心律,使用临时起搏器时间为6h~29 d.结论 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心脏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缓慢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过缓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围术期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振平;张喜清;殷春;王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96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干扰因素,提高检查与诊断的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的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全过程,细致、科学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高阿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舒适护理,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术后卧位、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舒适度和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留置胃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达到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刘粉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腘动脉硬化的评价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腘动脉早期硬化.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以上对象均已行双侧腘动脉常规高频超声检查排除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PWVβ),膨大指数(AI),比较各组腘动脉血管弹性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β、Ep、PWVβ、AI值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评价下肢动脉早期硬化.

    作者:王玉双;孙爱童;刘炯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静脉麻醉药手术期间对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药在全麻手术期间对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研究相关事宜、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ASA分级Ⅰ级,择期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30例.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肌注阿托品0.5 mg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患者入室后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约10 min后,静脉诱导麻醉,同时右美托咪定改为维持量0.4μg/(kg·h)持续泵入到手术停止即刻,B组(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输注量与诱导量同右美托咪定组.两组患者诱导均为丙泊酚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静脉诱导3 min后置入喉罩,连接Drager麻醉机建立机械通气,潮气量(VT)8 ml/kg,频率(RR) 12~ 14次/min,麻醉维持以BIS值40~60为标准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术中观察记录入室(T1)、诱导前即泵入右美托咪定10 min后的时间(T2)、诱导后(T3)、术毕(T4)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IS值),分别在入室、诱导前、诱导后、术毕抽取静脉血各1 ml,采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监测NK、CD3、CD4、CD8.术后统计各时段的生命体征、麻醉用药剂量、免疫细胞的数值.结果 A组NK细胞T3(13.05±4.68)与T2(20.70±6.27)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K细胞T3(12.73±4.19)与T2(17.03±2.85)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0.70±6.27)、B组(17.03±2.85)(P<0.05).A组CD4T2(36.82±7.85)与T1(32.61±6.40)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4T2 (39.16±5.40)与T1(35.32±6.27)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46.59±8.49)与T3(42.28±6.91)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T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7.38±6.93)与B组(46.59±8.49)(P<0.05).A组CD4/CD8T2(1.43±0.46)与T1(1.27±0.43)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1.71±0.50)与T2(1.52±0.44)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1.54±0.48)、B组(1.86±0.52)(P<0.05).结论 丙泊酚1.5mg/Kg、舒芬太尼0.3 ug/Kg静脉诱导时可减少NK细胞的数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并不能减少NK细胞下降的数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用药在麻醉维持阶段对NK细胞的抑制较少.

    作者:郝伟;周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单药国产替吉奥(维康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观察39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口服替吉奥80 mg/m2,分两次饭后口服,第1~14日,21 d为1个周期.记录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共观察3个周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3.08%,其中CR 1例,PR 8例,SD 9例,PD 21例.ⅢB期与Ⅳ期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毒副反应主要为1-2级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10.26%,有10.26%患者出现骨髓抑制,但均为轻度骨髓抑制,不需要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单药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体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护理效果,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科44例恶性胸腹水的患者进行体腔热灌注治疗并给予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每隔4~5d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 本组除1例只完成1次治疗外其余均完成3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给予体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体腔热灌注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丁瑞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性使用卡孕栓在阴道分娩中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阴道分娩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6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9例,在胎肩娩出后口服卡孕栓1 mg.对照组338例,不用卡孕栓.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静点缩宫素10 u.分析两组产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240±120)ml和(350±120)ml;对照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是(322±125)ml和(480±150)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中预防性使用卡孕栓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缩宫素效果好.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加强心理指导、树立康复信心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指导、树立康复信心的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分别为(18.5±3.1)d、(22.5±4.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为Ⅰ期),压疮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压疮7例(其中Ⅰ期4例,Ⅱ期3例),压疮发生率为14.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加强心理指导、树立康复信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8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中青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次为消化道肿瘤.老年人胃溃疡及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道静脉曲张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有特殊性,腹痛不明显,明显低于中青年(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次为消化道肿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格日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0例(透析时间大于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单纯HD组和HD+HP组.单纯HD组进行常规HD 4h,每周3次;HD+ HP组每周2次HD治疗,行HD+ HP治疗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如骨关节痛、皮肤瘙痒、高血压、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改善情况,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HD+HP组临床症状明显少于HD组,其中骨关节痛、皮肤瘙痒、高血压、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更好的清除尿毒症毒素,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和减少透析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俊英;杨立宏;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心益肺丸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27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及营养支持,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益肺丸治疗,每日2次,每次6 9,分早、晚2次服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吴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1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于基线及护理4、8、12、16、20、24周末及第180日,采用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作为评定工具,终纳入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 干预组自第4周末、对照组自第8周末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均显著下降,与基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第4周末开始干预组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第8周末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而且起效迅速,突出体现在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

    作者:侯清秀;田常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肠道超声造影应用于普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胃肠道肿瘤简单、有效、各年龄人群广泛适用的检查手段.方法 选择2013年3~12月我院门诊上腹不适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疑有胃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变特征并与胃镜及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于205例中,发现胃十二指肠肿瘤21例,发病率10.2%,与病理结果比较符合率93%.结论 消化道超声造影在胃肠肿瘤普查中不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且是首诊发现肿瘤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英;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