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华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4年6月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观察组)及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照组),每组各25人,进行压力调查,并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轻度、中度、重度压力分别为8.0%、32.0%、32.0%,而对照组的40.0%、52.0%、8.0%,显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重度压力高于对照组,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总分为(158.6±4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3.8±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患者护理危险、护理专业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量、工作环境、护理专业、患者护理等因素均会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压力.
作者:蒋娟妹;蔡静;付翠;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17例医疗纠纷的分析,探讨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吐哈石油医院2010~2014年发生的17例医疗纠纷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纠纷发生的科别、原因,确定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科室及主要原因,并根据结果探讨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5年间医疗纠纷发生的重点科室是外科、妇产科,纠纷发生的原因依次是:并发症、医疗过失、医患沟通不够.结论;手术科室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重点科室,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重点监管,严格落实核心制度,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珂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12月之间急诊科抢救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急救效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从满意度统计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急救效果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出诊时间为(7.4±3.5)分钟、急救成功率为100.0%、差错发生率为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5.5)分钟、90.0%和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质量评价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三级考试、技能操作评分分别为(97.5±1.9)分、(95.7±2.3)分、(96.6±2.1)分、(98.1±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3)分、(82.1±4.4)分、(83.9±4.1)分、(81.7±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急救出诊时间,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冯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外科工作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与“三基”操作考核情况,采取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患者发生意外的情况.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与“三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明显(t=5.111、15.694,P均<0.01),医生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x2=16.552,P<0.05).结论:对外科护理人员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郁葱;傅淑萍;蒋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开展优质护理前后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3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护理服务质量、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在专科操作、基础护理、专科理论和基础理论方面的考核得分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优质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在护理投诉数、护理差错数和护患纠纷数等方面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当天,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当天和出院14天后,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王依;叶丽萍;张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校长办公室作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综合部门,是高校管理的中心枢纽.文章旨在探索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校长办公室如何进一步推进思维、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各项职能和作用,以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作者:郭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设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从年龄、病史、活动能力、创伤、医源性因素5方面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患者制定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与实施评估表前神经外科发生DVT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评估表后,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将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用于神经外科患者,对预防DVT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提升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的有效性.方法:把26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品管圈活动组(13人,在培训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与常规培训组(13人,以常规的形式进行培训).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比常规培训组优秀(P<0.01),缺陷发生数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在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进而改善护理安全性与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查找皮肤性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医务人员、科室布局、消毒措施、药物使用、领导重视程度、医用垃圾处理等方面.对此,采取相关规范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了患者医院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提高领导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魏玉波;杨铁军;王泽茂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战胜病魔、早日康复.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做“医者父母心”.医生精湛的医术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是战胜病魔的关键.但近来随着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闹、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文章从医患关系现状入手,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以及改善紧张关系的对策,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盛康美;杨立新;贾守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浅析静脉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管理措施.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情况,分析配置化疗药的危害、污染途径,总结自我防护的经验,让配置人员做到更好的防护.结果:针对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结论:规范操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可以大限度保护配置人员的健康,充分发挥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优势.
作者:邱小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未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30例,女190例.对该组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高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并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4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中男226例,女194例.这两组患者均为1年的观察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87.8%,实验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6.4%.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加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作者:范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社区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影响门诊药房调剂的各环节,即采购、验收、储存、请领、上架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分别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社区药房调剂过程中的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门诊药房实施风险管理后,药师内差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药房管理中,能够提高药师的配剂准确性,提高工作质量,促进用药安全.
作者:孙秀琴;蔡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其致残率高,社会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社会稳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压力.而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经历了从单纯的医院关押式治疗到医院社区一体化治疗,促进了患者的社会回归.文章探究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回归,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治和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刘波;史尧胜;周东升;徐银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预防医学作为中医特色课程也面临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文章对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刘晓蕙;孙春阳;裴兰英;徐学琴;王瑾瑾;闫国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对手术标本的程序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包括手术标本的保管程序、处置程序和送检程序.程序化管理措施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手术标本的管理,使医护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有效地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者:陈淑琼;吴晓燕;陈优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引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推拿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知识经济时代下,一个企业或单位生存并期望获得良好发展的五个要素是人才、技术、管理、文化和创新.医院后勤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规律性和复杂性,如何从理念、制度、手段等方面实现管理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医院后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宏观角度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创新.
作者:俞东青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4年~2014年间护士离职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观察分析,为日后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50名不同学历层次的离职的护理工作人员、就离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后得出导致护理离职的主要因素为工资待遇、工作强度、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结论:研提高护士基本待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注重医院人文关怀能有效减少护士离职倾向.
作者:叶莉;吴秀华;阮筱珠;叶筱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普通高等院校的使命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精英型人才,也就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壮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壮医学实践性强的学科性质特点,我们提出要着力于培养壮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其策略有这几个方面:端正学生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态度,开设与学生从事实践相关的基础课程,正确选定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作者:曾学文;罗伟生 刊期: 2015年第14期