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刚
河南中医学院在对中医类专业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中,结合学校实际并充分考虑临床实习带教的特殊性及具体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初步建立了以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功能、评价方法等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更加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教师临床实习带教质量,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中医类专业临床实习带教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刘宾;呼海涛;段涛;卢旻;闫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外科工作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与“三基”操作考核情况,采取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患者发生意外的情况.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与“三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明显(t=5.111、15.694,P均<0.01),医生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x2=16.552,P<0.05).结论:对外科护理人员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郁葱;傅淑萍;蒋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提升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的有效性.方法:把26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品管圈活动组(13人,在培训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与常规培训组(13人,以常规的形式进行培训).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比常规培训组优秀(P<0.01),缺陷发生数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在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进而改善护理安全性与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研究生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导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对待.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开题应有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完成.文章就颇具代表性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王磊;柴可夫;王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个性化组为45例,行个性化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个性化组患者焦虑度、疼痛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个性化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 =21.352,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运用于肝胆外科,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未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30例,女190例.对该组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并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中男226例,女194例.这两组患者均为1年的观察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7.8%,实验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6.4%.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加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范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对于提高骨科护理中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诊治骨折患者例15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防范,两组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表测评,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率达96.25%(u=8.694,t=9.932,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499,P=0.034).结论:骨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海燕;孙科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阐释了病、证、方的含义,对病与证、证与方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握辨治“病、证、方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病证互参,以法遣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郑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战胜病魔、早日康复.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做“医者父母心”.医生精湛的医术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是战胜病魔的关键.但近来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闹、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文章从医患关系现状入手,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以及改善紧张关系的对策,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盛康美;杨立新;贾守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校长办公室作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综合部门,是高校管理的中心枢纽.文章旨在探索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校长办公室如何进一步推进思维、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各项职能和作用,以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作者:郭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和临床效果,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在骨科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护理服务理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投诉率亦大大降低.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但可提高骨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还可促进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浅析静脉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管理措施.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情况,分析配置化疗药的危害、污染途径,总结自我防护的经验,让配置人员做到更好的防护.结果:针对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结论:规范操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可以大限度保护配置人员的健康,充分发挥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优势.
作者:邱小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查找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医务人员、科室布局、消毒措施、药物使用、领导重视程度、医用垃圾处理等方面.对此,采取相关规范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了患者医院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提高领导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魏玉波;杨铁军;王泽茂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找到相关对策,以便提高临床痰标本的检测率.方法:在住院部选取150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痰标本的留取情况.结果:得出影响痰标本不正确留取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而患者因素占77.6%,是导致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尤以患者无力咳痰和痰少不易咳出为显著.医护人员因素占22.4%,其中的主要因素为送检不及时,送检时间太长.结论;医护人员在取痰过程中应当以高度责任心和耐心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讲解,使患者明白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提高临床痰培养的有效率.
作者:朱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预防医学作为中医特色课程也面临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文章对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刘晓蕙;孙春阳;裴兰英;徐学琴;王瑾瑾;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其致残率高,社会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社会稳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压力.而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经历了从单纯的医院关押式治疗到医院社区一体化治疗,促进了患者的社会回归.文章探究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回归,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治和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刘波;史尧胜;周东升;徐银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介绍“7S”管理在外科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科参与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寻找,然后进行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常节约、常安全.结果:“7S”管理使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设备仪器管理落实到人,解决了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觉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对外科重症医学科的仪器设备进行“7S”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加宝贵的时间,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风险,有效降低了科室成本.
作者:景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妇女对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抽取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1371例,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人流认知情况.共获有效问卷1305份,将1305例患者按照流产方式进行分组,药物流产者331例为观察组,手术流产者974例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表格进行可接受性评估.结果:结果显示,从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流产知识认知情况看,观察组避孕知识、避孕措施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认知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避孕、流产知识来源相近,前3位分别为电视广播、互联网、朋友或家人.结论:药物流产易被年龄适中、教育水平高的群体所接受,有人工流产史的患者对药物流产的接受率更高,应当提高妇女的避孕、流产认知程度,尊重妇女流产方式的选择,更好、更全面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
作者:胡红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为探讨控制医院感染与加强护理管理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文章分析和总结了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与措施,包括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强化感染防控意识、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管理、落实感染监测与控制措施等.而护理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落实和规范护理措施、强化病房和病区管理、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等.通过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厉芝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12月之间急诊科抢救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急救效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从满意度统计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急救效果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出诊时间为(7.4±3.5)分钟、急救成功率为100.0%、差错发生率为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5.5)分钟、90.0%和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质量评价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三级考试、技能操作评分分别为(97.5±1.9)分、(95.7±2.3)分、(96.6±2.1)分、(98.1±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3)分、(82.1±4.4)分、(83.9±4.1)分、(81.7±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急救出诊时间,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