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婉波;徐银儿;史尧胜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导的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在骨科护生带教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0名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护生,根据实习时间平均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护生主导式教学查房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方法,并对两组的临床教学满意度和出科成绩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教学满意度和出科成绩两项,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以学生为主导的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能够转变查房时护生的角色,使其由参与变为主导,增强其责任感,从而提高护理临床教学的质量.
作者:邓成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提升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的有效性.方法:把26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品管圈活动组(13人,在培训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与常规培训组(13人,以常规的形式进行培训).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比常规培训组优秀(P<0.01),缺陷发生数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在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进而改善护理安全性与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院前急救调度行为是一项特殊的医疗行为,其带有行政行为属性.院前急救调度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急救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近的可调度的急救单元,该急救单元接受调度信号后以快速度赶到患者身边,进行及时的院前抢救工作,以确保患者可安全到院就诊.院前急救调度的质量以及安全控制是院前急救工作中为重要的两大因素,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王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HPV检测质量,促进HPV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对PCR实验室HPV检测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双盲标本检测,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PCR实验室HPV检测进行现场测试和考核.结果:医院领导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较全,人员培训力度大,PCR实验室设备齐全,但存在PCR实验室HPV检测操作规范性和质量管理较差、人员流动性快、试剂缺少对照等问题.结论:所提出的建议对促进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PCR实验室HPV检测水平的提高及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和临床效果,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在骨科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护理服务理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投诉率亦大大降低.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但可提高骨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还可促进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护士抑郁焦虑情绪与职业压力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干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350名临床一线工作护士随机采用焦虑评分表、抑郁评分表和护士职业压力测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检查结果为49.0%、32.0%,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护士职业压力测量表各项随机调查结果均高于正常者(P<0.05);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职业压力测量表中专业及待遇的问题,工作时间及工作量问题,付出和回报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前景及家庭方面问题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抑郁焦虑情绪与职业压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引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视.
作者:马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9.23±12.36)分(41.95±13.25)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33±13.88)分(52.65±1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产妇的满意度为80.00%,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产褥期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度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产科分娩室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产妇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作者:寿凤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对手术标本的程序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包括手术标本的保管程序、处置程序和送检程序.程序化管理措施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手术标本的管理,使医护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有效地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淑琼;吴晓燕;陈优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药膳是“全养生”理念下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药膳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文章的目的在于探讨药膳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以为行业的发展和后续研究提供服务.通过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作者认为随着药膳市场的不断扩张,药膳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会持续地增长,并且在药膳制作、药膳贸易以及药膳服务方面有较大的需求.
作者:陈颂恩;孙晓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对于提高骨科护理中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诊治骨折患者例15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防范,两组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表测评,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率达96.25%(u=8.694,t=9.932,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499,P=0.034).结论:骨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海燕;孙科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诊病人的就诊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护理资源的分配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台州市8所三级医院2013年的9411例急诊病人资料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患者的疾病种类、就诊时间等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患者疾病类型前三分别为创伤、头颈损伤、脑梗死,占25.4%、10.5%和9.2%;患者就诊高峰期为8:00~12:00和16:00~20:00,且休息日、节假日的就诊率均高于工作日.结论:要根据急诊科病人的疾病类型及就诊时段进行护理资源的分配,加强护士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作者:陈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个性化组为45例,行个性化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个性化组患者焦虑度、疼痛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个性化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 =21.352,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肝胆外科,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家长参与绘制婴儿生长曲线的效果,以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趋势的影响.方法:从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500名婴儿,指导家长定期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的评价填报参与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图评估表.结果:①末次评价显示,3条生长曲线图的画点、末点及连线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18次、0.36次和3.04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家长认为婴儿生长发育好的比例、曲线图有助于评估婴儿发育的比例以及采用曲线图便捷的比例,末次评价显著高于首次评价(P<0.001);③医护人员对于家长更有效的接受发育指导的比例,末次评价高于首次评价(P<0.001);④第3、4、6次评价显示,3种生长曲线图的末点和画点的百分比随评价次数而逐次递减,连线的百分比则逐渐递增(P<0.001);⑤出生、首评和末评三者显示,年龄测体重、年龄测身高生长曲线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年龄测体重和身高测体重生长曲线的比例逐步下降(P<0.001).结论:家长接受指导,并参与到绘制婴儿生长曲线及评估的内容中,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婴儿的体重身高生长规律,还能更好地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俞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设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从年龄、病史、活动能力、创伤、医源性因素5方面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患者制定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与实施评估表前神经外科发生DVT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评估表后,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对预防DVT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对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进行阐述,并对2006~2014年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技术审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制剂注册情况及审评不通过原因,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作者:沈文娟;汪丽;张珂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浅析静脉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管理措施.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情况,分析配置化疗药的危害、污染途径,总结自我防护的经验,让配置人员做到更好的防护.结果:针对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结论:规范操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可以大限度保护配置人员的健康,充分发挥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优势.
作者:邱小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4年6月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观察组)及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照组),每组各25人,进行压力调查,并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轻度、中度、重度压力分别为8.0%、32.0%、32.0%,而对照组的40.0%、52.0%、8.0%,显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重度压力高于对照组,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总分为(158.6±4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3.8±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患者护理危险、护理专业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量、工作环境、护理专业、患者护理等因素均会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压力.
作者:蒋娟妹;蔡静;付翠;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期望值与护士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满足情况间的差异.方法:将33例EICU患者家属和63例在EICU工作的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家属作为家属组,护士作为护士组.比较不同职称护士间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各项评分差异和家属与护士间CCFNI各项评分差异.结果:护师以上职称组CCFNI评分中信息因子、支持因子、保证因子、接近因子及舒适因子分数均明显高于护士职称组(P<0.05),同时护士组CCFNI评分中信息因子、支持因子、保证因子、接近因子及舒适因子分数均明显低于家属组(P<0.05).结论:在EICU工作中,不同职称护士间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期望值间存在差异,同时护士对于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期望值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作者:李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立足公立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实际,在对公立医院薪酬待遇情况调研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建议方案,旨在为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新;胡斌;郭笑伶;朱亚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未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30例,女190例.对该组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并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中男226例,女194例.这两组患者均为1年的观察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7.8%,实验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6.4%.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加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范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