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目的: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胭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对8例(16髋)年龄6~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同时松解髂腰肌。胭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胭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伸膝住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作者:李华;吕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LE),降低围产期死亡率、致残率及在预防和减少远期后遗症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脑水肿、脑细胞缺氧缺血的处理,巴比妥类药、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的使用,使缺氧缺血性脑病得到早期治疗,脑细胞功能早期改善。结果:苯巴比妥是氧自由基的抑制剂和清除剂。镁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脑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减少,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包美荣;孟知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胸主动脉瘤破裂,预后极差。积极救治可挽救生命。传统开胸行主动脉修补或置换人工血管,创伤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引起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安全度高,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我院在2000年底采用覆膜支架置放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均获成功。胸主动脉瘤破裂经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中护理非常重要,探讨和应用该疗法和护理特点,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秀琴;邢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对赤峰市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细菌病源学调查。方法:采患者大便,保存在无菌甘油保存液之中,送试验室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急性细菌性腹泻占12.89%,其中包括志贺氏,沙门氏,致病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霍乱,和O(157):H7,而以致病大肠杆菌占首位。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以婴幼儿高。结论:急性细菌性腹泻在5,8,10和11月份各出现一高峰。本次尚首次在赤峰地区检出9株空肠弯曲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作者:邢素琴;金惠艳;吴剑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多见于小肠及结肠,发生于食道者就更为罕见。近日,我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吞咽不适1年就诊,在外院曾诊为平滑肌瘤。于200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经上消化道气钡低……
作者:隋富勇;段呼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作者:王永平;张涛;沙力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历女性患儿,5岁。主诉左上腹部膨隆,伴疼痛2周,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2周前因患左上腹部不适,家人发现患儿左上腹部膨隆,并且双侧躯干不对称,且腹部逐渐增大,伴乏力、纳差,无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正常,腹软,左上腹部巨大肿物,表面无红肿,触及呈实质性肿物,触痛(+),无囊性感及……
作者:周少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儿科1996~2000年共收治渗出性多形性红斑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其中学龄前儿童1例,学龄儿童4例。3例分别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咽炎。本组病例均以高热起病,体温高达39.5~40℃;其中1例水痘在高热同时伴皮疹,另外4例高热3~8d出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分布于全身。3例皮疹有明显疼痛感,2例出疹轻度瘙痒,5例皮疹消退时均为干燥结痂,脱落后留有色素沉着。5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加金纳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在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时选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口服,金纳多注射液7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点,15d为一疗程,间隔15d再重复使用,共观察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黏度变化,测定数值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血压,由177.85±12.05/89.21±6.52mlnHg降至147.67±10.75/82.67±6.01mmHg,平均下降30.18/6.54mmHg,P<0.001,有显著性差异;24h尿蛋白由728.93±31.93mg/24h降为524.11±21.40mg/24h,平均下降204.82mg/24h;(P<0.001)有显著性差异;血肌酐由153.23±23.57ptmol/L降为132.5±19.73ptmol/L,平均下降20.73μmol/L;血尿素氮(BUN)由8.3±1.15mmol/L降为7.41±0.93mmol/L,平均下降0.89mmol/L(P<0.001)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由11.08±0.84mpa·s降为9.85±0.47mpa·s,平均下降1.23mpa·s(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加金纳多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减少肾脏ET—1、NO、TGF—β1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病理性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多方面机制,延缓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黏度、心、脑血管痰病者效果更佳,且28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高凤荣;赵萍;梅辛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HD的30例女性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绞痛分型、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相符程度,以期降低女性冠心病的误诊率。结果: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达43.3%。结论: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轻,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符合率较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特异性不高。
作者:王丽琴;王慕红;杨华志;计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所致缺氧在分娩时的临床表现。方法:取1998年1月~2000年1月间分娩中选取孕足月无妊娠合并症及分娩期无其它并发症有脐带绕颈192例。观察胎儿监护波形,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死产,胎儿宫内死亡。结果:胎儿监护中可变减速波形多见,羊水污染发生率高,Apgar评分低,死胎、死产发生率高。结论:通过对脐带绕颈在分娩中可变减速波形的分析,探讨与缺氧程度的关系,更好地了解脐带绕颈在临产中的表现,能准确处理,同时也避免在分娩中不必要的对母婴均有危害的手术干预。
作者:韩小妹;吴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病人防治疾病的意识,使其在住院期间配合治疗,出院后大限度地进行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本文分析了240例内科老年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研究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苏平秀;曹艳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妇产科急腹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一般起病急,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和临床治疗。由于超声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苏静;石福鲜;吴木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回顾腹部外伤后大血管损伤15例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痊愈10例、死亡5例,死亡率33%。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毛素珍;伊锁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镇痛(PCI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n=42),未做术后镇痛。B组为PCIA组(n=42),PCIA持续给药72h并记录72h内膀胱痉挛次数、痉挛持续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并每4h记录血压(BP)及心率(HR)。结果:B组膀胱痉挛次数、痉挛持续时间及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PCIA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患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艾国;王建景;赵春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玉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5名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IMT值,以颈总动脉后壁IMT平均值作为评定指标,并判定其有无脑动脉硬化及主动脉硬化。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IMT>1.0或有斑块)与主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利用B超这种无创、重复性好、准确的检查测量的IMT值或班块是一个行之有效、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评定指标,尤其在Ⅱ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海霞;阎朝丽;刘爱菊;王岩;赵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制成SAP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并对胰腺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SAP组犬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发病后12h、24h为明显(P<0.01~P<0.05),胰腺坏死灶及大量皂化,光镜胰腺细胞模糊不清,腺泡有大量片状坏死出血,部分胞核溶解消失,坏死胰腺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TNFα和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TNFα和内毒素的产生,可缓解SAP的发展。
作者:张平平;张瑞玲;杜金郎;王金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了降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肾移植术常规置放改良双J管的利弊。方法: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定改良式J管的长度、型号、双尾尺寸,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①将普通长度双J管缩短至12cm,使两端猪尾变小;②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前置放双J管;③膀胱内攀侧孔缝一道4号丝线长约20cm横行结扎;④术后早期拔出尿管,待丝线头排出后,沿尿道方向牵引丝线拔出该管。将1997年12月~2002年1月25例肾移植分A、B两组:A组为对照,放置外引流支架管,B组放置内引流改良双J管。从拔出时间,拔管前后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拔出尿管时间无区别,但拔引流管时间、拔输尿管支架管时间,B组明显较A组时间短;尿常规检查:拔出支架管前,红血球、白血球A组少于B组,但拔支架后,两组接近,尿培养A、B两组均为阴性。结论:①常规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效果优于支架管外引流组;②改良式双J管长度缩短避免了异体输尿管因保留过长而导致术后扭曲、狭窄及积水;③膀胱黏膜仅做一小切口留作吻合,防止了尿瘘的发生;④膀胱内攀缩短减少了膀胱黏膜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率;⑤膀胱内线尾经尿道排出后牵引丝线拔支架管,省去用膀胱镜拔管造成的痛苦;⑥手术后早期拔肾周引流管,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作者:罗功唐;刘致中;李建新;黄学宏;齐军;梁国力;岳长久;班彩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冬眠心肌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功能抑制,一但缺血解除,缺血心肌的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它是一种心肌的自身保护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国内外研究较多,本文就我院近3年、的5例病人简述如下。
作者:岳晓明;刘瑞;温玲兰;史百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常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大,且为了减轻呼吸循环抑制,麻醉平面常嫌不足,往往需加用一定量的辅助药完成手术。临床上我们常选用氟氛合剂或氯胺酮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作为辅助药,均取得了一定的麻醉效果。为了选择佳药物配伍,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艾芳;于建设;吴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