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双J管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罗功唐;刘致中;李建新;黄学宏;齐军;梁国力;岳长久;班彩玲

关键词:肾移植术, 改良式双J管
摘要:目的:为了降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肾移植术常规置放改良双J管的利弊。方法: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定改良式J管的长度、型号、双尾尺寸,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①将普通长度双J管缩短至12cm,使两端猪尾变小;②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前置放双J管;③膀胱内攀侧孔缝一道4号丝线长约20cm横行结扎;④术后早期拔出尿管,待丝线头排出后,沿尿道方向牵引丝线拔出该管。将1997年12月~2002年1月25例肾移植分A、B两组:A组为对照,放置外引流支架管,B组放置内引流改良双J管。从拔出时间,拔管前后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拔出尿管时间无区别,但拔引流管时间、拔输尿管支架管时间,B组明显较A组时间短;尿常规检查:拔出支架管前,红血球、白血球A组少于B组,但拔支架后,两组接近,尿培养A、B两组均为阴性。结论:①常规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效果优于支架管外引流组;②改良式双J管长度缩短避免了异体输尿管因保留过长而导致术后扭曲、狭窄及积水;③膀胱黏膜仅做一小切口留作吻合,防止了尿瘘的发生;④膀胱内攀缩短减少了膀胱黏膜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率;⑤膀胱内线尾经尿道排出后牵引丝线拔支架管,省去用膀胱镜拔管造成的痛苦;⑥手术后早期拔肾周引流管,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坏死因子与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制成SAP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并对胰腺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SAP组犬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发病后12h、24h为明显(P<0.01~P<0.05),胰腺坏死灶及大量皂化,光镜胰腺细胞模糊不清,腺泡有大量片状坏死出血,部分胞核溶解消失,坏死胰腺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TNFα和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TNFα和内毒素的产生,可缓解SAP的发展。

    作者:张平平;张瑞玲;杜金郎;王金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多抗甲素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报告

    为了解多抗甲素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效果,我们对3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李绍华;石克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进展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药物逆转治疗的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文献,对LVH发病机制及逆转药物进行分析。结果:降压、抗重塑治疗可以逆转LVH。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被证实为目前有效的逆转LVH药物。

    作者:马国敏;滕问月;杨军强;焦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诊疗一例

    病历女性患儿,5岁。主诉左上腹部膨隆,伴疼痛2周,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2周前因患左上腹部不适,家人发现患儿左上腹部膨隆,并且双侧躯干不对称,且腹部逐渐增大,伴乏力、纳差,无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正常,腹软,左上腹部巨大肿物,表面无红肿,触及呈实质性肿物,触痛(+),无囊性感及……

    作者:周少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例阻塞性黄疸的诊治

    例1:女,37岁。以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3年近日加重入院,呈持续性胀痛,并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低烧、尿色深,近3d为陶土样便。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右上腹有压痛,无包块。彩超示:胆囊内直径1.9cm强回声团,伴声影。结论:胆囊结石。化验:尿胆红素34μmol/L,尿胆元17μmol/L,总胆红素56.3/L,直接胆红素22.6μmol/L,GPT 225u,考虑为胆结石,梗黄待查,手术证实为胆结石,胆囊三角区有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行胆囊及淋巴结切除。胆道镜检胆道通畅,放T型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作者:姚丕琦;李幼军;韩志忠;王长清;贺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5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围产因素与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自1998年以来经CT证实的5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探讨其与围产因素之间关系,分析如下。

    作者:李娜;郝在军;李美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司咪唑敏感型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患者女性,25岁,因患慢性荨麻疹,首次口服治疗量阿司咪唑片10mg,服药后约2h感到心悸、胸闷、气短。于2000年9月5日来本院就诊。平素身体健康。查体:T 36.3℃,R18次/min,BP 15/9 kPa,一般状况良好,口唇无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105次/min,心律不齐,无心杂音,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0.36s,频发型室性早搏。因病人首次服药后2h发生,初诊与阿司咪唑有关。……

    作者:叶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0例异体肾移植护理体会

    我院从1990年5月~2001年3月共完成异体肾移植30例,术后1年成活率达9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受者的筛选及术前准备本组男性24例,女6例,年龄20~63岁。其中3例为2次肾移植,术前27例行血液透析,2例行腹膜透析,1例未透析,本组病人均经HLA配型,错配少于3点,PRA≤25%,病人好于手术前日行血透,大限度地保证在手术日患者体内水、电解质,……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麻醉与围术期对cTnI的影响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在麻醉前、麻醉后3h、6h,联合检测cTnI。CK—MB和Mb。结果:cTnI的浓度在3次检测中均在正常范围;而CK—MB、Mb的浓度麻醉后3h、6h均超过了正常范围,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麻醉与围手术期,cTnI诊断心肌损伤更准确、更具有特异性、更有助于避免CK—MB、Mb的假阳性。

    作者:任志坚;马谭源;刘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颈动脉IMT或斑块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玉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5名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IMT值,以颈总动脉后壁IMT平均值作为评定指标,并判定其有无脑动脉硬化及主动脉硬化。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IMT>1.0或有斑块)与主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利用B超这种无创、重复性好、准确的检查测量的IMT值或班块是一个行之有效、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评定指标,尤其在Ⅱ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海霞;阎朝丽;刘爱菊;王岩;赵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2001年对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65~82岁,平均68.0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其中有吸烟史55例。行食管胃吻合术49例,食管结肠吻合术13例,食管空肠吻合术6例。术前合并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1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

    作者:纪莲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早期梅毒165例临床分析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蔓延,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的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我科从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共发现和治疗早期梅毒165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莎娜;薛翠芬;樊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主动脉夹层瘤破裂介入治疗的手术配合

    胸主动脉瘤破裂,预后极差。积极救治可挽救生命。传统开胸行主动脉修补或置换人工血管,创伤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引起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安全度高,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我院在2000年底采用覆膜支架置放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均获成功。胸主动脉瘤破裂经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中护理非常重要,探讨和应用该疗法和护理特点,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秀琴;邢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赤峰市急性腹泻患者致病菌调查报告

    目的:本文对赤峰市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细菌病源学调查。方法:采患者大便,保存在无菌甘油保存液之中,送试验室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急性细菌性腹泻占12.89%,其中包括志贺氏,沙门氏,致病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霍乱,和O(157):H7,而以致病大肠杆菌占首位。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以婴幼儿高。结论:急性细菌性腹泻在5,8,10和11月份各出现一高峰。本次尚首次在赤峰地区检出9株空肠弯曲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作者:邢素琴;金惠艳;吴剑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肌钙蛋白Ⅰ与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入院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cTnI定量分析与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的意义。方法:103例ACS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h、24h采血。采用美国德普公司(DPC)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固相双位点化学发光试剂(用IMMUL ITE系统)测定cTnI、CK—MB浓度,根据CK—MB和ECG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并分析cTnI、CK—MB与临床状况及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QMI、NQMI和UAP患者血清cTnI分别为0.20±0.08ng/ml、32.84±23.23ng/ml、9.49±5.82ng/ml和1.16±0.77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当cTnI、CK-MB分别取2ng/ml、8ng/ml时,CK—MB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cTnI。CK—MB未升高的60例UAP患者中有27名cTnI≥0.40ng/ml(45%),在CK—MB升高的13例NQMI患者中有11例cTnI高(84.62%)。103例ACS患者中,30d死亡4例(3.88%),其中70例血清cTnI≥0.40ng/ml的患者中死亡4例(5.7%),cTnI<0.40ng/ml组无1例死亡。CK—MB≥8ng/ml组43例中有2例死亡(4.65%),CK—MB<8ng/ml组60例中有2例死亡(3.33%)。随着血清中cTnI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率亦增高,血清cTnI<0.4ng/ml无1例死亡,cTnI进行性增高死亡危险性增高可能与心肌坏死量增加有关。死亡4例均大于10ng/ml,cTnI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90.9%)。因此cTnI阴性者危险性低,有较好的预后。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定量测定可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并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冯玉宝;刘凡;李永玲;苏平;白雪垠;王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皮腹部穿刺腔内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3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经皮穿刺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3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30例肿瘤患者,其中15例为胃癌术后。10例为大肠结肠癌术后,5例为卵巢癌术后。让患者稍偏右侧平卧位,取左侧麦氏点,局部消毒,绷紧皮肤,用18~24号套管针,迅速垂直穿入腹腔内,然后拔出针芯,用注射器试抽,出现负压后,套管尾部套上输液管,将加热到42~45℃的化疗药液通过输液管,从小壶内看形成水柱状的滴速注入腹腔内,胶布固定套管针尾部,顺序将化疗药液注入完毕,拔除套管针,纱布覆盖。结果: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未发现1例有癌瘤复发和转移。骨髓抑制为Ⅰ°~Ⅲ°,消化道反应均为Ⅰ°~Ⅱ°,达到了减少复发、控制局部转移和种植以及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结论:经皮穿刺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集腹腔内化疗和肿瘤热疗于一体的新疗法。既发挥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又无明显毒副作用增加的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及探索疗效。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可引起四肢不全瘫。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方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科自1990年5月~2001年5月进行32例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臧亚华;马爱爱;闫美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与血液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ALRI)与血液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为ALRI患儿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ALRI患儿(单纯ALRI30例,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ALRI20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NO3-值代表NO水平,并观察其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设68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ALRI患儿血浆NO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的ALRI患儿组高于单纯ALRI组,恢复期观察Ⅰ、Ⅱ组血浆N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ALRI患儿血浆中NO合成增多,而且随感染受累的器官增多,NO水平也相应增高。

    作者:贾春梅;刘淑媛;王冬梅;赵英俊;沈丽萍;冯文哲;辛亚男;楚文英;胡春梅;云智慧;王俊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5例报告

    我院儿科1996~2000年共收治渗出性多形性红斑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其中学龄前儿童1例,学龄儿童4例。3例分别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咽炎。本组病例均以高热起病,体温高达39.5~40℃;其中1例水痘在高热同时伴皮疹,另外4例高热3~8d出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分布于全身。3例皮疹有明显疼痛感,2例出疹轻度瘙痒,5例皮疹消退时均为干燥结痂,脱落后留有色素沉着。5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从一患儿粪便中同时分离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我院从一患儿粪便中同时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报告如下。病历患儿男,1岁。2000年7月因出现发热、腹泻入我院。体温39℃,便为稀水样,外观有黏液,呈黑绿色,其母亲述有不洁饮食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9×109/L,N 0.55,L 0.45;便常规WBC 10~15/HP,脓细胞10~15/HP;便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生长。根……

    作者:刘超梅;郭丽霞;郜二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