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功能。因而,为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高血压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眼动脉彩色多普勒分析,旨在探讨高血压对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赵广明;狄美凤;杨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作者:王永平;张涛;沙力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2001年3~12月我科对100例湿疹、皮炎的患者,应用负离子冷喷、湿敷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00例。年龄13~50岁。男性38例,女性62例。均为门诊患者。急性湿疹25例,慢性湿疹17例,接触性皮炎32例,药物过敏性皮炎16例,脂溢性皮炎10例。临床表现急性湿疹开始皮疹增多,瘙痒剧烈。病因较为复杂,易于复发,严重者可……
作者:樊凤玲;薛翠芬;莎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ALRI)与血液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为ALRI患儿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ALRI患儿(单纯ALRI30例,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ALRI20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2-/NO3-值代表NO水平,并观察其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设68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ALRI患儿血浆NO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合并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受累的ALRI患儿组高于单纯ALRI组,恢复期观察Ⅰ、Ⅱ组血浆N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ALRI患儿血浆中NO合成增多,而且随感染受累的器官增多,NO水平也相应增高。
作者:贾春梅;刘淑媛;王冬梅;赵英俊;沈丽萍;冯文哲;辛亚男;楚文英;胡春梅;云智慧;王俊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25岁,因患慢性荨麻疹,首次口服治疗量阿司咪唑片10mg,服药后约2h感到心悸、胸闷、气短。于2000年9月5日来本院就诊。平素身体健康。查体:T 36.3℃,R18次/min,BP 15/9 kPa,一般状况良好,口唇无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105次/min,心律不齐,无心杂音,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0.36s,频发型室性早搏。因病人首次服药后2h发生,初诊与阿司咪唑有关。……
作者:叶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加金纳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在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时选用氯沙坦50~100mg每日1次口服,金纳多注射液7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点,15d为一疗程,间隔15d再重复使用,共观察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黏度变化,测定数值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血压,由177.85±12.05/89.21±6.52mlnHg降至147.67±10.75/82.67±6.01mmHg,平均下降30.18/6.54mmHg,P<0.001,有显著性差异;24h尿蛋白由728.93±31.93mg/24h降为524.11±21.40mg/24h,平均下降204.82mg/24h;(P<0.001)有显著性差异;血肌酐由153.23±23.57ptmol/L降为132.5±19.73ptmol/L,平均下降20.73μmol/L;血尿素氮(BUN)由8.3±1.15mmol/L降为7.41±0.93mmol/L,平均下降0.89mmol/L(P<0.001)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由11.08±0.84mpa·s降为9.85±0.47mpa·s,平均下降1.23mpa·s(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加金纳多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减少肾脏ET—1、NO、TGF—β1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病理性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多方面机制,延缓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高血黏度、心、脑血管痰病者效果更佳,且28例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高凤荣;赵萍;梅辛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例1:女,37岁。以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3年近日加重入院,呈持续性胀痛,并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低烧、尿色深,近3d为陶土样便。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右上腹有压痛,无包块。彩超示:胆囊内直径1.9cm强回声团,伴声影。结论:胆囊结石。化验:尿胆红素34μmol/L,尿胆元17μmol/L,总胆红素56.3/L,直接胆红素22.6μmol/L,GPT 225u,考虑为胆结石,梗黄待查,手术证实为胆结石,胆囊三角区有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行胆囊及淋巴结切除。胆道镜检胆道通畅,放T型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作者:姚丕琦;李幼军;韩志忠;王长清;贺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了降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肾移植术常规置放改良双J管的利弊。方法: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设定改良式J管的长度、型号、双尾尺寸,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①将普通长度双J管缩短至12cm,使两端猪尾变小;②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前置放双J管;③膀胱内攀侧孔缝一道4号丝线长约20cm横行结扎;④术后早期拔出尿管,待丝线头排出后,沿尿道方向牵引丝线拔出该管。将1997年12月~2002年1月25例肾移植分A、B两组:A组为对照,放置外引流支架管,B组放置内引流改良双J管。从拔出时间,拔管前后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拔出尿管时间无区别,但拔引流管时间、拔输尿管支架管时间,B组明显较A组时间短;尿常规检查:拔出支架管前,红血球、白血球A组少于B组,但拔支架后,两组接近,尿培养A、B两组均为阴性。结论:①常规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效果优于支架管外引流组;②改良式双J管长度缩短避免了异体输尿管因保留过长而导致术后扭曲、狭窄及积水;③膀胱黏膜仅做一小切口留作吻合,防止了尿瘘的发生;④膀胱内攀缩短减少了膀胱黏膜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率;⑤膀胱内线尾经尿道排出后牵引丝线拔支架管,省去用膀胱镜拔管造成的痛苦;⑥手术后早期拔肾周引流管,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
作者:罗功唐;刘致中;李建新;黄学宏;齐军;梁国力;岳长久;班彩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生化标志物。方法:对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S100B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结果:S100B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结论:S100B蛋白已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韩晓芳;郭力军;方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儿,女,12岁。因发热呕吐2d,心前区痛5h,于2001年8月4日入院。入院前2d无诱因出现发热,乏力,体温升高达39℃,不伴寒颤、稍感咽痛。给予林可霉素,病毒唑及地塞米松肌注2次,发热无好转。早晨因心前区痛伴心悸,呈阵发性,持续时间5min至半小时。口服丹参滴丸粒症状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急性感染”收入院。既……
作者:狄美凤;娜仁;云素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常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但由于手术范围较大,且为了减轻呼吸循环抑制,麻醉平面常嫌不足,往往需加用一定量的辅助药完成手术。临床上我们常选用氟氛合剂或氯胺酮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作为辅助药,均取得了一定的麻醉效果。为了选择佳药物配伍,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艾芳;于建设;吴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手术切除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有手术切除指征的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进行了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其中8例肿块与主动脉弓粘连,13例肿块与左上肺动脉粘连,4例纵隔血管前间隙与左肺门均淋巴结肿大,15例左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纵隔血管前间隙淋巴结肿大,35例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与术中、前、后相对照。结果:1例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患者肿块侵犯肺动脉干无法切除,手术切除34例,符合率97%,其中左肺上叶前段局部切除23例,左肺上叶切除8例,左肺全切3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主—肺动脉窗型肺癌手术切除的诊断依据,为外科手术切除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提高了手术切除肿瘤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曹增;李潇;张辉;张立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妇产科急腹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一般起病急,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和临床治疗。由于超声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苏静;石福鲜;吴木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取1个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吊瓶(500ml),剪去输液管(靠近输液瓶底留3寸长输液管),打1个死结。当病人有尿意时,分开病人双腿将其扣于会阴部,贴紧皮肤,尿液将流至瓶中。对于中、轻症患者可自行放置该种简易便器,对于重症患者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该方法经济适用,材资来源广;……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HD的30例女性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绞痛分型、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相符程度,以期降低女性冠心病的误诊率。结果: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误诊率较高,可达43.3%。结论: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轻,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符合率较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特异性不高。
作者:王丽琴;王慕红;杨华志;计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LE),降低围产期死亡率、致残率及在预防和减少远期后遗症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脑水肿、脑细胞缺氧缺血的处理,巴比妥类药、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的使用,使缺氧缺血性脑病得到早期治疗,脑细胞功能早期改善。结果:苯巴比妥是氧自由基的抑制剂和清除剂。镁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使脑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减少,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得到健康成长。
作者:包美荣;孟知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回顾腹部外伤后大血管损伤15例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痊愈10例、死亡5例,死亡率33%。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毛素珍;伊锁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冠脉供血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年9月~2001年11月对1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CABG手术,有陈旧心肌梗塞10例,高血压病史者4例,糖尿病史者2例,2支病变2例,3支病变13例,左室EF25%~79%。术前及术后第1d、第2d、第3d、第7d分别做12导心电图,测量QTd(QT离散度)。结果:全组无死亡,搭桥支数共58支,平均3.8±0.9支,其中动脉桥12支,阻断时间平均87.66±39.49min,转机时间平均134±52.44min,术后早期QTd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1月~1年无心绞痛发作,活动量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监测QTd可作为搭桥术后血管通畅率的指标。
作者:王亮;尉廷汉;王震玺;杜国良;王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白质慢性缺血与血脂各项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磁共振(MR)表现对脑白质慢性缺血分组,然后分析各组之间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同功酶2(HDL2)和同功酶3(HDL3)、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其两者比值(A/B)以及高血压、吸烟的相关性。结果: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的TC、TG、apoB(100)平均值高于正常组(P>0.05),HDL、HDL2、HDL3低于正常组(P>0.05)),LDL高于正常组(P<0.05),apoA1和A/B低于正常组(P<0.0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HDL2低于正常组(P<0.05),而TC、TG、HDL、HDL3、LDL、apoA1、apoB(100)和A/B与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相似。高血压频数在脑白质慢性缺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吸烟频数两组接近(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LDL和高血压是脑白质慢性缺血的单独致病危险因素。结论:凡年龄在50岁以上如血浆中LDL增高和HDL2、apoA1、A/B降低可视为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时。
作者:张永利;周景春;欧阳墉;王琦;肖来柱;欧阳雪晖;郭亚茹;王银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30岁。自幼右侧睾丸较对侧大,近1年渐增大,伴下坠,不适感。近3d持续性疼痛,无发热,在当地医院曾以慢性睾丸炎治疗无效,发病后无消瘦,正常劳动。后来我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好,右侧阴囊明显下垂、增大,睾丸大小约10cm×8cm×5cm,质地不均匀,压痛明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有明显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淋……
作者:海金;陈天荣;何智勇;尹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