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镜辅助下空肠置管方法的改进

杨捷;秦二平;吕艳萍

关键词:胃镜, 空肠置管, 肠内营养
摘要:空肠置管是解决肠内营养的关键措施,但以往的空肠置管方法或不能直视下置管,或退出胃镜时易将鼻空肠管一同带出,放置方法欠满意.为此,我们对胃镜辅助下空肠置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6例心肌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 536例患者,共检出心肌桥76例.结果:心肌桥检出率4.3%,心肌桥常出现在前降支中段,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18.4%(14/76).有心肌桥的患者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结论:严重的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有症状的心肌桥可首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作者:王卫芳;石伟利;王丽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9~2006年以来收治的2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超检查20例,CT检查17例,MRI检查3例,21例中20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行肿瘤剜除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肾错构瘤经B超、CT、MRI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作者:MA Ke-wei;马可为;云志中;刘俊峰;刘德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对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方式的一点反思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是切口的位置、减压的范围及手术的方式却常常成为令人困惑的问题.为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院曾进行过专门讨论,虽然没有得出后结论,但是对手术方式向标准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朱红伍;颉卫东;姜永强;吕俊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中的临床观察

    为使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在不紧张、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我院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采用静脉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喷淋麻醉及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琴;付淑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HBV X-HCV 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与表达

    目的:应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获得HBV X-HCV C融合基因,构建HBV X-HCV 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应用gene SOEing法扩增HBV X-HCV C融合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获得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XC,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BJ/AdEasy菌,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XC;鉴定正确的pAd-XC经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监测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Western-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pAdTrack-CMV-XC构建成功;PCR及PacⅠ酶切鉴定结果表明pAd-XC构建成功;经Pac Ⅰ酶切线性化的pAd-XC转染293细胞后24 h即可观察到GFP的表达;回收的病毒可重复感染293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证实有感染能力且可表达目的蛋白的病毒颗粒包装成功.结论:HBV X-HCV 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HBV X蛋白和HCV C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臻;陈国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尿道电气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62例

    目的:探讨创伤小,疗程短,更安全而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患者162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短,平均52.4min,术中出血量少,96%术中术后无需输血.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近期排尿顺畅.6个月~2年抽样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9.4+1.8)分降至术后(6.8+1.4)分.疗效满意.结论:本组病例证实TUVP结合TURP治疗BPH,其操作方法简易,微创,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囊虫病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T、MRI检查结果对临床确诊、疗效判断的作用.方法:对11年来诊断为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及囊虫酶标试验,CT及MRI检查结果的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脑囊虫病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其中占前10位的分别为抽搐48.5%,其中呈典型癫痫大发作为30.5%,头痛44.5%,乏力30.5%,头昏18.5%,呕吐17.5%,恶心16.5%,视力减弱6.5%,皮下结节6.5%,肢体麻木6.5%;囊虫酶标试验检查阳性率为95%,CT及MRI检查发现活虫病灶均能在平扫或增强后表现为特征性的单房囊性结构.结论:其临床表现、脑囊虫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T、MRI对于脑囊虫病的确诊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并分析.结果:11例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随访2~22个月获良好疗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变血管情况.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和电生理记录仪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分析81例AMI患者的病变血管情况.结果:中年组34例,单支血管病变14例,双支病变9例,3支血管病变4例;冠脉正常为2例,冠脉病变狭窄<50%者5例(占15%),前降支病变多,34例患者共计植入支架22枚.老年组为47例,单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13例,3支血管病变21例;病变狭窄<50%1例(占2%),前降支病变多,47例患者共计植入支架35枚.结论:两组病人,中年组单支血管病变多,老年组多支血管病变常见.两组病人均以前降支病变多见.

    作者:王秀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护理的探讨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到糖尿病患者49.5%.

    作者:常燕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和蔼、热忱、稳重的态度,采用不同的询问、暗示、安慰、劝导等方式,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身心状态.方法:采用对60例乙肝病人的调查和心理分析.结果:存在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有焦虑、失眠、恐惧、绝望.结论: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疾病健康教育,使病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张建荣;尹国峰;刘淑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袁亚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TEN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PTEN是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有突变,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高.本文就PTEN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张海燕;宋静慧;柴雅琴;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联合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联合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的观察.方法:2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联合化疗方案,即:第1d给予,草酸铂(L-OHP)85 mg/m2静脉点滴3 h,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点滴2 h,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600 mg/m2微泵持续22 h静滴.第2 d给予,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点滴2 h,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600 mg/m2微泵持续22 h静滴.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总有效率42.9%.毒副反应主要是末梢神经异常、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骨髓抑制等.结论:联合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忠英;张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M细胞的功能及其对于药物吸收的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中有关M细胞的文献报道,阐述了M细胞的基本功能,M细胞具有摄取转运药物和抗原微粒以及抗原递呈的功能.同时,综述了近几年M细胞在药剂学方面的利用,一些微粒给药系统通过凝集素修饰以后,通过M细胞转运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M细胞已经作为口服剂型设计的靶细胞在药剂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

    作者:谭永胜;哈斯格日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6例

    目的:探讨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1992年1月~2004年1月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6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本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5~69岁.术后随访2年以上(平均26.6个月).疗效评价按Monden提出的标准,分为缓解、改善(以上二项称为有效)、无效和恶化.结果:本组36例中,缓解19例(52.7%),改善14例(38.9%),无效2例(5.6%),恶化1例(2.8%).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王晓彬;李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情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CHF)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26例CHF病人,用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D)来评价病人的抑郁,平均随访23.8个月.结果:存活者100例,死亡26例.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相比,有较高的NYHA分级(P<0.01),较低的LVEF、VO2max(P均<0.05).死亡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高(P=0.03),焦虑得分也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得分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也发现LVEF、VO2max和抑郁得分是CHF患者的独立的预测因子(P<0.05).在抑郁得分>6的患者中,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抑郁使CHF的病死危险明显增加.结论:抑郁得分可独立预测CHF患者的死亡危险.

    作者:韩飞玲;杨武霞;高彦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00名正常(牙合)蒙古族成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目的:建立内蒙古地区正常(牙合)蒙古族成人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为正畸和外科正颌的临床诊断、治疗评估提供参照.方法:对内蒙古医学院学生进行普查,从中随机选取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100名,男女各50名,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对选取的每个样本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然后对所得的X线头颅侧位片在硫酸纸上进行定点、描图,然后完成标志点的测量.结果:100名蒙古族正常(牙合)成人McNamara分析法测量值可见上颌突度、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内蒙古地区成人正常(牙合)McNamara分析法的参考值存在性别及民族差异.

    作者:郭立娜;孟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例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可以了解眼底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眼底血管造影所用的荧光素钠在许多资料中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一种[1].我院于2007年4月抢救1例因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引起过敏反应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二次LASIK手术治疗残余近视

    目的: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LASIK)治疗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36个月,随访6~12个月.结果:二次LASIK手术后在各随访时间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近视屈光度平均在±0.50 D以内,二次手术后,未见角膜后表面中央前凸的地形图改变.结论:二次LASIK手术治疗残余近视有效、安全.

    作者:CHONG Xiao-xia;崇晓霞;赵海霞;陈晔;李晓玲;秦丽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