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娜;薛翠芬;樊凤玲
我院从1990年5月~2001年3月共完成异体肾移植30例,术后1年成活率达9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受者的筛选及术前准备本组男性24例,女6例,年龄20~63岁。其中3例为2次肾移植,术前27例行血液透析,2例行腹膜透析,1例未透析,本组病人均经HLA配型,错配少于3点,PRA≤25%,病人好于手术前日行血透,大限度地保证在手术日患者体内水、电解质,……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蔓延,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的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我科从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共发现和治疗早期梅毒165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莎娜;薛翠芬;樊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病人防治疾病的意识,使其在住院期间配合治疗,出院后大限度地进行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本文分析了240例内科老年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研究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苏平秀;曹艳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近5年我院心脏手术转流后鱼精蛋白拮抗过程中,出现的程度不等的各种不良反应8例进行分析,并归纳如下。
作者:郝在军;韩云志;刘万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生化标志物。方法:对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S100B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结果:S100B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结论:S100B蛋白已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韩晓芳;郭力军;方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HD的30例女性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绞痛分型、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相符程度,以期降低女性冠心病的误诊率。结果: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达43.3%。结论: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轻,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符合率较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特异性不高。
作者:王丽琴;王慕红;杨华志;计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药物逆转治疗的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文献,对LVH发病机制及逆转药物进行分析。结果:降压、抗重塑治疗可以逆转LVH。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被证实为目前有效的逆转LVH药物。
作者:马国敏;滕问月;杨军强;焦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功能。因而,为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高血压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眼动脉彩色多普勒分析,旨在探讨高血压对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赵广明;狄美凤;杨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和瘤口内皮细胞生长封闭瘤口情况。方法:本实验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分叉型动脉瘤模型,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GDC)进行栓塞,然后在电镜下分别观察24h、3日、3月后标本。结果:24h组标本在栓塞达到次全栓塞时瘤腔内即有血栓形成,3日组标本显示腔内血凝块发生机化,3月组标本显示完全栓塞的动脉瘤口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膜,而次全栓塞的动脉瘤口只有部分内皮细胞膜。结论: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时致密栓塞动脉瘤对于诱发形成横过瘤口的完整内皮细胞膜,防止动脉瘤复发十分重要。
作者:康伟民;焦德让;范一木;闫世鑫;劲松;只达石;王石;陈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加金纳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在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时选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口服,金纳多注射液7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点,15d为一疗程,间隔15d再重复使用,共观察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黏度变化,测定数值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血压,由177.85±12.05/89.21±6.52mlnHg降至147.67±10.75/82.67±6.01mmHg,平均下降30.18/6.54mmHg,P<0.001,有显著性差异;24h尿蛋白由728.93±31.93mg/24h降为524.11±21.40mg/24h,平均下降204.82mg/24h;(P<0.001)有显著性差异;血肌酐由153.23±23.57ptmol/L降为132.5±19.73ptmol/L,平均下降20.73μmol/L;血尿素氮(BUN)由8.3±1.15mmol/L降为7.41±0.93mmol/L,平均下降0.89mmol/L(P<0.001)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由11.08±0.84mpa·s降为9.85±0.47mpa·s,平均下降1.23mpa·s(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加金纳多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减少肾脏ET—1、NO、TGF—β1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病理性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多方面机制,延缓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黏度、心、脑血管痰病者效果更佳,且28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高凤荣;赵萍;梅辛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2001年对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65~82岁,平均68.0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其中有吸烟史55例。行食管胃吻合术49例,食管结肠吻合术13例,食管空肠吻合术6例。术前合并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1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
作者:纪莲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多见于小肠及结肠,发生于食道者就更为罕见。近日,我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吞咽不适1年就诊,在外院曾诊为平滑肌瘤。于200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经上消化道气钡低……
作者:隋富勇;段呼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总结了自1998年以来经CT证实的5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探讨其与围产因素之间关系,分析如下。
作者:李娜;郝在军;李美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可引起四肢不全瘫。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方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科自1990年5月~2001年5月进行32例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臧亚华;马爱爱;闫美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制成SAP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并对胰腺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SAP组犬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发病后12h、24h为明显(P<0.01~P<0.05),胰腺坏死灶及大量皂化,光镜胰腺细胞模糊不清,腺泡有大量片状坏死出血,部分胞核溶解消失,坏死胰腺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TNFα和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TNFα和内毒素的产生,可缓解SAP的发展。
作者:张平平;张瑞玲;杜金郎;王金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ALRI)与血液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为ALRI患儿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ALRI患儿(单纯ALRI30例,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ALRI20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NO3-值代表NO水平,并观察其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设68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ALRI患儿血浆NO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的ALRI患儿组高于单纯ALRI组,恢复期观察Ⅰ、Ⅱ组血浆N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ALRI患儿血浆中NO合成增多,而且随感染受累的器官增多,NO水平也相应增高。
作者:贾春梅;刘淑媛;王冬梅;赵英俊;沈丽萍;冯文哲;辛亚男;楚文英;胡春梅;云智慧;王俊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历女性患儿,5岁。主诉左上腹部膨隆,伴疼痛2周,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2周前因患左上腹部不适,家人发现患儿左上腹部膨隆,并且双侧躯干不对称,且腹部逐渐增大,伴乏力、纳差,无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正常,腹软,左上腹部巨大肿物,表面无红肿,触及呈实质性肿物,触痛(+),无囊性感及……
作者:周少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于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定义尚不明确,文献报道50~70岁不等,多数作者将≥60岁定为老年AML的界限,有关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60岁的急性白血病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加以总结讨论。……
作者:白雁;张继英;石玉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所致缺氧在分娩时的临床表现。方法:取1998年1月~2000年1月间分娩中选取孕足月无妊娠合并症及分娩期无其它并发症有脐带绕颈192例。观察胎儿监护波形,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死产,胎儿宫内死亡。结果:胎儿监护中可变减速波形多见,羊水污染发生率高,Apgar评分低,死胎、死产发生率高。结论:通过对脐带绕颈在分娩中可变减速波形的分析,探讨与缺氧程度的关系,更好地了解脐带绕颈在临产中的表现,能准确处理,同时也避免在分娩中不必要的对母婴均有危害的手术干预。
作者:韩小妹;吴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经皮穿刺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3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30例肿瘤患者,其中15例为胃癌术后。10例为大肠结肠癌术后,5例为卵巢癌术后。让患者稍偏右侧平卧位,取左侧麦氏点,局部消毒,绷紧皮肤,用18~24号套管针,迅速垂直穿入腹腔内,然后拔出针芯,用注射器试抽,出现负压后,套管尾部套上输液管,将加热到42~45℃的化疗药液通过输液管,从小壶内看形成水柱状的滴速注入腹腔内,胶布固定套管针尾部,顺序将化疗药液注入完毕,拔除套管针,纱布覆盖。结果: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未发现1例有癌瘤复发和转移。骨髓抑制为Ⅰ°~Ⅲ°,消化道反应均为Ⅰ°~Ⅱ°,达到了减少复发、控制局部转移和种植以及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结论:经皮穿刺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集腹腔内化疗和肿瘤热疗于一体的新疗法。既发挥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又无明显毒副作用增加的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及探索疗效。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