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敏;滕问月;杨军强;焦亮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心梗合并症较多。心力衰竭可在起病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明显下降或不协调所致,我科自2000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梗病人69例,合并心衰者3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脂肪瘤是良性间胚叶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大多位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位于深部的脂肪瘤少见。本例发生于胸腺且体积巨大,实属罕见。……
作者:王俊梅;娜仁图娅;韩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HD的30例女性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绞痛分型、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相符程度,以期降低女性冠心病的误诊率。结果: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达43.3%。结论: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轻,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符合率较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特异性不高。
作者:王丽琴;王慕红;杨华志;计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2001年对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65~82岁,平均68.0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其中有吸烟史55例。行食管胃吻合术49例,食管结肠吻合术13例,食管空肠吻合术6例。术前合并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1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
作者:纪莲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在麻醉前、麻醉后3h、6h,联合检测cTnI。CK—MB和Mb。结果:cTnI的浓度在3次检测中均在正常范围;而CK—MB、Mb的浓度麻醉后3h、6h均超过了正常范围,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麻醉与围手术期,cTnI诊断心肌损伤更准确、更具有特异性、更有助于避免CK—MB、Mb的假阳性。
作者:任志坚;马谭源;刘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30岁。自幼右侧睾丸较对侧大,近1年渐增大,伴下坠,不适感。近3d持续性疼痛,无发热,在当地医院曾以慢性睾丸炎治疗无效,发病后无消瘦,正常劳动。后来我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好,右侧阴囊明显下垂、增大,睾丸大小约10cm×8cm×5cm,质地不均匀,压痛明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有明显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淋……
作者:海金;陈天荣;何智勇;尹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28岁。1年来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偶带血丝。伴低烧,乏力,消瘦,夜间盗汗。既往有结核病史。查体检查:体温37.6℃,消瘦面容,颈部淋巴结肿大,听诊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RBC 3.7×10(12)/L,WBC 4.8×10g/L,其中N 68%,L 32%,ESR 70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中未发现抗酸杆菌,痰癌细胞检查阴性。……
作者:郑鑫;杜亚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功能。因而,为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高血压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眼动脉彩色多普勒分析,旨在探讨高血压对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赵广明;狄美凤;杨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历女性患儿,5岁。主诉左上腹部膨隆,伴疼痛2周,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2周前因患左上腹部不适,家人发现患儿左上腹部膨隆,并且双侧躯干不对称,且腹部逐渐增大,伴乏力、纳差,无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正常,腹软,左上腹部巨大肿物,表面无红肿,触及呈实质性肿物,触痛(+),无囊性感及……
作者:周少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胸主动脉瘤破裂,预后极差。积极救治可挽救生命。传统开胸行主动脉修补或置换人工血管,创伤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引起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安全度高,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我院在2000年底采用覆膜支架置放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均获成功。胸主动脉瘤破裂经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中护理非常重要,探讨和应用该疗法和护理特点,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秀琴;邢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冠脉供血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年9月~2001年11月对1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CABG手术,有陈旧心肌梗塞10例,高血压病史者4例,糖尿病史者2例,2支病变2例,3支病变13例,左室EF25%~79%。术前及术后第1d、第2d、第3d、第7d分别做12导心电图,测量QTd(QT离散度)。结果:全组无死亡,搭桥支数共58支,平均3.8±0.9支,其中动脉桥12支,阻断时间平均87.66±39.49min,转机时间平均134±52.44min,术后早期QTd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1月~1年无心绞痛发作,活动量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监测QTd可作为搭桥术后血管通畅率的指标。
作者:王亮;尉廷汉;王震玺;杜国良;王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近5年我院心脏手术转流后鱼精蛋白拮抗过程中,出现的程度不等的各种不良反应8例进行分析,并归纳如下。
作者:郝在军;韩云志;刘万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冬眠心肌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功能抑制,一但缺血解除,缺血心肌的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它是一种心肌的自身保护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国内外研究较多,本文就我院近3年、的5例病人简述如下。
作者:岳晓明;刘瑞;温玲兰;史百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白质慢性缺血与血脂各项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磁共振(MR)表现对脑白质慢性缺血分组,然后分析各组之间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同功酶2(HDL2)和同功酶3(HDL3)、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其两者比值(A/B)以及高血压、吸烟的相关性。结果: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的TC、TG、apoB(100)平均值高于正常组(P>0.05),HDL、HDL2、HDL3低于正常组(P>0.05)),LDL高于正常组(P<0.05),apoA1和A/B低于正常组(P<0.0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HDL2低于正常组(P<0.05),而TC、TG、HDL、HDL3、LDL、apoA1、apoB(100)和A/B与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相似。高血压频数在脑白质慢性缺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吸烟频数两组接近(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LDL和高血压是脑白质慢性缺血的单独致病危险因素。结论:凡年龄在50岁以上如血浆中LDL增高和HDL2、apoA1、A/B降低可视为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时。
作者:张永利;周景春;欧阳墉;王琦;肖来柱;欧阳雪晖;郭亚茹;王银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从一患儿粪便中同时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报告如下。病历患儿男,1岁。2000年7月因出现发热、腹泻入我院。体温39℃,便为稀水样,外观有黏液,呈黑绿色,其母亲述有不洁饮食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9×109/L,N 0.55,L 0.45;便常规WBC 10~15/HP,脓细胞10~15/HP;便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2a志贺氏菌生长。根……
作者:刘超梅;郭丽霞;郜二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加金纳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在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时选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口服,金纳多注射液7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点,15d为一疗程,间隔15d再重复使用,共观察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黏度变化,测定数值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血压,由177.85±12.05/89.21±6.52mlnHg降至147.67±10.75/82.67±6.01mmHg,平均下降30.18/6.54mmHg,P<0.001,有显著性差异;24h尿蛋白由728.93±31.93mg/24h降为524.11±21.40mg/24h,平均下降204.82mg/24h;(P<0.001)有显著性差异;血肌酐由153.23±23.57ptmol/L降为132.5±19.73ptmol/L,平均下降20.73μmol/L;血尿素氮(BUN)由8.3±1.15mmol/L降为7.41±0.93mmol/L,平均下降0.89mmol/L(P<0.001)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由11.08±0.84mpa·s降为9.85±0.47mpa·s,平均下降1.23mpa·s(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加金纳多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减少肾脏ET—1、NO、TGF—β1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病理性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多方面机制,延缓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黏度、心、脑血管痰病者效果更佳,且28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高凤荣;赵萍;梅辛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妇产科急腹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一般起病急,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和临床治疗。由于超声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苏静;石福鲜;吴木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回顾腹部外伤后大血管损伤15例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痊愈10例、死亡5例,死亡率33%。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毛素珍;伊锁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从1990年5月~2001年3月共完成异体肾移植30例,术后1年成活率达9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受者的筛选及术前准备本组男性24例,女6例,年龄20~63岁。其中3例为2次肾移植,术前27例行血液透析,2例行腹膜透析,1例未透析,本组病人均经HLA配型,错配少于3点,PRA≤25%,病人好于手术前日行血透,大限度地保证在手术日患者体内水、电解质,……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药物逆转治疗的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文献,对LVH发病机制及逆转药物进行分析。结果:降压、抗重塑治疗可以逆转LVH。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被证实为目前有效的逆转LVH药物。
作者:马国敏;滕问月;杨军强;焦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