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宝;刘凡;李永玲;苏平;白雪垠;王海军
目前测定人发中钙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居多,极普法尚未见报道。但前法仪器昂贵,大多数基层还不具备条件,为了能广泛开展发钙的检测,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作了发钙测定的实验探讨,并对温度影响提出了改进,拟定出发钙的示波极谱测定。……
作者:徐效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护士在整个急诊过程中扮演与病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重要角色。因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达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为病人服务。……
作者:刘清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了降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肾移植术常规置放改良双J管的利弊。方法: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定改良式J管的长度、型号、双尾尺寸,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①将普通长度双J管缩短至12cm,使两端猪尾变小;②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前置放双J管;③膀胱内攀侧孔缝一道4号丝线长约20cm横行结扎;④术后早期拔出尿管,待丝线头排出后,沿尿道方向牵引丝线拔出该管。将1997年12月~2002年1月25例肾移植分A、B两组:A组为对照,放置外引流支架管,B组放置内引流改良双J管。从拔出时间,拔管前后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拔出尿管时间无区别,但拔引流管时间、拔输尿管支架管时间,B组明显较A组时间短;尿常规检查:拔出支架管前,红血球、白血球A组少于B组,但拔支架后,两组接近,尿培养A、B两组均为阴性。结论:①常规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效果优于支架管外引流组;②改良式双J管长度缩短避免了异体输尿管因保留过长而导致术后扭曲、狭窄及积水;③膀胱黏膜仅做一小切口留作吻合,防止了尿瘘的发生;④膀胱内攀缩短减少了膀胱黏膜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率;⑤膀胱内线尾经尿道排出后牵引丝线拔支架管,省去用膀胱镜拔管造成的痛苦;⑥手术后早期拔肾周引流管,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作者:罗功唐;刘致中;李建新;黄学宏;齐军;梁国力;岳长久;班彩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入院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cTnI定量分析与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的意义。方法:103例ACS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12h、24h采血。采用美国德普公司(DPC)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固相双位点化学发光试剂(用IMMUL ITE系统)测定cTnI、CK—MB浓度,根据CK—MB和ECG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并分析cTnI、CK—MB与临床状况及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QMI、NQMI和UAP患者血清cTnI分别为0.20±0.08ng/ml、32.84±23.23ng/ml、9.49±5.82ng/ml和1.16±0.77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当cTnI、CK-MB分别取2ng/ml、8ng/ml时,CK—MB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cTnI。CK—MB未升高的60例UAP患者中有27名cTnI≥0.40ng/ml(45%),在CK—MB升高的13例NQMI患者中有11例cTnI高(84.62%)。103例ACS患者中,30d死亡4例(3.88%),其中70例血清cTnI≥0.40ng/ml的患者中死亡4例(5.7%),cTnI<0.40ng/ml组无1例死亡。CK—MB≥8ng/ml组43例中有2例死亡(4.65%),CK—MB<8ng/ml组60例中有2例死亡(3.33%)。随着血清中cTnI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率亦增高,血清cTnI<0.4ng/ml无1例死亡,cTnI进行性增高死亡危险性增高可能与心肌坏死量增加有关。死亡4例均大于10ng/ml,cTnI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90.9%)。因此cTnI阴性者危险性低,有较好的预后。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定量测定可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并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冯玉宝;刘凡;李永玲;苏平;白雪垠;王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凝仪在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监测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所用试剂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就关系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我们用国产试剂在CA-50血凝仪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发现对患有严重肝脏疾病和口服抗凝药后病人的血浆经常发生不凝固现象,再用进口试剂测定,就很少出现不凝固现象。……
作者:吴远良;余水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儿科1996~2000年共收治渗出性多形性红斑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其中学龄前儿童1例,学龄儿童4例。3例分别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咽炎。本组病例均以高热起病,体温高达39.5~40℃;其中1例水痘在高热同时伴皮疹,另外4例高热3~8d出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分布于全身。3例皮疹有明显疼痛感,2例出疹轻度瘙痒,5例皮疹消退时均为干燥结痂,脱落后留有色素沉着。5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白质慢性缺血与血脂各项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磁共振(MR)表现对脑白质慢性缺血分组,然后分析各组之间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同功酶2(HDL2)和同功酶3(HDL3)、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其两者比值(A/B)以及高血压、吸烟的相关性。结果: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的TC、TG、apoB(100)平均值高于正常组(P>0.05),HDL、HDL2、HDL3低于正常组(P>0.05)),LDL高于正常组(P<0.05),apoA1和A/B低于正常组(P<0.0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HDL2低于正常组(P<0.05),而TC、TG、HDL、HDL3、LDL、apoA1、apoB(100)和A/B与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相似。高血压频数在脑白质慢性缺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吸烟频数两组接近(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LDL和高血压是脑白质慢性缺血的单独致病危险因素。结论:凡年龄在50岁以上如血浆中LDL增高和HDL2、apoA1、A/B降低可视为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时。
作者:张永利;周景春;欧阳墉;王琦;肖来柱;欧阳雪晖;郭亚茹;王银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作者:王永平;张涛;沙力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蔓延,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的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我科从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共发现和治疗早期梅毒165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莎娜;薛翠芬;樊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LE),降低围产期死亡率、致残率及在预防和减少远期后遗症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脑水肿、脑细胞缺氧缺血的处理,巴比妥类药、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的使用,使缺氧缺血性脑病得到早期治疗,脑细胞功能早期改善。结果:苯巴比妥是氧自由基的抑制剂和清除剂。镁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脑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减少,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包美荣;孟知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冠脉供血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年9月~2001年11月对1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CABG手术,有陈旧心肌梗塞10例,高血压病史者4例,糖尿病史者2例,2支病变2例,3支病变13例,左室EF25%~79%。术前及术后第1d、第2d、第3d、第7d分别做12导心电图,测量QTd(QT离散度)。结果:全组无死亡,搭桥支数共58支,平均3.8±0.9支,其中动脉桥12支,阻断时间平均87.66±39.49min,转机时间平均134±52.44min,术后早期QTd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1月~1年无心绞痛发作,活动量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监测QTd可作为搭桥术后血管通畅率的指标。
作者:王亮;尉廷汉;王震玺;杜国良;王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玉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5名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IMT值,以颈总动脉后壁IMT平均值作为评定指标,并判定其有无脑动脉硬化及主动脉硬化。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IMT>1.0或有斑块)与主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利用B超这种无创、重复性好、准确的检查测量的IMT值或班块是一个行之有效、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评定指标,尤其在Ⅱ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海霞;阎朝丽;刘爱菊;王岩;赵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制成SAP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并对胰腺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SAP组犬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发病后12h、24h为明显(P<0.01~P<0.05),胰腺坏死灶及大量皂化,光镜胰腺细胞模糊不清,腺泡有大量片状坏死出血,部分胞核溶解消失,坏死胰腺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结论:TNFα和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TNFα和内毒素的产生,可缓解SAP的发展。
作者:张平平;张瑞玲;杜金郎;王金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例1,男,6岁。颜面浮肿7d,尿少5d入院。多次抽搐,反复鼻衄、呕血,血压17.3~28/10.7~14.7kPa,尿蛋白卅,RBC满视野。Hb 85g/L。RBC 3.11×10(12)/L,血小板220×109/L,BUN 32.8~38.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9mmol/L,血钾6.3mmol/L,血钠130mmol/L,血氯94mmol/L,血钙2.1mmol/L,血磷2.5mmol/L,血镁1.6mmDl/L,血肌酐265μmol/L,血胆固醇4.7mmol/L,血沉8mm/1h,ASO 400U。B超双肾肿大。……
作者:牛国剑;张姝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终身抗凝治疗的特殊群体的鼻衄患者处理。方法:采用浸有凝血酶的敷料在出血部位局部压迫,配合全身药物治疗。结果:49例中44例迅速止血,48h拔除填塞物,无活动性出血,黏膜愈合好。有效率达89.71%。结论:此法临床应用,收到满意效果,且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应予推广。
作者:齐颖;王云丽;刘锐;莎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常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大,且为了减轻呼吸循环抑制,麻醉平面常嫌不足,往往需加用一定量的辅助药完成手术。临床上我们常选用氟氛合剂或氯胺酮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作为辅助药,均取得了一定的麻醉效果。为了选择佳药物配伍,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艾芳;于建设;吴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从1990年5月~2001年3月共完成异体肾移植30例,术后1年成活率达9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受者的筛选及术前准备本组男性24例,女6例,年龄20~63岁。其中3例为2次肾移植,术前27例行血液透析,2例行腹膜透析,1例未透析,本组病人均经HLA配型,错配少于3点,PRA≤25%,病人好于手术前日行血透,大限度地保证在手术日患者体内水、电解质,……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2001年对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龄65~82岁,平均68.0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其中有吸烟史55例。行食管胃吻合术49例,食管结肠吻合术13例,食管空肠吻合术6例。术前合并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1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
作者:纪莲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28岁。1年来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偶带血丝。伴低烧,乏力,消瘦,夜间盗汗。既往有结核病史。查体检查:体温37.6℃,消瘦面容,颈部淋巴结肿大,听诊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RBC 3.7×10(12)/L,WBC 4.8×10g/L,其中N 68%,L 32%,ESR 70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中未发现抗酸杆菌,痰癌细胞检查阴性。……
作者:郑鑫;杜亚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手术切除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有手术切除指征的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进行了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其中8例肿块与主动脉弓粘连,13例肿块与左上肺动脉粘连,4例纵隔血管前间隙与左肺门均淋巴结肿大,15例左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纵隔血管前间隙淋巴结肿大,35例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与术中、前、后相对照。结果:1例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肿块侵犯肺动脉干无法切除,手术切除34例,符合率97%,其中左肺上叶前段局部切除23例,左肺上叶切除8例,左肺全切3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手术切除的诊断依据,为外科手术切除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提高了手术切除肿瘤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曹增;李潇;张辉;张立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